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韜·盈虛

《文韜·盈虛》篇出自《六韜》,作者是周初的姜子牙。文中盈虛,意為盛衰。闡明了國家的治亂興衰,不是由天命決定的,而在於國君的賢明與否。如果國君賢明,自然“國安而民治”,否則就會“國危而民亂”,接著以前世賢君帝堯為例,進一步闡明要達到“國安而民治”的目的,作為國君必須做到生活儉樸、輕搖薄賦、獎勵農桑、賞功罰罪、存養孤苦等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文韜·盈虛》
  • 創作年代:西周
  • 作品出處:《六韜》
  • 作者姜子牙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天下熙熙⑴,一盈一虛⑵,一治一亂,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賢不肖不等乎?其天時⑶變化自然乎?”
太公曰:“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聖,則國安而民治。禍福在君,不在天時。”
文王曰:“古之賢君可得聞乎?”
太公曰:“昔者帝⑷之王天下,上世所謂賢君也。”
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不飾,錦繡文綺⑸不衣,奇怪珍異不視,玩好⑹之器不寶,淫佚之樂不聽,宮垣屋室不堊⑺,甍桷椽楹⑻不斫,茅茨偏庭不剪。鹿裘禦寒,布衣掩形,糲粱⑼之飯,藜藿⑽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績之時。削心約志,從事乎無為⑾。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潔愛人者厚其祿,民有孝慈者愛敬之,盡力農桑者慰勉之,旌別淑慝⑿,表其門閭⒀,平心正節,以法度禁邪偽。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存養天下鰥寡孤獨,振贍禍亡之家。其自奏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親其君如父母。”
文王曰:“大哉!賢君之德也。”

作品注釋

⑴熙熙:紛擾雜亂的樣子。
⑵盈:充滿。虛,空虛,盈虛意指盛衰。
⑶天時:天地自然變化演衍的時序。此處意為天命。
⑷堯:上古傳說中部落聯盟的領袖。
⑸錦繡文綺:指做工精細華麗漂亮的絲織品。
⑹玩好:供欣賞玩樂的奢侈品。
⑺堊:可供粉刷用的白土。此處意為粉刷。
⑻甍(méng):屋脊。桷(jué),橫排在屋樑上的方形木條。椽,椽子。楹,廳堂前部的大柱子。
⑼糲(lì)粱:粗劣的糧食。
⑽藜藿(huò):野生粗劣的菜蔬。
⑾無為:道家政治哲學思想的重要命題。指順應自然,效法天地,以清靜求安定。
⑿淑:善良,美好。慝,邪惡。底本作“德”,疑誤。據《武經七書匯解》校改。
⒀閭:里巷的大門。

作品譯文

文王問太公說:“天下紛雜熙攘,有時強盛,有時衰弱,有時安定,有時混亂,其所以這樣,是什麼緣故?是由於君主賢明與不肖所致呢?是因為天命變化自然遞嬗的結果呢?”
太公回答說:“君主不賢,則國家危亡而民眾變亂;君主賢明,則國家安定而民眾順服。所以,周家的禍福在於君主的賢與不賢,而不在天命的變化。”
文王問道:“古時賢君的事跡,可以講給我聽聽嗎?”
太公回答說:“從前帝堯統治天下,上古的人都稱道他為賢君。”
文王問道:“他是怎樣治理國家的?”
太公回答說:“帝堯統治天下時,不用金銀珠玉作飾品,不穿錦繡華麗的衣服,不觀賞珍貴奇異的物品,不珍視古玩寶器,不聽淫佚的音樂,不粉飾宮庭牆垣,不雕飾甍桷椽楹,不修剪庭院中的茅草。以鹿禦寒,用粗布蔽體,吃粗糧飯,喝野菜湯。不因徵發勞役而耽誤民眾耕織。約束自己的欲望,抑制自己的貪念,用清靜無為治理國家。官吏中忠正守法的就升遷其爵位,廉潔愛民的就增加其俸祿。民眾中孝敬長者、慈愛晚輩的給予敬重,盡力農桑的予以慰勉。區別善惡良莠,表彰善良人家,提倡心志公平,端正品德節操,用法制禁止邪惡詐偽。對自己所厭惡的人,如果建立功勳同樣給予獎賞;對自己所喜愛的人,如果犯有罪行也必定進行懲罰。贍養鰥寡孤獨,賑濟遭受天災人禍之家。至於帝堯自己的生活,則是十分儉樸,徵收賦稅勞役微薄。因此,天下民眾富足安樂而沒有饑寒之色,百姓擁戴他如同景仰日月,親近他如同親近父母。”
文王說:“偉大呀!帝堯這位賢君的德行。”

作者簡介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望,字子牙,也稱呂尚姜尚,俗稱姜子牙,商朝末年人。相傳姜子牙的先祖被封在呂地(今河南南陽),所以又稱呂尚。姜子牙出生之時,家境已經敗落,他當過屠夫,開過酒店,然宰牛做生意不損鴻鵠之志,學天文、習地理,研究治國安邦之道。後,他來到渭水之濱,尋找大展宏圖的機會,遇明主姬昌,終得以施展抱負,成就一代英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