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斗玉鄉平均
海拔3200米,
森林面積達到25.5萬畝,林木資源豐富。
歷史沿革
1961年,隆子縣設斗玉鄉,屬三安曲林區。
1987年,隆子縣撤區並鄉,撤銷三安曲林區,析置斗玉鄉、
三安曲林鄉,縣直轄。
1996年,斗玉鄉轄斗玉、加麥、克木3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行政代碼
540529205201 210 斗玉村
540529205202 220 加麥村
540529205203 220 其瑪普村
人口民族
2016年,全鄉有197戶,649人,其中珞巴族59戶214人,占總人口的34%。
場鎮建設
斗玉鄉場鎮,沿溪而建的觀景步道讓人宛若行走在
城市園林,掩映在
青山綠水間一幢幢色彩靚麗的珞巴
民居,牆腳裝飾著仿製樹皮、牆面裝飾著籬笆圖案、屋頂鋪滿鋁製稻草,展示著獨具特色的珞巴
民族文化。在珞巴原鄉廣場的大樹下,穿行村落的蜿蜒水流,守護著珞巴民族祖先阿布達尼的
雕像,此刻的寧靜屬於這片曾經生活在大山裡的珞巴民族。
斗玉鄉場鎮的珞巴原鄉廣場基礎設施
斗玉鄉在色曲河下游建有裝機容量80千瓦的
水電站1座。2014年,斗玉珞巴民族鄉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建設後,全鄉投入大量資金用於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改善。
經濟狀況
201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452.66萬元,同比增長17.4%,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9元,同比增長10.8%。 同時,積極建立西藏自治區生態鄉,全鄉的水源、草地得到了有效保護。2016年斗玉鄉被評為自治區級生態鄉鎮。
特色產業
斗玉鄉特色產業包括木碗加工、竹器編織、珞巴刀和珞巴服飾。
木碗加工
全鄉從事木碗加工的有8人,屬於單人加工類,暫未形成規模化生產,年產量為700個,產值約2.8萬元。產品種類多、質量好,有一定的市場前景,今後將通過專門技術指導,實現規模化生產,為該鄉打造實體經濟鋪好發展路子。
竹器編織
全鄉從事竹器編織的有10人,有意向從事竹器編織的有65人左右。之前從扎日鄉專門請來技術人員進行指導,村民經過學習後,已經掌握了基本的編織技藝,有了一定的編織基礎。
珞巴刀
斗玉鄉出產的珞巴刀聞名區內,是地區級文物保護手工藝品,其源頭追溯到吐蕃時代,屬純手工打造,“珞巴刀舞”也被列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珞巴服飾
珞巴服飾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普遍歡迎,每年從邊境貿易成交的珞巴服飾約500件(套),斗玉珞巴民族鄉現有珞巴服飾傳承人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