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昭皇后禮佛圖

文昭皇后禮佛圖

《文昭皇后禮佛圖》(又稱《皇后禮佛圖》),是龍門石窟賓陽中洞的浮雕,和《北魏孝文帝禮佛圖》(又稱《皇帝禮佛圖》)組成《帝後禮佛圖》。

龍門石窟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後開始興建的。孝文帝去世後,他的兒子宣武帝為紀念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花費24年時間在龍門開鑿了賓陽中洞,賓陽中洞洞口兩側的石壁上,原來雕有兩組大型浮雕,這就是《皇帝禮佛圖》和《皇后禮佛圖》。

遺憾的是現在賓陽中洞洞口兩側只留下了兩個觸目驚心的大疤痕。《皇帝禮佛圖》現陳列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皇后禮佛圖》現陳列在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昭皇后禮佛圖
  • 別名:皇后禮佛圖
  • 工藝:石窟浮雕
  • 製造年代:北魏
  • 原址:龍門石窟賓陽中洞三層
  • 現藏: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
  • 流失年代:1930年至1935年之間
作品內容,創作背景,文物研究,流失海外,契約暴露罪證大白,石工遭脅迫成“幫凶,尋回文物長路漫漫,中方嚴正交涉,

作品內容

《文昭皇后禮佛圖》刻著文昭皇后蓮冠霞帔,一手拈香,後隨兩個戴蓮冠的貴婦,在眾宮女的前導、簇擁下迎風徐行,方向與北段相對。圖中人物密集重疊,顧盼照應,既渾然一體,又有豐富變化。不同於當時常用的以形體高低大小來區分人物等級的手法,儘管圖中人物形象並無顯著的大小之別,服飾也大致相同,但從人物的位置、相互關係,特別是風度威儀間的微妙差別,都顯示出作為全圖中心的帝後的高貴與尊嚴,體現出創造者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

創作背景

北魏孝文帝下令遷都洛陽後,加緊創建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的步伐。到了孝文帝後期,崇佛更甚。孝文帝和文昭皇后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宣武帝元恪繼續鑿造石窟,而且其工程規模更勝於其父。
帝後禮佛圖所在的龍門賓陽洞,是宣武帝為了紀念孝文皇帝和文昭皇后,為他們祈求冥福而特別鑿造的。儘管開鑿的只是一個石窟,可是這個石窟的規模非常大。它是僅次於孝文帝時代開鑿的龍門的第二大石窟古陽洞。洞壁兩側有四層大型浮雕,其中(自下而上)第三層北邊的皇帝禮佛圖和南邊的皇后禮佛圖合稱帝後禮佛圖,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禮佛的情景,堪稱雕刻極品。

文物研究

禮佛圖也稱供養人像,是我國古代石窟藝術中常見的一種題材。龍門石窟的浮雕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整幅浮雕採取橫向構圖,人形處理因此顯得頎長,並略帶向前的傾斜感,既保留了盛典中的帝王生活氣派,又帶有飄然如仙的宗教意味和凝然靜謐的心境。同時,宮女們含睇若笑,嬌慵前行的姿態,與整個虔敬肅穆的氛圍形成了含蓄的對照,流露出作者溝通人世和天界的欲求。
與雲岡石窟的浮雕相比,帝後禮佛圖已經開始擺脫古印度的犍陀羅風格,而加強了本土的藝術語言色彩。作品變得單薄平淺,高浮雕的圓潤光影不復存在,線條成了藝術形式表現上舉足輕重的角色。人與人的空間、人體的曲折起伏都用線勾勒,特別是衣紋的處理,格外舒展流暢、疏密有致,頗有漢代畫像破以線求形的神韻,表現出中國民族文化與外來佛教藝術的很好融合。
此外,從圖中人物的衣冠髮式和傘蓋、羽葆等儀仗制度看,孝文帝推行漢化的政策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因此,這件作品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所以,無論從藝術史、宗教史的角度去考察,還是從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去估量,帝後禮佛圖都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流失海外

契約暴露罪證大白

1952年,新中國政府在北京炭兒胡同彬記古玩鋪內發現了彬記與普·愛倫簽訂的掠奪帝後禮佛圖浮雕的契約,查出岳彬勾結普·愛倫盜賣國寶帝後禮佛圖的犯罪事實。
1953年,政府清查青島海關、上海海關倉庫,在清理部分尚未運出的貨物時,意外發現了部分《帝後禮佛圖》的浮雕碎片,這都是岳彬當年拼裝時留下的。其中,青島海關內的《帝後禮佛圖》碎片,通過北京故宮博物院轉交給龍門石窟,現仍珍藏在洛陽龍門石窟庫房內。
1953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封檢舉信,揭發岳彬盜賣龍門浮雕《帝後禮佛圖》的事。隨後,文化界300多人聯名寫信,要求審判岳彬。1954年4月22日上午,法院對岳彬進行了公開審理,岳彬以倒賣文物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後病死在獄中。
1965年,文化部“文藝為工農兵服務”調查組和龍門石窟保管所,特意找到當年被迫盜鑿《帝後禮佛圖》的幾名洛陽石工,了解了《帝後禮佛圖》被盜鑿的過程。

石工遭脅迫成“幫凶

20世紀初,關野貞教授鏡頭下的《皇后禮佛圖》尚保存完好。
1925年,美國文物販子普艾倫曾到敦煌石窟企圖用特製膠水粘走石窟壁畫,未遂。1928年,普艾倫出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遠東部主任,成為一個以收集和盜竊中國文物為職業的人,他也把目光轉向了龍門。
20世紀30年代,普艾倫來到龍門石窟,在賓陽中洞發現了兩幅浮雕,很是好看,就用照相機拍了下來。到北京後,他找到琉璃廠彬記古董商行的老闆岳彬“訂貨”。
1930年至1935年之間。北京古玩販子岳彬找到洛陽東關古玩奸商幫忙,該奸商勾結當時龍門一帶的土匪,脅迫當地的幾名石工盜鑿《帝後禮佛圖》。
發現有人盜鑿石窟,龍門鎮魏灣村一些百姓很快自發組織起來,只要發現竊賊,馬上敲鑼打鼓。土匪們遂改變了策略,開始讓石工深夜盜鑿,先將浮雕頭部鑿下,然後用錘子、鑿子把浮雕一塊塊鑿下來,鑿下的石塊裝進擔子裡,天亮前挑走。石工盜鑿時,土匪就站在洞外拿著槍放風,一旦發現附近有人經過,就用暗號通知洞內石工暫停敲打。
如此數年,除了《帝後禮佛圖》,這一夥人還盜走賓陽南洞南壁大龕下石獅、萬佛洞外兩隻石獅、萬佛洞正壁蓮花穿枝菩薩及飛天、看經寺南壁西第二個羅漢、東山二蓮花洞中正壁南側菩薩等大批國寶。
《皇后禮佛圖》浮雕原址空餘鑿痕《皇后禮佛圖》浮雕原址空餘鑿痕

尋回文物長路漫漫

美國堪薩斯市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有一間比較獨特的展覽室,門口左右兩側分別立著兩根石柱,展室內沒有燈光,燈光是從門口照進來的,借著昏暗的燈光,我們看到牆壁上鑲嵌著一幅畫。走到近前仔細分辨才知道,這正是我們要尋找的《文昭皇后禮佛圖》!
原來,這間展覽室之所以這樣設定,完全是為了營造出當時龍門石窟的氛圍。門口的石柱就是仿照龍門石窟內的中心柱而建。中心柱可以起到加固石窟的作用,防止石窟因年代久遠風化而坍塌。展覽室內沒有燈光,光線是從門口照進來的,正是仿照當年龍門石窟內自然光線照進石窟的角度。
靠近《皇后禮佛圖》,我們發現了畫面上大大小小的斑駁裂痕,和《皇帝禮佛圖》一樣,似乎是破裂後的修補痕跡。原來,這件國寶在運到美國時,竟然是一堆碎石頭!
文昭皇后禮佛圖
五十年代初,在岳彬家裡查抄出被鑿成碎片的《皇帝禮佛圖》殘石,經過粘修整理後大致輪廓還可以看出,但全部人物都沒有頭部。被盜後的碎片並沒有全部運到海外,有一部分已經轉到龍門文物保管所。不過,迄今還未拼接,尚難斷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的皇帝禮佛圖,估計除頭像為原件外,其它部分是岳彬們參照圖片複製的贗品。

中方嚴正交涉

文博界泰斗、故宮博物院著名陶瓷專家耿寶昌告訴記者,1975年初,“出土文物展”在華盛頓成功展出3個月後,他隨同中方文物工作組趕往在美國展出的第二站堪薩斯市,開始在那裡的納爾遜藝術博物館進行籌備布展。
納爾遜博物館在美國以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著稱。耿寶昌和同事們在館內考察布展情況時,發現了來自中國的一件國寶《文昭皇后禮佛圖》。“禮佛圖”是中國龍門石窟藝術價值最高的石雕作品之一,上世紀30年代,被人從石壁上鑿下,盜賣至海外。最終“禮佛圖”被收藏於納爾遜藝術博物館,成為該館引以為傲的中國文物,被展放在館內的顯眼之處。見此情形,前來籌備布展的中方代表立即向博物館提出嚴正交涉。
中方要求博物館立刻撤掉《文昭皇后禮佛圖》,否則中國的文物不予開箱布展。中方代表一再表示,在事關國家利益的事情上,他們的立場不會改變。納爾遜博物館最終做出妥協,將《文昭皇后禮佛圖》用木板全部遮蓋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