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新公內涵,發展歷程,組織機構,要求及紀律,尚公文化,尚公的民族價值觀念,綜合的民族思維方式,
基本信息
中文名:新公學會
外文名:China New-public Society (CNS)
成立時間:2010年10月23日
創始人:呂能公、呂蘭濤、楊帥偉
組織性質:青年自組織
內部刊物:《山雨》
組織目標:復興中華民族尚公文化
學會宗旨:研習中學,磨礪品格,存異尚同,去私倡公
學會口號:(1)修德儲能,致力新公。磨礪自我,拓展新公
新公內涵
“通覽儒墨道法諸家,求其精義,莫不為公,進觀雜學,更以公為要。儒,仁者愛人;墨,兼愛非攻;道,無為愛類;法,明律利民;雜者,貴公去私,天下之天下。今合諸家行公之德,亦綜雜學博大之狀,而謀新時代之發展,賦公學派以新意,而為新言,即曰新公。”
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的大時期,在這個時期湧現出大批思想家,他們對先秦時期的思想文化做了大總結,為民族國家的發展建設提供了大量借鑑,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文化氣象。儒家思想以“仁治”為核心,倡導仁者愛人,實施仁政,以孔子孟子為代表人物;墨家以墨子及其門徒為代表,傳播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的理念;道家產生最早,是老子在春秋末期創立的學派,提倡“無為而治”和“愛類”的思想;法家以商鞅、韓非等人物為代表,倡導法制治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到戰國末期,以呂不韋主編的《呂氏春秋》為代表的雜家思想集百家之長,為秦國統一六國設計出宏偉藍圖以及治理天下的方略。綜論上述各家思想,他們都有幾個明顯的共同特徵,即是要有包容天下的胸懷,對待世間萬物要有寬容的氣量,要有仁愛之心,國家統治者在其位謀其政,要遵從和滿足人民的利益訴求,要得民心,《呂氏春秋》更是強調樹立公心,以公為貴,以私為廢,要貴公去私。
歷來“公”字有諸多解釋,然而其根本的不外乎有兩方面,一是與個人相對,表示集體或國家,基於這個層面產生了“公私”的說法以及千百年來的“公私利義”之辯。二是與“偏”即與片面相對,公表達的是全局,是整體,而不是某個組成部分,在這個層面上產生辯證法與形上學的論戰。經過實踐證明,爭取全人類利益和倡導唯物辯證法的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真理,所以,建立“公學”體系是可行的,而且是勢在必行的。鑒於傳統意義上的“公”具有明顯的片面性,故為了與之劃清界限,取字“新公”,用來整合這一優秀傳統文化,而其直接源泉便是《呂氏春秋》這部雜家代表作。
發展歷程
之後的兩年內,由於網路自組織的自發性、無序性以及成員志趣等客觀原因,部分成員離會或作為外圍會友,原網路自組織發起人呂能公對學會進行了改組和重組,進一步完善了學會的發展目標,豐富了學會的活動內容,此過程中,產生了對學會發展有重大作用的《山雨》會刊及學務報告集等,並逐步完善了學會的組織機構建設。但由於一些骨幹會員觀念世俗、志趣低下、紀律懈怠、管理不力等原因,學會在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並沒有任何會務及公益志願活動,前期新公學會宣告解散。
2014年月3月21日,原發起人呂能公在吸取前期新公學會的經驗教訓基礎上,經過不斷地醞釀、求索和實踐,使新公學會在歷經首建、改組、重組、解散4個階段之後,終於在貴州師範大學再次成立。這次學會成立,明確了弘揚和復興中華民族尚公文化的發展目標,確定了“立足自身、發展自我、弘揚文化、攜手公益”的實踐定位,在前期新公學會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完善了學會的組織體系和文化建設,邁出了為復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尚公文化)貢獻青春的歷史性步伐。
組織機構
學會本著民主集中制和對會員負責制的原則,實行以下組織機構:本會設會員代表大會作為學會最高權力機構,決定學會的重要事務,決定學會各部門設定及部門負責人的選出。設執行主席(即會長)1名,由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負責召開學會常務會議,統籌管理學會中的具體事務。其下設3組職能部門:學務部、學部及勤務部,其中,學務部作為學會的核心機構設學務秘書長負責學務報告收集、整理、會員審核、會務通知等事務;學部作為學會的主幹機構設學部理事長,負責學部內成員管理(會員信息、會員通訊、會員交流集、會員關係調解、學會活動組織等會員事務;勤務部作為學會的重點機構設勤務參事長,負責會刊編輯、出刊、學會文化宣傳以及學會常務會議決定的關於文化方面的項目實施等。學會三大職能部門及主要負責人均經會員代表大會選舉協商產生。由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紀律監督委員1名:負責學會及其成員的紀律監督(主要指違法違紀現象等)。
要求及紀律
會員申請條件是:年齡在18-35歲之間的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且有復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尤其是尚公文化志趣的有志進步青年;在中華文化領域內具有一定研究者或影響者;具備良好的個人品質和道德修養;對中華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會員審核條件是:(1)會員申請須有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趣和基本道德素質,這是新公學會對其成員最基本的要求;(2)成員需有志於復興和發展中華民族尚公文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3)其成員必須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仰,這一點是最關鍵的。新公學會的成員紀律有以下幾條(暫行):坦誠而不虛偽,勤奮而不懶惰,節儉而不浪費,務實而不虛榮,忠義而不背叛,利他而不自私,向善而不為惡,節慾而不貪圖,有恆而不懈怠。
尚公文化
尚公的民族價值觀念
尚公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中華民族在五千餘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出尚公文化,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尚公文化集中表現在團隊精神,擴展到社會理想方面即是共產主義。尚公文化在中華民族古代思想領域內表現為(1)老子的“愛類”思想,即要順從大自然的規律,對大自然的一切事物要能有胸懷來包容;(2)孔子的“仁愛”思想,即在人類社會要對廣大民眾視之以仁、待之以愛(這裡的仁愛是廣義上的,不只表現在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也表現在個人與個人之間的);(3)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墨子反對戰爭,認為戰爭給萬物帶來災難,他倡導的是用兼愛理念來構築自己的理想國;(4)法家提倡用法律來約束君臣民眾以實現天下的大治,全國上下按照法律規定來公平地恪守自己的職責。此外,具有“博採眾長、兼容並包”特徵的雜家代表作《呂氏春秋》中更是強調以公為貴,要貴公去私,其不僅表達了原始樸素的民主政治理念,更在一定程度上對古代社會制度的做了深刻總結和前瞻性的預示。當然,能表現出中華民族尚公文化的優秀思想不僅僅只集中在春秋戰國時期,後世歷朝歷代也不遺餘力的繼承和發展了這種文化。例如,經歷過楚漢相爭,沛公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在他以及後世子孫的統治時期比較注重輕徭薄賦和休養生息,明顯地繼承發揚了黃老之術;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訓,廣播仁愛於天下,注重合理利用民力,在一系列良好的對內對外政策指導下,他在朝內被譽為一代明君,在少數民族地區也贏得了“天可汗”的稱號;其後的康乾盛世不也是如此嗎?直至近代,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吶喊“天下為公”,把固有的民族文化與近代的西方政治制度結合起來,首創了中華民國;繼起的革命家毛澤東同志在進行革命的同時提出了人民民眾路線,在八路軍和人民解放軍中喊響了“為人民服務”的口號……可以說,貫穿中華民族文化五千年的一條主線就是尚公文化,尚公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華和核心所在,崇尚公義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品質的精髓,它主要體現在公平、公正和公道。
綜合的民族思維方式
尚公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主線,主要體現在公平、公正和公道,這也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精髓,是中華兒女最可貴的品質,這也是尚公文化的核心所在,可以說,沒有所倡導的公義,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尚公,傳統的尚公文化的確是這樣,然而僅僅有公義這個核心理念是不夠的,面臨新時代新形勢,這種尚公文化其實還有一個鮮明的時代特色,那就是包容氣度、全面精神和綜合思維。尚公文化首先提倡公義,它認為,以天下為己任,要服從服務於整個社會成員的利益,要做到公私分明進而大公無私,這無疑要具備廣闊的胸懷,這種胸懷要能容納江海山川,要能容納黎民百姓,要能有與眾生和諧而不是為敵的心志,要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包容氣度在歷代偉人身上都能得到具體的體現:西周文王被賜良田美宅而不受,甘願為百姓廢除炮烙之刑;漢代文景二帝輕徭薄賦,將稅賦減少至三十稅一,大大減輕百姓負擔;“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以民治國,未敢過度徵用民力,而北方遊牧民族亦藏旗而歸;近代革命先驅孫中山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征戰南北,為民請命,誓死要實現中華民族的真共和;毛主席少年時國家時局危困,他立下壯志要徹底改造中國與世界,為中國各民族各階級打造一番盛世,後來他率領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抵抗了外敵侵略,並趕跑了反動政府,建立了新中國……可以說,沒有包容的氣度,他們將永遠是平凡人中的一個,他們胸懷廣闊,心懷萬民,成就了中華民族,也成就了自己。“公”的涵義是大眾,廣博,是與“自私偏狹”相對的,因此尚公文化反對一切以自私偏私狹隘為目的的理念和活動,尚公的原理就是要提倡公義和包容,其方法論可以說是全面精神和綜合思維。中華民族歷來講究全面的看問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處理問題的時候講究運用綜合手段以達到最優效果,“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追求萬事俱備是一種綜合思維,也是一種崇高智慧,是我們民族思維方式的具體體現,這也可以作為尚公文化的一個大的方面。尚公文化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繼承和發揚的,正是因為二者合一,恰恰是國學經典《呂氏春秋》的核心理念——為公而不自私,貴公而不偏狹,新公學會正是借一“新”字來表達對兩者的結合,也是對中華民族尚公文化思想的總結。正是因為尚公文化面對的對象是錯綜複雜的大千世界和民眾社會,這才要求在看世界的時候要具備全面精神,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要有綜合思維。一切從實際出發,全面的看問題,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先進理念,處理問題綜合手段多管齊下,亦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輔助良藥。
新公學會積極倡導團隊精神道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厲排斥由商品經濟所誘發的自私自利、見利忘義、損人利己和損公肥私的行為,強調全力維護社會公德,發揚公平正義,重視民族文化中的尚公文化對在當今市場經濟體制下抵制來自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極端個人主義的誘惑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繼承並發揚尚公文化的根本目的在於振奮我們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責任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協調人際關係,使團隊精神、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真正成為我們的社會思想主旋律,從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良好建設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大發展。中華民族歷來倡導“公義勝私慾”,“天下為公”,“顧全大局”,“因公廢私”等等,顯而易見,中國人是很視尚公文化的,崇尚公平公正公有共享,是五千年來民族文化的一條主線,更是民族德行理念的核心思想,到今天,我們還在倡導團隊精神價值觀,這正是尚公文化的一種延續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