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成就及榮譽
阿歷克塞·斯達漢諾夫是個被寫進史冊的人,他的生涯因為
史達林的讚譽而成為“
工業化”的不可分割的一段歷史,因《
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定論而永彪史冊。《聯共黨史》第十二章寫道“……這個運動所以稱為
斯達漢諾夫運動,是因為它的發起者是‘中央伊爾敏諾'礦井(
頓巴斯)的採煤工人阿列克塞·斯達漢諾夫。
工作業績
這一榜樣促成了工人和集體農莊莊員提高生產定額、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民眾運動的誕生”。1935年11月,在克里姆林宮舉行全蘇斯達漢諾夫工作者第一次會議,史達林在會上發表講話,他的講話對開展斯達漢諾夫運動起了重大的作用。史達林說“……斯達漢諾夫運動的意義就在於:這一運動打破了不高的舊的技術定額,而且往往超過了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
勞動生產率,這樣就使我國在實際上有可能更加鞏固社會主義,有可能把我國變成最富裕的國家……斯達漢諾夫工作者沒有某些工程師、技師和經濟工作人員的那種保守主義和頑固思想;他們勇敢地前進,打破舊的技術定額,創造新的更高的技術定額;他們對我國工業領導者制定的設計能力和經濟計畫提出修改,他們往往補充和修改工程師和技師的意見,他們時常教導工程師和技師,並推動工程師和技師前進,因為他們是完全掌握了本行技術並善於最大限度地利用技術的人才。”
由斯達漢諾夫而斯達漢諾夫運動,由普通工人而飛騰為一個運動的領袖,這是一個奇蹟,也是一個神話。史達林說:“斯達漢諾夫運動表現了社會主義競賽的新高漲,表現了社會主義競賽的新的更高的階段”。《
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這樣寫:“斯達漢諾夫運動是我們的人才已經掌握新技術和勞動生產率進一步增長的最明顯的例子”。
六十五年年來,斯達漢諾夫的採煤工作法一直被讚譽為是蘇聯當時從未有過先進方法,一直被認為是勞動生產率新高漲的標誌。似乎事情是不容置疑的,但紅旗下歡呼聲中的“斯達漢諾夫運動”的情況到底怎樣呢? 史達林為什麼要開展斯達漢諾夫運動?目的何在?斯達漢諾夫是1935年8月創造採煤新紀錄的,在這位勞動英雄創造新紀錄之前,國家發生了哪些大事?弄清這幾個問題,才能看懂史達林的講話。
三十年代初期蘇聯的社會氣氛緊張而嚴峻。老百姓食不果腹,過著半飢半飽的日子。食品和生活日用品極其匱乏,商店門前永遠排著長隊。莫斯科等大城市的居民,大部分人住在公共住宅里。所謂公共住宅,即幾家共住一套舊時的住宅,共用一間廚房和一個廁所。作家
左琴科對公共住宅的居民有過精彩的描寫。知識分子則噤若寒蟬,生怕禍從口出。怠工現象極為普遍。政府採取嚴厲的懲治措施,但收效甚微。史達林為實現國家工業化,必須發動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提高全國的勞動生產率。
這種景象不僅在礦井中存在,而且在所有的工廠、企業和工地上都能見到。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宏偉計畫和趕超美國等世界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偉大目標,另一方面卻是機器設備的陳舊和不足,儘管有了第一個五年計畫的改造,但在大量的生產過程中還是以手工勞動為主,與此同時,工人文化水平低下,更不用說技術水平了;一方面是雖然食品和物品的配給制度已被宣布取消,但物質供應仍然不足、工人的生活水平很低,另一方面卻是要求工人以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來持續進行不間斷的生產。這種極為矛盾的情況對越來越高指標的第二個五年計畫的實施和完成是致命的阻礙。但史達林認為,技術問題在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已經解決了,現在的問題是人的問題,是人的因素問題。於是,他提出了:“‘技術決定一切’這箇舊口號,反映了我們十分缺乏技術的過去時期的口號,現在應當用新口號,‘幹部決定一切’的口號來代替了”。史達林還十分明確地說:“沒有掌握技術的人才,技術就是死的東西”。當然,這裡的幹部和人才並不是針對知識分子而言,他講的是工人,而且只是指的工人。在當時的條件下,這“幹部決定一切”的口號實質上就是“掌握技術的工人決定一切”,它在實際進程中就演變成兩個方面的鬥爭,一是以工人勞動競賽的方式來迅速提高生產率,使生產指標能夠不斷地被突破和更新,二是以向國家交出“優秀”和“良好”的產品這一惟一的標準,使“先進工人”脫穎而出,從而對整個工人階級的隊伍施加推動力。
高計畫就必然要求高速度、高額的產出和高效率。於是,生產計畫愈被突破就愈被讚譽為是先進,一個工人的產出和效率愈高就愈被頌揚為是掌握了技術的“人才”和“新幹部”。事實上,在斯達漢諾夫之前就有了不少的這樣的人才和幹部,比如說用新的砌磚方法加快了蓋樓速度的奧爾洛夫,他和他的同伴們用55天的時間就蓋起了本該應在半年內蓋成的大樓,只用27天的時間就蓋好了一幢四層樓的學校。又比如,頓涅茨克的礦工伊佐托夫在1932年的夏天就創造了定期採煤20噸,即超過定額三倍的工作法。跟著他的腳步走的採煤工人甚至被稱為是“伊佐托夫人”。當然,還有其他許多工人。這些工人都一下子名揚蘇聯,成為各自部門的標兵。然而,他們卻都未能成為一個運動的領袖。這也許是由於他們還沒有處於高計畫和高效益矛盾激化的階段,這也許是由於他們的高指標尚未能充分滿足“直接工業化”的要求。於是,運動的領袖這樣一種光榮和榮譽就在1935年風雲際會般地落到了斯達漢諾夫的身上。
個人介紹
斯達漢諾夫出生於貧困的農民家庭,很小給人放牛,只上過三年國小。他聽說挖煤掙錢多,1927年來到卡季耶夫卡市,下到“中央伊爾敏諾”礦井挖煤,想攢錢買一匹馬。“中央伊爾敏諾”煤礦是個破舊的煤礦,設備簡陋,經常完不成定額,黨委書記彼得羅夫多次受到指責,險些被戴上破壞分子的帽子。彼得羅夫想改變煤礦的落後狀況,更不想進勞改營,辦法只有一個,乾出一番震驚世界的大事。9月1日是國際青年日,他決定用打破採煤紀錄的實際行動紀念這個日子。彼得羅夫選擇創造奇蹟的人,選中斯達漢諾夫。斯達漢諾夫在礦工中是個幹活不偷懶的小伙子。彼得羅夫當然知道,在設備極為落後的礦井裡,一個人再能幹也打破不了紀錄。於是他派鮑里先科和謝戈廖夫兩個青年礦工“幫助”斯達漢諾夫。彼得羅夫給他們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9月1日前打破世界紀錄,並許以高額獎金。三個小伙子拚命幹起來,在8月31日夜間打破採煤紀錄,完成書記的重託。當然不能上報三個人的名字,如果開採的煤一分為三,就不會震驚世界了。只得勾去兩個“幫助”斯達漢諾夫的礦工的名字。這兩個礦工的名字多年後才被歷史學家發現。斯達漢諾夫的名字剎那間傳遍全世界。重工業人民委員奧爾忠尼啟則看到這則報導,馬上報告史達林。史達林當機立斷,立即發動斯達漢諾夫運動。“中央伊爾敏諾”煤礦從落後企業一下子變成先進企業。彼得羅夫更是名利雙收:擺脫險些被關入勞改營的危險,並獲得一套三居室住宅、療養證和終身免費看電影的免票。
斯達漢諾夫出了名,但他是個頭腦簡單的小伙子,幾乎是文盲,並不會從運動中為自己撈取好處。打破紀錄的時候他還不是黨員。但史達林喜歡他,1936年政治局批准他為黨員,並當選過一次最高蘇維埃代表,住進濱河街公寓,即莫斯科著名的政府大樓。史達林親自接見過他幾次。
當時的採煤作業都是這樣進行的:一個人既管採煤又管加固工作面。那就是說,採煤工先採煤,然後把風鎬放在一旁,自己去加固工作面,然後再去採煤,如此循環往復,直至工作結束。這種古老的採煤方法已經在俄羅斯的礦井中延續了許多年了,儘管礦井的外面,史達林的“直接工業化”已經風風火火地實施了好幾個年頭,第一個五年計畫已被勝利地宣告以“四年零三個月”的時間提前超額完成,第二個五年計畫正在以高指標、更高的指標高速推進,而在井下,卻仍然普遍延用舊時代的開採方法、緩慢的生產進度、低效率和低產量。
但史達林很快就對斯達漢諾夫失去興趣,他看重的是運動,而不是“它的發起者”。斯達漢諾夫運動要求蘇聯各行各業向斯達漢諾夫學習,提高生產效率,創造新紀錄,“打破不高的舊的技術定額”,於是各地掀起創紀錄的狂潮。各行各界都在創紀錄。到了11月中旬,每個企業都湧現出斯達漢諾夫工作者。牙科醫生向斯達漢諾夫學習,拔牙效率提高三倍。比如從前每個工作日拔十幾顆牙,現在就要拔幾十顆了。芭蕾舞演員單足腳尖旋轉從五個增加到十五個。教授必須增加自己的科學發明的數量,否則就有怠工的嫌疑。秋明伏特加酒酒廠生產“增加無產階級烈度”的伏特加酒,把度數從四十度調到四十五度。煉鋼、織布、開火車、收割莊稼都要按斯達漢諾夫方式提高效率,連釘馬掌也不例外。運動的大方向始終是正確的,不過出現了小偏差罷了。但內務部按斯達漢諾夫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就有點可怕了。
吉爾吉斯加盟共和國內務人民委員批示的“1938年2月共和國
內務部安全局第三處和第四處社會主義競賽的結果”的檔案便是個例子。批示寫道“第三處向軍事委員會提交二十宗案件,向特別委員會提交十一宗案件,第四處未能提交,然而第四處提高了三人小組批示的案件的數量,將近一百人的案件。”斯達漢諾夫運動提高生產率偏重數量,但內務部提高數量,便是提高逮捕、判刑和處決的數量。這裡需要介紹一下三人小組。二三十年代蘇聯各層機構都設有三人小組。三人小組權力無邊,不經審訊便有權批准逮捕、判刑和處決人。
然而奇怪的是
斯達漢諾夫運動首先遭到礦工們的抵制。他們甚至毆打斯達漢諾夫工作者。那些特別積極創造紀錄的人,他們穿過昏暗的胡同時,會被自己的同行們打斷手腳。提高採礦效率,定額也隨之增加。如果先前一噸煤算一個定額,現在三噸煤算一個定額,礦工按定額領取工資,提高採煤效率反而減少收入。而且定額只能提高,不能降低,降低便是怠工。再說礦井作業條件惡劣,拚命幹活極易受傷。斯達漢諾夫創紀錄的那天,黨委書記彼得羅夫擔心他出事故,親自為他提燈照明。各級領導也抵制斯達漢諾夫運動,因為最高當局向他們提出無法完成的生產指標。完不成指標就是破壞分子。工程師們看到礦工們違背技術規則操作也不敢說話,怕自己被說成怠工分子。重工業人民委員
奧爾忠尼啟則看到運動中出現的問題,1936年曾發表講話:“哪兒來的怠工者!蘇維埃政權已經存在十九年了,我們培養出數十萬名工程師和技師,老一代工程師也受到過我們的再教育。如果1936年他們都成為怠工者,那是我們工作的失敗。他們不是怠工者,而是優秀的人才,祖國的好兒女,我們的同志和兄弟……現在不能再說科技人員否定運動了。”可惜一年後奧爾忠尼啟則不明不白地死了。
1936年5月法國作家
紀德訪問蘇聯,紀德在《
訪蘇歸來》一書中談到斯達漢諾夫運動,作家一眼便看出“斯達漢諾夫運動是用來對付懶漢的”。他認為蘇聯生產率低下是懶漢太多的緣故。他們向我介紹一位斯達漢諾夫工作者,牆上掛著他的巨幅肖像。據說,他五小時幹了八天的活。我冒昧問了一句,他先前是不是八天干了五小時的活?我的問題太不知趣,他們沒有回答。紀德的看法並不全面,斯達漢諾夫運動不僅為了對付怠工的礦工,而且是史達林為實現工業化所採用的一種行政命令的手段,一種強制性的手段。斯達漢諾夫運動只是了解蘇聯工業化的一把鑰匙。
斯達漢諾夫雖被冷落,被遺忘,但日子過得滿愜意。妻子忽然“失蹤”,又娶了哈爾科夫女中學生加林娜。老夫少妻,恩恩愛愛。
赫魯雪夫上台後,斯達漢諾夫的生活發生了變化。也許這位礦工出身的新領袖,了解煤礦的作業,不相信斯達漢諾夫所創造的紀錄,把他從莫斯科趕到頓巴斯,讓他重操舊業。家屬拒絕與他同行。斯達漢諾夫只得獨自前往,形單影隻,更加離不開酒了,後來連家具都變賣買酒喝了。同行們戲稱他為斯達坎(酒杯)諾夫。1970年
勃列日涅夫不知怎么想起斯達漢諾夫來了,給他頒發一枚
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勳章。新領袖以此顯示自己並沒有忘記為國家做過貢獻的英雄,但馬上就把他忘了。斯達漢諾夫經過大起大落的刺激,神經出了毛病。
斯達漢諾夫市舊譯“斯塔哈諾夫”。1937-1943年稱“謝爾哥”,1943-1978年稱“
卡季耶夫卡”。為紀念
社會主義勞動英雄斯達漢諾夫而更名。烏克蘭
頓巴斯城市。在北頓涅茨河支流卡梅舍瓦哈河畔,東距
盧甘斯克(
伏羅希洛夫格勒)53公里。人口11萬(1985)。建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工業以採煤、選煤為主,鐵、合金、焦炭化學、機械製造(車廂、橋式起重機)亦重要。有礦冶學院。
真實的情況是
蘇聯解體已經17年了,在這期間很少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讓俄羅斯老百姓感到自豪,倒是蘇聯的一些成就至今在俄羅斯人心中仍引以為榮。2007年初,俄羅斯《
訊息報》刊登了全俄社會問題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列舉了蘇聯時期俄羅斯人引以為豪的十件大事。
2.
加加林太空飛行。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成功完成太空飛行,成為世界上第一名太空人。
3.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此,人類開始了開發宇宙和太空的新時代。
4.契卡洛夫飛行。1936年,蘇聯時期傳奇試飛駕駛員
瓦列里·契卡洛夫與其他2名飛行員完成了從莫斯科到遠東的不著陸飛行。
5.成功研製核子彈和氫彈。1949年8月蘇聯成功研製試爆了自己的第一顆核子彈。1953年8月成功試爆了第一顆氫彈。從此,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躋身世界主要核大國行列。
6.成功營救“切柳斯金”號輪船。1934年“切柳斯金”號輪船在楚科齊海遇到冰塊沉沒。蘇聯政府及時營救,船上的100多人全部被飛行員救出,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個奇蹟。
7.建造
第聶伯水電站。蘇聯第一個五年計畫提出建設第聶伯河水電站。當時全蘇聯都投入了第聶伯河水電站的建設。
8、荒地開發。1954年到1960年,蘇聯政府號召大量開墾荒地,在西伯利亞等地的大規模開荒,使農業耕作面積大幅增加。
9.第二條西伯利亞大鐵路(
貝阿鐵路)建設。這條鐵路不但縮短了該國西部地區至太平洋港口的運輸距離,而且減輕了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壓力。
10.斯達漢諾夫滿腔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勞動效率大大提高。斯達漢諾夫成為一面旗幟,引領了蘇聯工業化進程中一場轟轟烈烈的生產技術革新運動。
可以看出對於俄羅斯人自己而言,斯達漢諾夫仍是那個蘇聯承載為人類社會探索新發展道路的時代的代表,實際上蘇聯因為無數個斯達漢諾夫,勞動效率提高了87%,大大超過了原計畫提高62%的目標。
蘇聯模式(或者說
史達林模式)儘管存在它致命的缺陷,但那個時代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像不能低估改革開放前幾個五年計畫為對今天發展所做的貢獻一樣,我們同樣不能低估斯達漢諾夫們對那個時代作出的貢獻,今天俄羅斯也仍在享受著史達林和斯達漢諾夫們的遺產。
藍英年先生他這裡列舉了紀德的言論,但確忽視了當時同樣到
蘇聯的
法國文豪
羅曼·羅蘭也對
斯達漢諾夫運動作出的評價:“這顯然是人的意識在勞動領域中的極大的覺醒。這種覺醒只有在工人感到自己是主人的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中才有可能。這種尊嚴和自豪是確實動人的!”
可以說羅曼羅蘭看到了光明,紀德看到了問題,不過,不管怎么說,斯達漢諾夫本人卻是不容置疑的,蘇聯工人階級為社會主義的奮進是不容置疑的。他們的出現和存在畢竟是史達林“直接工業化”進程中最精彩,也是最令人尋味的一頁。也許,它們還是最正確、最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