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三尊像各有榜題,中間為彌勒佛,左手托缽,右手作說法印,結跏趺坐。左為文殊菩薩,題作『聞隨師離』,右為普賢菩薩,題作『聞隨補賢』,兩菩薩各坐束腰蓮花座。下為男女供養人及其家眷。
此畫雖傷殘嚴重,卻具有紀年的題記,是考證10世紀時繪畫發展的珍貴的樣例。描繪在寬61釐米的一幅絹子上的較小型作品。
彌勒佛的身體上是深橙色,略加了圖式化的暈染。上衣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代彌勒佛與文殊普賢菩薩圖
- 地點:英國博物館
- 高:74.0釐米
- 寬:61.0釐米
五代時期,題記天福四年(939年)
絹本設色
露出的胸口部分呈長方形,同樣僵硬感覺的表現也見於右側文殊菩薩的身上。文殊菩薩的上半身顯得異常長,那可能是因為,儘管按需要把兩脅侍菩薩台座描繪得比中尊的台座低,但最初已將三尊的頭部和華蓋都描繪到平行的高度所導致的。文殊菩薩的臉部保存完好,但見不到塗彩的痕跡。因此,其線描都是底稿的墨線,一點沒有加入完成時的勾勒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唇線拉出的直線,從嘴唇兩端向臉頰伸長,其兩端向下呈彎曲的鉤形,右眼越出臉部輪廓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