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忠集

文忠集

別集名,北宋歐陽修作,歐陽修卒諡文忠,故名。全書153卷,附錄5卷。南宋初,各地刻印了不少歐陽修的文集。紹熙、慶元年間,周必大組織一批學者,對歐集進行了整理、校勘,編成《歐陽文忠公集》。包括《居士集》50卷(為歐陽修自定)、《外集》25卷、《易童子問》3卷、《外製集》3卷、《內制集》8卷、《歸田錄》2卷、《詩話》1卷、《長短句》3卷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文忠集
  • 創作年代:紹熙、慶元年間
  • 作者:歐陽修
  • 總卷:153
作者簡介,文學特色,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中國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
歐陽修幼年喪父,在寡母撫育下讀書。仁宗天聖八年(1030)進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與梅堯臣、尹洙結為至交,互相切磋詩文。景祐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館閣校勘。景祐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評時政,被貶饒州。歐陽修為他辯護,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
康定元年(1040 ),歐陽修被召回京,復任館閣校勘,後知諫院。慶曆三年(1043),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慶曆五年,范、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也被貶為滁州太守。以後,又知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詔入京,與宋祁同修《新唐書》。
嘉祐二年(1057)二月,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分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的文風,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這對北宋文風的轉變很有影響。
嘉祐五年,歐陽修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以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請求外任,不準。此後兩三年間,因被蔣之奇等誣謗,多次辭職,都未允準。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曾表異議,且未執行。三年,除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堅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這一年,他改號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分辭職。居潁州。卒諡文忠。
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他的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影響也最大。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在散文理論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張。他所講的道,主要不在於倫理綱常,而在於關心百事。他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大力提倡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他不僅能夠從實際出發,提出平實的散文理論,而且自己又以造詣很高的創作實績起了示範作用。
歐陽修一生寫了500 余篇散文,各體兼備,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暢婉轉的藝術風格。敘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簡括有法;議論紆徐有致,卻富有內在的邏輯力量。章法結構既能曲折變化而又十分嚴密。《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與高司諫書》、《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瀧岡阡表》等,都是歷代傳誦的佳作。歐陽修還開了宋代筆記文創作的先聲。他的筆記文,有《歸田錄》、《筆說》、《試筆》等。

文學特色

歐陽修的賦也很有特色。《秋聲賦》運用各種比喻,把無形的秋聲描摹得非常生動形象,使人仿佛可聞。這篇賦變唐代以來的“律體”為“散體”,對於賦的發展具有開拓意義。
歐陽修的詩歌創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他的一些詩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會的黑暗;他還在詩中議論時事,抨擊腐敗政治。但他寫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寫個人情懷和山水景物的詩。他的詩在藝術上主要受韓愈影響。總的來看,他的詩歌風格是多樣的。
歐陽修還善於論詩。在《梅聖俞詩集序》中,他提出詩“窮者而後工”的論點,發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詩歌理論,對當時和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他的《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話,以隨便親切的漫談方式評敘詩歌,成為一種論詩的新形式。
歐陽修也擅長寫詞。他的詞,主要內容仍是戀情相思、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善於以清新疏淡的筆觸寫景抒情。“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過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寫得非常深摯。還有一些艷詞,雖寫男女約會,也樸實生動;當然,其中也不免有淺薄庸俗的作品。
歐陽修在經學、史學、金石學等方面都有成就。在經學方面,他研究《詩》、《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提出自己的創見。史學造詣更深於經學。除了參加修撰《新唐書》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歷史經驗,意在引為鑑戒。他勤於收集、整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編輯成一部考古學資料專集——《集古錄》。
歐陽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導詩文革新運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取得了顯著成績。由於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創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於唐代的韓愈。他薦拔和指導了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散文家,對他們的散文創作發生過很大的影響。其中,蘇軾最出色地繼承和發展了他所開創的一代文風。他的平易文風,還一直影響到元、明、清各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