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銅鼓》是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於2013-6-21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局
基本介紹
- 作者: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局
-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06月
- 頁數:254 頁
- 定價:20.00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22040991
《文山銅鼓》是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於2013-6-21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局
銅鼓舞(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銅鼓舞是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壯族、彝族民眾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古老舞種之一,分布於廣南、麻栗坡、富寧、西疇、馬關、邱北等縣的壯、彝村寨,而以廣南縣壯族、彝族和麻栗坡縣新寨鄉和富寧縣木央鄉幾個彝族白倮...
師宗壯大族的傳世銅鼓主要集中在與廣西接壤和與文山、紅河兩州交界的高良、五龍、龍慶三個民族鄉的村寨,這些銅鼓多說是世代相傳下來的,也有個別購買的。據調查,全縣境內1958年以前存有銅鼓一百餘面,後多數在當時的“獻銅”運動中被毀,現今僅存十面,均為村寨集體所有,多由村中德高望重之人或某姓族長專管,...
《文山銅鼓》是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於2013-6-21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局 內容介紹 銅鼓是中國南方和東南亞地區眾多民族珍愛的重器。雲南是銅鼓的故鄉,文山又是銅鼓故鄉的故鄉。據全國銅鼓普查統計,我國現存銅鼓1500面,文山即收藏130多面。文山是雲南發現銅鼓數量最多,品種最齊全,使用歷史最悠久...
當代雲南文山銅鼓 當代雲南文山銅鼓是一件由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通過徵集而來的民族歷史和文化藏品。
《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是2020年9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曉霞。內容簡介 本書在較全面地參閱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在活態傳承的村落社區的案例呈現,來探討銅鼓舞及其文化持有者所面臨的各類新的發展契機、表現出的整體發展態勢及相應的問題等...
在20世紀晚期,鄧小平領導的紅七軍在文山州境內活動,雲南地下黨在文山成立了黨支部,留下了豐富的革命文物。文化活動 科學研究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在堅持把擴充藏品數量和質量的同時,認真貫徹“以人為本”的工作方針,努力提高專業隊伍素質。編撰出版發行了《文山銅鼓》《文山岩畫》和《文山銅鼓暨民族歷史文化國際...
銅鼓已流傳兩千多年,在大部分地區和眾多的民族中已相繼退出歷史舞台,只留下某些遺蹟和歷史的回憶,只有一部分地區和民族還保存著使用銅鼓的古老習俗,成為銅鼓文化綿延千古的“活化石”。保留銅鼓文化活化石的地區有兩大塊:一塊是中國南部貴州黔南和廣西桂西北接壤的紅水河流域地區,這個地區往南延伸到雲南的文山、...
4、種類:萬家壩型、石寨山型、遵義型鼓、冷水沖型鼓。 5、成就:“競渡鼓”為雲南銅鼓之冠,(現珍藏在雲南省博物館, 國家一級文物、屬鎮館之寶)、歷來被研究銅鼓者所重視。6、 參考資料:《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文山銅鼓》《銅鼓及其紋飾》《雲南銅鼓》
銅鼓,是中國南方古代民族創造的極富個性的禮樂器物。出現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最早是作為炊具和打擊樂器使用。之後,逐步成為當地民族貴族統治者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在演變的過程中,敲擊銅鼓發出的聲音開始是戰事召集的信號:銅鼓一響,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此後,銅鼓又成為賞賜或貢品,以及作為祭祀、盟會、宴會歌舞時的...
可以玩好”,引起士大夫的廣泛搜求。可以說,在人們的心目中銅鼓是一種有著極高藝術價值的藝術品。歷史發展 壯族使用銅鼓歷史悠久,他們把銅鼓看做是傳家寶,十分珍惜它,並千方百計地保存下來,使之世代相傳。師宗壯大族的傳世銅鼓主要集中在與廣西接壤和與文山、紅河兩州交界的高良、五龍、龍慶三個民族鄉的村寨...
明銅鼓,麗江市博物院館藏文物。此鼓平面曲腰,體形園墩,中空無底,側附四耳,紋飾奇麗。屬麻江型,形體扁矮,鼓面小於鼓身,無青蛙等立體裝飾,微有唇邊,腰起突棱,有明顯界限,足外侈,鼓耳兩兩相靠(有一耳已殘)。飾繩辮紋,鼓面中央有十二芒的光體,芒面有(蟬)紋。流行年代是宋元至明清時期,...
當代雲南文山苗族黑緞雙針鎖繡銅鼓紋背帶 當代雲南文山苗族黑緞雙針鎖繡銅鼓紋背帶是一件由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通過徵集而來的民族歷史和文化藏品。
本志記述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書法、攝影、圖書發行等。作品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機構與隊伍建設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州、縣文化局 第三節 州、縣文化事業單位 第四節 新華書店和文化經營實體 第二章 隊伍建設 第一節 行政...
七花廣場 七花廣場是位於雲南省文山市境內的文化廣場。廣場簡介 七花廣場,文山市內代表文化廣場,取名自文山特產三七花,象徵文山各族兒女如三七花一般繁榮飽滿、紅紅火火。七花廣場位於文山市城北客運站和民族村之間,廣場內有5米高的銅鼓,代表了文山壯族人民特有的銅鼓舞文化。
黃正武,男,彝族,1945年出生,雲南文山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銅鼓舞(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黃正武14歲跟隨父親學跳銅鼓舞,後隨村中老藝人黃玉忠等學習葫蘆笙舞、木鼓舞和竹竿舞,在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他的舞蹈技藝不斷提高,在每年的彝族傳統節日“跳宮節”中擔當領舞的...
梁正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銅鼓舞(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的省級傳承人,梁正功是該舞蹈的第13代傳人。2018年5月,確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銅鼓舞(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的省級傳承人,梁正功是該舞蹈的第13...
廣南縣民族博物館是文山州惟一的縣級博物館,成立於1993年7月,總占地面積386平方米、建築面積2347平方米、展廳面積700平方米,設有句町王族墓群、句町青銅文化、民族文物與廣南歷史和民族服裝服飾4個展廳,是文山州最具代表性的縣級綜合性博物館。該館現有館藏文物9878件,其中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2件,三級文物13...
舞蹈時,銅鼓聲古樸雄渾,女性頭帕上的銀鈴聲清脆悅耳,加上舞姿優美,步調一致,令人陶醉。這些舞蹈蘊含著白倮人數千年的生產、生活習俗,凝結著古老民族舞蹈的風格。簡單的節奏、古樸的舞姿,仿佛在瞬間就將人帶回到了那遙遠的年代。1999年10月,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團以白倮人的銅鼓舞為藍本,創作舞蹈《敲響...
銅鼓文化歷史悠久,廣南發現和出土的40餘面銅鼓中,有13面就出自者兔,是名符其實的"銅鼓之鄉"。景觀 景點分布 走進神秘九龍山,就能領略大自然的神韻,看古樹參天,賞花鳥同春,聽山泉潺潺,覓綠野仙蹤。九龍山位於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者兔鄉政府所在地的西北部12公里處,距縣城52公里,核心區總面積約2.37萬餘...
雲南文山一帶還唱壯戲,兼辦物資交流會。過去,壯族一年種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備耕時間,歌圩就是為春耕農忙做物質的和精神的準備。吃五色飯、五色蛋,是預祝五穀豐登的意思。唐代,壯族已有舞蹈,如舂堂舞以舂米為內容,以敲擊聲伴舞。宋代有扁擔舞、採茶舞、撈蝦舞、春牛舞等。男的舞姿剛健有力,女...
:11:《現代的銅鼓文化》(《聲震神州——文山銅鼓暨民族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廣西民族文化展示、保護和發展的方式述評》《廣西博物館文集》,廣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13:《從民族生態博物館看廣西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繼承》(《廣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二期)。:14...
一 世界銅鼓起源地的爭論(507)二 雲南是世界銅鼓的起源地(509)三 越南東山銅鼓是在萬家壩型銅鼓影響下產生的(523)四 中國雲南萬家壩型銅鼓的傳播路線與影響(525)第四節 黑格爾Ⅰ型銅鼓三個亞型的源流關——(中國)石寨山式銅鼓、(中國)文山式銅鼓、(越南)東山型銅鼓(A式和B式)(529)一 ...
牡宜遺址,位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黑支果鄉牡宜和阿章村委會所在的壩區及周邊區域,為兩漢時期“句町文化”大型遺址,面積約5平方千米。牡宜遺址規模宏大,範圍內不僅發現有諸多高規格的墓葬,還發現有大型的居住遺址以及手工業遺址。種種跡象表明,牡宜遺址的創造者是一個文化高度繁榮、社會組織嚴密、...
蕎菜節是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 、廣南 、西疇等地彝族舉行的一農業祭祀活動,時間定在每年舊曆四月第一個屬龍日 ,有的地方又稱為蕎年節。簡介 在雲南省東南邊陲麻栗坡縣的原始密林中,居住著一個只有4000多人口的彝族支系,他們自稱為倮人。新中國成立已經50多年了,電燈、電視也已經進入了家家戶戶,...
八寶省級風景區位於滇東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東南部,八寶風景區總面積60.75平方公里,年均溫度16.5℃,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八寶壯鄉峰叢林立,飛瀑流泉四處可尋,溶洞、地下河密布境內,奇山異石栩栩如生,古橋漁舟星點綴河。發展歷史 八寶鎮歷史悠久,八寶河古橋萃聚,多為明清時期的石拱橋 ,近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