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ǎn shé
1.漢
劉邦起事前曾醉行澤中﹐遇大蛇當道﹐乃拔劍斬之。見《史記.
高祖本紀》。後用以為典。
蘄蛇本品為蝰科(Viperidae)動物尖吻蛇除去內臟的乾燥全體。
[原動物] 尖吻蛇 Agkistrodon acutus (Guenther)
全長120~150cm,大者可達200cm以上。頭大,三角形,與頸部可明顯區分,有長管牙,吻端有鼻間鱗與吻鱗尖出形成一上翹的突起;鼻孔與眼之間有一橢圓形頰窩。背鱗具強棱,21(23)~21(23)~17(19)行。腹鱗157~171。尾下鱗52~60,前段約20枚為單形或雜以個別成對的,尾後段為雙形;末端鱗片
角質化程度較高,形成一尖出硬物。背面棕黑色,頭側
土黃色,二色分明;體背棕褐色或稍帶綠色,其上具灰白色大方斑塊17~19個,尾部3~5個,此斑由左右兩側大三角斑在背正中合攏形成,偶爾也有交錯排列的,斑塊邊緣色深;
腹面乳白色;咽部排列不規則小黑點;腹部中央和兩側有大黑斑。
[採制]
多在夏、秋兩季捕捉,剖開蛇腹,去內臟,洗淨,用
竹片撐開腹部,盤成圓盤狀,乾燥後拆除竹片。蘄蛇肉:去頭,用黃酒潤濕後,除去鱗、骨,乾燥。酒蘄蛇,取蘄蛇段,加酒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乾,取出,防涼。每蘄蛇100kg,用黃酒20kg。
[藥材及產銷]
本品為尖吻蛇除去內臟的乾燥全體。
[名稱] 尖吻蛇 Agkistrodon acutus (Guenther),蘄蛇,[產地及銷售習慣] 全國各地皆產,各地區均
自產自銷。
[化學成份]
乾蛇主含蛋白質及脂肪。據北京醫學院藥學系1958年分析
北京市售品,含
皂甙0.55%。
被咬傷中毒後,內臟廣泛出血,極為危險。注意:在宰殺時切勿去揀掉在地上的
蛇頭,應立即掃走。
[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
藥材捲曲成圓盤形,頭在中央稍向上,盤徑17~34cm。頭部呈三角形而扁平,鼻尖向上。背部兩側各有黑褐色與淺棕色組成的“∧”形大斑紋24個,其中“∧”形的頂端在背中線上相接(即24
方勝紋),其中部分左右並不相接,而是交錯排列。腹部撐開或不撐開,灰白色,鱗片較大,有黑色類圓形的斑塊(俗稱念珠斑)。尾部漸細,末端呈三角形深灰色的
角質鱗片一枚。腹內壁黃白色,
脊椎骨顯露突起,兩側具有多數肋骨。氣腥臭,味微鹹。
鑑別要點:方勝紋,連珠斑,佛指甲,龍頭虎口。
[效用]
[性味] 甘鹹溫,有毒。
[功用] 祛風濕,治癱瘓,鎮痙,攻毒。
[用量] 3.2g~10g。
【英文名】 AGKISTRODON
【來源】本品為蝰科動物五步蛇 Agkisrrodon acutus (Guenther)的乾燥體。多於夏、秋二季捕捉,剖開蛇腹,除去內臟,洗淨,用竹片撐開腹部,盤成圓盤狀,乾燥後拆除竹片。
【製法】
蘄蛇:去頭、鱗,切成寸段。
蘄蛇肉:去頭,用黃酒潤透後,除去鱗、骨,乾燥。
酒蘄蛇:取淨蘄蛇段,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乾。每100kg蘄蛇 ,用黃酒20kg。
【性味歸經】甘、鹹,溫;有毒。歸肝經。
【用法用量】 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 。
【貯藏】置乾燥處,防霉,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