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和普賢像是文殊和普賢的佛教大乘菩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殊和普賢像
- 類別:陶瓷術語
文殊和普賢像是文殊和普賢的佛教大乘菩薩。
文殊和普賢像是文殊和普賢的佛教大乘菩薩。歷史文化文殊以智慧知名,普賢以行願著稱;文殊騎,普賢騎象,分立釋速尼佛左右。瓷質,影青軸,1978年雲南大理三塔主塔千尋塔中發現,斷代為大理國時期(937-1253)。左為普賢,右...
文殊、普賢二位菩薩,並為釋迦牟尼佛的兩大協侍,普賢菩薩是乘白象隨侍在釋尊之右側,而文殊菩薩則駕獅子隨侍在釋尊之左側。幅上無款印,不知織工姓名。是軸原品名為本院所藏清繡線佛十三軸之一。【名稱】清繡線佛像文殊菩薩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
五代彌勒佛與文殊普賢菩薩圖中三尊像各有榜題,中間為彌勒佛,左手托缽,右手作說法印,結跏趺坐。左為文殊菩薩,題作『聞隨師離』,右為普賢菩薩,題作『聞隨補賢』,兩菩薩各坐束腰蓮花座。下為男女供養人及其家眷。此畫雖傷殘嚴重,卻具有紀年的題記,是考證10世紀時繪畫發展的珍貴的樣例。描繪在寬61釐米...
普賢菩薩:梵名為“三曼多跋陀羅”,即普遍賢善的意思。他和文殊菩薩一起,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協侍菩薩,一個象徵智慧,一個象徵真理(普賢)。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說:普賢原為東方寶威德上五律國之菩薩,遙聞釋迦佛在娑婆世界說法華經,特為聽受,到達時佛已講完此經,當夜即將入滅普賢表示守護此經,釋迦...
而就更深一層寓意說,自唐代以下,圖像上便流行著大象是普賢的坐騎,因普賢是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的代表,與文殊的智德、證德相對。文殊駕獅子,代表智慧的獰猛,普賢騎白象,象徵願行的堅持。文殊與普賢侍佛的一左一右,三像合之,即為理智相即,行證相應,三昧與般若全者,便是毗盧遮那法身佛的境界。
此套《金銅佛造像》特種郵票是中國郵政集郵總公司為慶祝中國佛教協會成立60周年發行的一套以五代·水月觀音像、明·釋伽摩尼佛坐像、明·文殊菩薩坐像、明·無量壽佛坐像、明·普賢菩薩造像、明·思惟觀音菩薩為表現內容的郵票,全套郵票6枚,另有小型張一枚。據了解,《金銅佛造像》郵品在製作工藝上套用了3D全息...
普賢菩薩,佛教菩薩名,梵文Samantabhadra的意譯,也曾譯為遍吉菩薩,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普賢菩薩是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主要事跡 按《悲華經》記載,當阿...
高25.5厘米,寬17厘米,厚12厘米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 ,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除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專司智慧,與司“理”的右脅侍普賢...
《明人畫普賢大士像》是明代佚名畫家創作的一幅人物肖像古畫。【簡介】普賢,梵名三曼多跋陀羅,漢譯名為普賢,又名遍吉。與文殊同為釋迦佛的脅侍,文殊駕獅子於左,以司智慧;普賢乘白象在右,以司理德;左智右理,表示理智通融之義。此像作世俗僧形,是為便於助佛普化的緣故。《西遊記》裏的多數妖魔都和神...
文殊、普賢共為一切菩薩之上首,常助成宣揚如來之化導攝益。以此菩薩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純一妙善,故稱普賢。十大願王 普賢為十大願的願王,故與菩提心相配,並被視為與金剛薩埵同體,也列於金胎兩部曼荼羅中。普賢菩薩,梵語是三滿多跋捺囉,而菩薩所發的十大願許多人都非常熟悉,也就是普賢菩薩所發的...
文殊菩薩,佛教菩薩名,梵文Maňjuśrī的音譯,略稱“文殊”,意為“妙德”“妙吉祥”等,新譯“曼殊室利”。文殊師利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論述“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論著稱。主要事跡 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專司智慧,與司“理”的右脅侍普賢菩薩並稱。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
民國文殊普賢菩薩像條幅 民國文殊普賢菩薩像條幅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繪畫類作品。
此圖是描繪在落花飛舞之下騎乘著白象的普賢菩薩像,乃平安時代後期佛畫的代表作品。普賢菩薩是,與文殊菩薩同為脅侍於釋迦如來佛左右的菩薩。不過,據說若有人一心誦讀《法華經》並以其來修行的話,普賢菩薩便會騎乘六牙白象化現並守護在該人身旁。文物介紹 普賢菩薩是乘坐在白象背部所安置的蓮華座上,慈目垂視,...
釉細白而青,暗雕花紋,也被稱為“影青”,是宋代景德鎮的主要產品。文物鑑賞 普賢菩薩神態安祥騎於白象之上,象頭高昂,雙耳下垂,身後有火焰形背光。普賢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著名的上首菩薩,與文殊菩薩一起並列為釋迦牟尼佛的脅士,被稱為華嚴三聖,專司理德和行德,在中國民間有廣泛的信仰。
此外,據古清涼傳卷上載,北魏文帝游五台山,於中台建造一寺,安置菩薩像。宋高僧傳卷四亦載,窺基曾於五台山造立文殊菩薩玉像。類此之記載,不勝枚舉。今敦煌千佛洞存有多種文殊維摩變、文殊普賢像,及千臂千缽文殊師利等之壁畫及絹本畫等。[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六、法苑珠林卷十四、山西通志卷二十九]五台...
景德鎮窯青白瓷文殊菩薩像是宋朝的文物。文物特徵 文殊菩薩頭戴寶冠,騎坐於青獅之上,身後有背光。青獅張著大口,獅頭高昂。文殊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常與普賢菩薩一起並列為釋迦牟尼佛的脅士,被稱為“華嚴三聖”。這件青白釉瓷器瓷質極薄、釉細白而青,暗雕花紋,也被稱為“影青”,是宋代景德鎮的...
華嚴三聖像,位於寶頂大佛灣南岩東端,有三尊擎天柱般的立像。中為毗盧舍那佛,左右為文殊、普賢二菩薩。三尊像合稱華嚴三聖。華嚴三聖像高7米、肩寬2.9米、胸厚1.4米。頭頂崖檐,腳踏蓮台,袈裟皺褶如刀斧劈出,舒展自如。高大的聖像體朝前傾,氣勢莊嚴。基本簡介 華嚴三聖像居中的毗盧舍那佛螺髻金身,頂現...
“三大士”是指,文殊、普賢、觀世音。“大士”,梵文Mɑhsɑāttvɑ的意譯。音譯為“摩訶薩”,意思是“偉大的人”,是對菩薩的通稱。宋徽宗宣和元年曾經下詔書,佛改稱金仙,菩薩改稱大士,僧人改稱德士。簡介 佛教中最偉大的菩薩是觀音、文殊、普賢,所以三位菩薩合稱為“三大士”,供奉三位菩薩的佛殿就叫...
用理智說明三聖關係:“文殊為法界理,普賢為法界智,理智妙用為一佛門。”用體用說明三聖關係:“此經有一切處文殊師利,一切處普賢,體用相徹充滿法界。”“即明文殊、普賢、佛等三德體用、主伴無礙故……二人(文殊、普賢)體用相徹,以成一真法界。”李通玄在論述三聖鼎立的關係中,也強調了文殊和普賢之間的...
五聖佛指的是中央佛釋迦牟尼與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與普賢菩薩。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梵文:Śākyamuni;約前624-前544,一說前564-前484;)原名悉達多·喬達摩。古印度釋迦族人,生於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本為迦毗羅衛國太子,父為淨飯王,母為摩耶夫人。釋迦牟尼...
新華嚴經論卷三謂,華嚴經中以佛果為不可說,故以文殊、普賢二菩薩為說主,其中以能信之深心為文殊,所信之法界為普賢。蓋文殊勸修,成法身之本智;普賢大行,成差別智之行德。故以文殊、普賢配合毗盧遮那佛,共為華嚴三聖,利樂一切眾生。〔華嚴決疑論卷一上、華嚴佛光三昧觀秘寶藏卷上、華嚴法界義鏡卷上...
《法華經》中稱彌勒、文殊、普賢、觀音菩薩四大菩薩。還有人認為四大佛山是佛教四大的結聚,《普陀山志》稱:“佛經稱地藏、文殊、普賢、觀音諸佛道場,曰地、火、水、風,為四大結聚,九華,地也;峨嵋,火也;五台,風也;普陀,水也。.“智、悲、行、願”四大菩薩道場簡介如下:上述四山被稱尊為“中國...
文殊菩薩手持寶劍,身乘青色雄獅。普賢菩薩手持如意或經卷,身乘六牙白象。觀音菩薩手持淨瓶和楊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勢至菩薩手持蓮花,天冠中有寶瓶。日光菩薩為通身赤紅色,坐赤蓮上,左手持赤蓮,右手半舉朝內結印,蓮上安日輪。月光菩薩為童子形,坐赤蓮上,黃色裝,右手執上安半月之細葉青蓮,左手持未...
文殊菩薩 生於印度舍衛國,後跟釋迦牟尼佛出家,常隨侍釋尊左右,幫助釋尊弘法。“文殊”是妙的意思,“師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稱之為吉祥金剛、般若金剛。文殊菩薩司理智慧,與普賢菩薩相對。文殊的圖像一般為騎獅像,頂結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執青蓮花,花上有梵篋,右手執金剛劍。此外造像還有一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