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琴科

米哈依爾·米哈依洛維奇·左琴科(1895—1958):蘇聯著名幽默諷刺作家,一八九五年生於烏克蘭波爾塔瓦,父親是位畫家。一九一三年左琴科入彼得堡大學攻讀法律。一九一五年世界大戰期間自願入伍,在前線中毒氣受傷。一九一八年參加紅軍,一九一九年因病復員。後曾當過鞋匠、民警、電話接線員、法院民事調查員及會計等。 一九二一年左琴科步入文壇,同年加入“謝拉皮翁兄弟”文學團體。二、三十年代左琴科的幽默作品風靡一時,蘇聯各出版社競相出版他的各種作品集,許多作品被移譯介紹到國外。左琴科很快成為蘇聯享有盛譽的幽默諷刺作家。

基本介紹

簡介,成就,

簡介

法捷耶夫曾把左琴科與肖洛霍夫、費定等著名作家並提,認為“這些作家是‘具有獨特風格’的優秀作家”。由於文學成就卓著,左琴科於一九三九年獲得蘇聯紅旗勳章。
左琴科
左琴科的創作體裁多樣,有幽默諷刺短篇、雜文、中篇小說、傳記性小說、劇作和兒童故事等,其中尤以短篇見長。他的幽默諷刺藝術繼承了果戈理、列斯科夫以及契訶夫早期作品的優秀傳統,並且廣泛吸取了民間口頭文學的豐富營養。他在作品的主題思想、藝術表現形式上作了辛勤的、堅持不懈的探索(其中也有某些失誤),在情節結構、藝術手法等方面都有所創新。在幽默諷刺藝術上的新開拓,使左琴科的作品在蘇聯文學史上別開生面,另闢蹊徑。
左琴科作為一個富有才華的幽默諷刺作家,對他所處的時代有其獨到的理解和體察,他的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市民階層、普通百姓、公務人員。作者善於從人們習焉不察的日常瑣事中攝取題材,嘲諷形形色色的市儈心理、庸俗習氣以及官僚主義作風。他在描繪那些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時,細緻、深刻、一針見血,形成了整整一畫廊的所謂“左琴科式人物”。這些人物建立在真實的生活基礎上,他們有血有肉,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作品的真實性使左琴科的幽默諷刺藝術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左琴科作品的語言是形成他作品藝術特色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無論敘述者的語言或是人物的語言,都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它平易風趣、機智、俏皮、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左琴科曾說:“我的句子都很短,普通的窮苦老百姓也能讀得懂”。
五十年代,蘇聯恢復出版左琴科的各種故事集以及四、五十年代末發表過的作品。一九五八年,左琴科在列寧格勒病逝。

成就

高爾基曾對左琴科的作品給予很高的評價。一九三零年十月,高爾基寫信給左琴科說:“我高度讚揚您的幽默作品。我……認為它們的獨特風格和‘社會教育價值’都是無須爭議的”。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五日,高爾基又寫信給他說。“昨晚我讀完了《一本淺藍色的書》……您的獨特的才能在這部作品中,比以前的作品顯得更有把握和更鮮明了。”“在您的作品中,我首次見到幽默與抒情筆調運用得如此和諧,這是文學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九四三年,費定撰文說:“也許從來沒有一位作家象左琴科那樣創作了如此眾多的藝術形象;它們真實地反映了我們生活和民族特點的各個方面……”
左琴科不只是位諷刺家。他是蘇聯紀實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是蘇聯兒童文學的倡導者、組織者和代表作家之一,是蘇聯科研文藝的開拓者之一。但他首先是位諷刺藝術家,最主要的是位諷刺家,是列斯科夫、果戈理故事體小說在蘇聯文學中的繼往開來者。他在這方面的成就,不僅給廣袤的蘇聯大地帶來了笑聲,也給人們帶來了與眾不同的美學享受,使萬千讀者以不知他的名字為羞恥。而這種笑聲與美學品味,正是左琴科憑藉他醜陋可愛的喜劇假面帶給人們的,以致要談左琴科的藝術成就,就不能不談他的藝術假面。
他的第一部幽默故事集《藍肚皮先生納扎爾·伊里奇的故事》(1922)以及隨後的許多中、短篇諷刺小說《貴婦人》(1923)、《狗鼻子》(1923)、《澡堂》(1924)、《產品質量》(1927)、《藍書》(1934)等,描寫革命後社會生活中遺留的舊痕跡和種種陳規陋習,嘲笑了自私、落後、官僚主義等現象。
20年代,他曾經發表過大量的短篇幽默諷刺故事和一組中篇諷刺小說,如《山羊》(1922)收入《感傷故事》(1927——1929)一書中的四部小說。作家以日常生活為素材,運用誇張、集中、冷嘲熱諷等手法,暴露了人們的愚昧落後、猥瑣庸俗和吝嗇虛偽,為革命勝利初期一般市民的精神心理特徵繪製出一幅幅諷刺畫。這些作品為作家贏得了廣泛的聲譽,也使他一再受到“拉普”的激烈評判。
30年代左琴科曾發表《一本淺藍色的書》(1934——1935)。它的結構不同於一般的小說。全書分為"金錢“、”愛情“、”陰謀“、”挫折“和”驚人事件“等五章,但並不存在貫穿全書的情節線索,也沒有所謂”中心主人公“。每一章的內容都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夾敘夾議的文字討論文章主題,追述於該主題相關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第二部分由若干篇取材於當代生活、表現本章主題的短篇故事組成,是各章的核心部分;第三部分為各章的結論性文字。各章的內容既有獨立性,彼此間又密切相關,構成一部具有內在統一性的唱片作品。作家在這本書的”前言“中指出;歷史上”大多數最不可思議的時間”的產生原因,或者說在歷史上起了特殊作用的因素,往往是“金錢、愛情、陰謀、挫折,以及某些驚人事件”,因此他的作品也就分為這五個方面分別陳述從歷史到現實中的種種趣事,讓讀者沿著這些篇章遊覽歷史的長廊。作品的前四章分別從四個方面展露人類生活中的貪婪、卑劣、醜陋和虛偽,最後一章則側重描述了意志堅強、虛懷若谷、英勇無畏或充滿智慧的人們,怎樣戰勝各種挫折,取得成功或精神上、道義上的勝利。各章中的那些反映當代現實的故事,不僅表明那些在歷史上起過特殊作用的因素依然在起著作用,仍舊是現今大多數事件產生的原因,而且現實出人類發展生活、人類關係演變的連貫性。這是一部“類似於幽默文明史”的作品,是作家從人類文化、探索人類本性的藝術嘗試。在這部作品中,左琴科的諷刺幽默手法運用得更為純熟,但作品所招來的批判卻給作家再一次造成精神壓力。
長篇小說《日出之前》(1943)是左琴科根據自身經歷並援引他人生活事例探討恐懼、痛苦、不幸和精神疾病產生的原因的一部獨特作品。作家側重於多人的心理、意識、下意識和夢境進行考察和研究,以生動洗鍊的文筆展示了個人心靈史的重要篇頁,描繪出19世紀和20世紀前期一系列著名作家的文學肖像,涉及俄羅斯日常生活、民族風情、文化心理、時代徵候的諸多側面,從而構制出一部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和心靈奧秘、並具有多種文化意義的作品。作家運用文學和科學相結合的方法探測人之不幸的根源及擺脫不幸的途徑,不僅給讀者以寬闊的想像空間和深刻的啟示,而且也在體裁樣式和敘述風格方面提供了一種積極創新的範例。可是,這部作品完成後僅在雜誌上發表前半部,就遭到猛烈的批判和徹底否定,全書直到70年代才得以問世。
1946年,左琴科發表的短篇小數《猴子奇遇記》直接受到日丹諾夫的痛斥,《日出之前》也再次遭到激烈批判。這是左琴科為自己招來滅頂之災的兩部主要作品。《猴》篇幅短小,主角是戰時從動物園跑出的一隻長尾猴。通過它的“奇遇”,揭示了戰時現實生活中種種不盡如人意的現象,對民族文化心理陋習作了暴露性勾畫。日丹諾夫斥之為“野獸式地仇恨蘇維埃制度的有毒作品”,從政治上宣判了作者的文學死刑。從此,左琴科不僅在文壇銷聲匿跡,而且生存也十分困難。這是30——50年代初的文學生活給人們留下的又一幅悲涼的圖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