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虛,意為盛衰。本篇闡明了國家的治亂興衰,不是由天命決定的,而在於國君的賢明與否。如果國君賢明,自然“國安而民治”,否則就會“國危而民亂”,接著以前世賢君帝堯為例,進一步闡明要達到“國安而民治”的目的,作為國君必須做到生活儉樸、輕搖薄賦、獎勵農桑、賞功罰罪、存養孤苦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韜·文韜·盈虛
- 類別:文言文
- 學科:語文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國學故事,出處簡介,
作品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天下熙熙(1) ,一盈一虛(2) ,一治一亂,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賢不肖不等乎?其天時變化自然乎?”
太公曰:“君不肖(3) ,則國危而民亂;君賢聖,則國安而民治。禍福在君,不在天時(4) 。”
文王曰:“古之賢君可得聞乎?”太公曰:“昔者帝堯(5) 之王天下也,上世所謂賢君也。”
文王曰:“其治如何?”太公曰:“帝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不飾,錦繡文綺(6) 不衣,奇怪珍異不視,玩好之器(7) 不寶,淫佚之樂不聽,宮垣屋室不堊(8) ,甍桷椽楹不斫(9) ,茅茨遍庭不剪,鹿裘禦寒,布衣掩形,糲粱(10) 之飯,藜藿(11) 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績之時,削心約志,從事乎無為(12) 。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潔愛人者厚其祿。民有孝慈者愛敬之,盡力農桑者慰勉之。旌別淑慝(13) ,表其門閭(14) ;平心正節,以法度禁邪偽。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存善天下鰥寡孤獨,賑贍禍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親其君如父母。”文王曰:“大哉,賢君之德也!”
作品注釋
(1)熙熙:紛擾雜亂的樣子。
(2)盈:充滿。虛:空虛。盈虛:意指盛衰。
(3)不肖:不賢。
(4)天時:天地自然變化演衍的時序。此處意為天命。
(5)堯:上古傳說中部落聯盟的領袖。
(6)錦繡文綺:指做工精細華麗漂亮的絲織品。
(7)玩好之器:供欣賞玩樂的奢侈品。
(8)堊:可供粉刷用的白土。此處意為粉刷。
(9)甍:屋脊。桷:橫排在屋樑上的方形木條。椽:椽子。楹:廳堂前部的大柱子。
(10)糲粱:粗劣的糧食。
(11)藜藿:野生粗劣的菜蔬。
(12)無為:道家政治哲學思想的重要命題。指順應自然,效法天地,以清靜求安定。
(13)淑:善良,美好。慝:邪惡。底本作“德”,疑誤。據《武經七書匯解》校改。
(14)閭:里巷的大門。
作品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天下紛紛擾擾,有盛有衰,有治有亂,為什麼造成這種局面呢?是不是因為國君賢與不賢的差別,還是因為天時變化自然形成的呢?”
太公回答說:“君主不賢明,就會造成國家危險,民眾混亂。君主賢明,則國家安寧民眾恪守本分。國家的禍福,在於君主賢明與不賢明,與天時變化無關。”
文王說:“古時候的聖賢君主的所作所為,可以講給我聽聽嗎?”太公回答說:“過去帝堯治理天下,被稱為上古賢明的君主。”
文王又問:“他是如何治理國家的呢?”太公回答說:“帝堯治理天下時,不用金銀珠寶作為裝飾品,不穿錦繡綺羅的衣服,不看奇瑰珍異的寶物,不使用貴重的器物,不聽淫靡逸樂的音樂,不粉飾宮廷的牆壁,不去雕刻裝飾宮殿的建築,不修剪庭院的草地。用鹿皮大衣禦寒,用布衣遮蔽身體,吃粗糙的米飯,喝藜藿做成的菜羹。不因為公家的勞役,去耽誤農民耕織的季節,抑制自己的欲望,用仁德去感化民眾,做到無為而治。對於官吏,忠誠正直奉公守法的,升高他的爵位;廉潔愛民的官吏,增加他的俸祿。對於民眾,有孝順父母慈愛幼小的,去尊重愛護;全力以赴耕作農桑的,去勉勵慰問。調查善良與行為不軌的人家,表彰那些善良的門第。用公正無私、合情合理的原則處理事物,用法律和規章制度約束邪惡奸偽的人。即使是平時憎惡的人,有了功勞也一定給予獎賞;對於平時喜歡的人,如果犯了罪也一定給予處罰。對於百姓中的鰥寡孤獨,養活他們讓他們生存下去;對於遭受天災人禍的人家,即時給以救濟。他自己的俸祿也很微薄,向百姓徵收的賦稅勞役也很少,天下的老百姓富足快樂而沒有忍飢挨餓的情況。百姓像敬仰天上的日月一樣愛戴他,像親近父母一樣親近他。”文王聽了說:“帝堯真是一位偉大賢明的君主啊!”
作品評析
本篇的主旨是說明國家的治亂興衰全在於國君的賢明與否。盈虛,意為盛衰。本篇闡明了國家的治亂興衰,不是由天命決定的,而在於國君的賢明與否這一道理。如果國君賢明,自然“國安而民治”,否則就會“國危而民亂”。接著以前世賢君帝堯為例,進一步闡明要達到“國安而民治”的目的,作為國君必須做到生活儉樸、輕徭薄賦、獎勵農桑、賞功罰罪、存養孤苦等。
國學故事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也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開端,建立於公元前二十一世紀。但到了末期,夏朝的統治已是江河日下,國家日益衰落。到第十七個王夏桀時,社會腐朽,政治黑暗。夏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對奴隸採取極端的壓迫和剝削,無限度地使用廣大奴隸為自己修建豪華的瓊台瑤室,迫使奴隸不分晝夜地為其勞動。為了滿足自己的侈淫慾望,動用了大批人力物力,造了肉山酒海。夏桀不僅殘酷壓迫奴隸和人民大眾,對手下大臣也是如此。當時有位大臣關龍逢,深感夏朝江山已危機四伏,因此勸告他愛護百姓,節儉用度。夏桀聽後極為惱怒,當即將他處死。從此以後,再也沒人敢於對他的胡作非為進行勸阻進諫了。由於夏桀的殘暴統治,夏朝國內眾叛親離,怨聲載道。民眾憤怒地詛咒他:“時日易喪,予偕女皆亡。”整個夏朝在桀的統治下,已成為一座即將爆發的火山。
在夏朝的統治走向窮途末路的時候,夏朝的附屬國商正在迅速發展。當時商的首領成湯,精明強幹,抱負遠大。他對內任賢選能,以奴隸出身的伊尹和仲成為左右相,輔佐朝政,同時減輕百姓負擔,鼓勵生產,發展經濟,加強國力,積蓄力量,對外逐個剪除夏朝的羽翼,逐步削弱夏朝的力量。在條件完全成熟後,終於發動了消滅夏桀的戰爭。雙方大軍在鳴條(今河南省封丘縣東)展開了殊死決戰。由於夏桀早已眾叛親離,夏軍一觸即潰,很快被全部殲滅,成湯率領的大軍乘勝前進,一舉攻占夏朝的都城。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歷時四百多年後至此滅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成湯建立的商朝。
出處簡介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