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興國策

文學興國策

《文學興國策》的作者是駐美的日本公使森有禮在1872年編纂的,並於1873年在紐約出版了英文版《Education in Japan》。森有禮(1847-1889)出生在薩摩藩(今鹿兒島縣)。1863年英國艦隊襲擊鹿兒島,“薩英戰爭”爆發,戰爭打開了當地的封閉狀態。次年藩內設講授洋學的開成所,森有禮在此學習英文。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學興國策
  • 作者:森有禮
  • 出版時間:1872年
  • 地區:日本
出版背景時代,作者,譯者及潤筆者,出版及其主旨,出版,主旨,內容,上卷內容,下卷內容,參考文獻,

出版背景時代

《文學興國策》封面《文學興國策》封面
19世紀末,中國社會正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西方資本主義列強掀起了一股瓜分中國的狂潮,日本也不例外。1894年日本偷襲清政府派往朝鮮的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由此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戰爭中,清朝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日軍占領威海衛,同年日軍占領遼東。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告終。次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條約規定中方支付巨額戰爭賠款,並賠償日本軍費,向日本開放杭州、沙市、重慶等通商口岸。清政府允許日本企業在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開設工廠。《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作者

《文學興國策》的作者是駐美的日本公使森有禮在1872年編纂的,並於1873年在紐約出版了英文版《Education in Japan》。森有禮(1847-1889)出生在薩摩藩(今鹿兒島縣)。1863年英國艦隊襲擊鹿兒島,“薩英戰爭”爆發,戰爭打開了當地的封閉狀態。次年藩內設講授洋學的開成所,森有禮在此學習英文。19歲赴英國留學,並在歐美遊歷,於1868年歸國。同年7月,擔任外國權判事,歷任軍務官判事,少辨務使。1872年赴美任中辨務使,代理公使,1873年歸國後任外務大丞。同年成立“明六社”並任社長,編輯出版《明六雜誌》,提出夫婦平等主張。1875年任清國駐在全權公使,並會晤李鴻章。1879年赴任英國公使。1885年任內閣文部大臣,接受德國的教育思想,主張國體主義和尚武主義。1886年發布《帝國大學令》確立了國家教育制度。1889年2月遇刺身亡,時年46歲。森有禮由於受到家庭教養、鄉村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成為一個富於個性的人物。無論是擔任外交官還是文部大臣,均表現出果斷的作風。從日本近代國家成長角度來看,森有禮作為外交官,特別是作為近代教育制度的確立者、教育政策的制定者的功績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其教育理論對以後日本“軍國主義教育”的形成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譯者及潤筆者

《文學興國策》的譯者是來華傳教士林樂知,1896年由廣學會譯印,次年列入《中東戰紀本末》附錄。林樂知(1836-1907)出生於美國喬治亞洲,早年失去父母,由姨母撫養長大。自幼受到宗教教育,1885年畢業於艾摩利學院(Emory College),獲得文學學士。畢業後成為監理教的牧師。1860年6月到達上海,開始傳教士的生涯。太平天國成立後,林樂知與其他傳教士為了達到自由傳教目的來到南京,會見了洪仁軒。之後由於美國的南北戰爭,其所屬教會財政困難,不得不於1864年到上海廣方言館擔任教習,並在江南製造局翻譯館從事翻譯工作。1886年受聘擔任《上海新報》的編輯工作。從1869年開始到1883年在廣方言館從事教習和翻譯工作。1887年發起成立廣學會並參加經營。1907年逝世。
《文學興國策》的中文潤筆者是任廷旭。任廷旭字仁甫,江蘇吳江人。年輕時及進士第,初任清朝美國公使隨從,並至日本旅行。林樂知認為其中英文的文理均很優秀。

出版及其主旨

出版

《文學興國策》的英文書名為《Education in Japan》編著於1872年,於1873年在紐約用英文出版。在其23年後中文版的《文學興國策》正式出版。
《文學興國策》的兩卷本於1896年由廣學會譯印,內含有龔心銘和林樂知分別撰寫的序文。《文學興國策》並不是《Education in Japan》的全譯本,而是其的選譯本,內容包含森有禮的公函和華爾賽的復函等13人的復函。與其英文版本性比較缺少森有禮講述日本歷史部分的“緒言”以及維篤尼對森有禮提出日本採用英語作為通用語言的復函。

主旨

在序文中,林樂知由萬物變化才會有活路的觀點開始闡述,清朝的衰落是由教育方法數百年來沒有變化,教育方法必須隨著國家的發展而變化。中國要變強應該採取西歐的教育制度,採用新的學制,以變法自強。並指出了日本的富國強兵就是因為教育制度的革新,中國應該迅速的向日本學習。此外由林樂知所選擇的譯文可知,林樂知之所以翻譯此書,就是要達到以之教育中國人,注意吸取美國的經驗,重視教育的意圖。

內容

上卷內容

《文學興國策》上卷的內容主要包括森有禮的公函和華爾賽、施瑞恩、彼得哥伯、潘林溪、西列、麥高希、恩利約瑟等7人的復函。
森有禮的公函主要內容是向華爾賽等人求教國家振興的方法,以助於東方的開化。主要是求教於富國策,商務,農務與製造,倫理道德,律例與國政五個方面。
華爾賽的回函主要談了四個方面:a.教育與富國的關係,教育是富國的直接間接的原因。有知識可以知道怎么做事情,並且可以和他人相互交流製造、貿易、運輸等方面的知識,這是最有效的能力提高的方法;b.教育和農務,教育和製造之間的關係。他們之間的關係很相似。農務生產的是國民重要的生活用品,各國均很重視。佃戶的生產量和他們的待遇相關,有必要制定引導佃戶和地主之間關係的政策;c.教育和倫理的關係,國民的倫理教育可以使之成為孝子,良友,忠臣,神的信徒,可以使人自尊自重,有自信感,獨立得到尊重。d.教育和法律的關係,法律可以使國民聰明,民意公平,為政者不能專橫。法律與民生、國富戚戚相關,尤其是對他國的法律和國政優點的採納,國力的增長是值得期待的。
施瑞恩的回函主要談了教化方面。他認為教化的根基是道德情感,並指出了美國教化的根基是基督教的道德。希望日本解除對基督教的禁止令。
彼得哥伯的回函主要談了工業製造方面。他本身是一所工學院的院長,他介紹了學院的組織,以及工學院是啟迪智慧,學習技術的場所,並指出讓窮人進入學院學習,可以使國家變得富強。
潘林溪的回函主要談了教育方面,他認為教育是教化所必需的,並指出了教育層級設立的方法,並贊成男女同校學習。
西列的回函談了所有的問題,在最後指出,教育可以增進知識,但是對增進道德涵養很難,要加重視道德教育。
麥高希的回函也談了所有的問題,但是主要特別指出了在歐美國家裡基督教和《聖經》的作用,日本要提高民智和道德就應該接受基督教。
恩利約瑟的回函也談了所有的問題。其優點是前半部談了形式論,後半部與其他人論述並無大的差異。他指出,日本的改革新政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對東亞會有較大影響,但是改革的實行也是困難的。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人口日益增多,幾乎有人滿之患,現在國內的資源等的供給還可以滿足需求,日後則可能無法滿足,因此應該改變鎖國的政策,開放國家。國家要制定新的法律,否則的話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進而導致人民的貧困。改革就要從學制改革開始,不能忽視西洋的物理化學。學習西洋的教育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向外派遣留學生,另一個是招聘西洋的教師到本國任教。女性教育也很重要,只有女性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接受基督教也是有利於人民的教化,基督教可以使人公義、真實、仁愛。

下卷內容

《文學興國策》下卷內容主要是由赫普經、滿勒、腦德祿、歐理德、鮑德威、加非德等六人的回函和美國的教育法組成。
赫普經的回函主要談了教育的根基的問題。他認為教育的根基不是智育而是德育。
滿勒的回函在前半部指出近百年來西洋諸國美國和德國發展最好,無論是政治還是教育。後半部提出了五點內容:教育是一個國家最必要的;國家經費經營的國民基礎教育有讀書、寫字、算術三個內容;女子教育很重要;不要忽略情操和道德的教育;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專門教育和師範教育,博物館,天文台,都很需要。
歐理德的回函在腦德祿的《美國教育振興法》的基礎上詳細的說明,主張文字的簡略化和教育的普及。良師開始可以從西洋招聘,但是教師的培養要迅速設立師範學校才能達到目的。
鮑德威的回函主要談了富國與商務、農工、道德的關係。他認為如果人民有很好的學識,能明白道理,自主自治,不受國家的虐政,是美國的振興的來源,使無權的人民共同執掌國家權力。
加非德的回函主要談了美國立國的基礎教育和基督教精神。他指出,火車,電信、航海等都可以使國家富強,但是都需要通過教育獲得相關的人才,才能達到目的。在農工製造方面,教育可以提高手工業,農業的從業人員的勞動能力。個人和家庭的倫常道德積極向上,有利於增加財富。而教育對倫常道德的影響很大。律令和國政的關係方面,制定法律,行政時考慮百姓的疾苦,可以使百姓服從。統治使百姓服從,可以使百姓奉公守法。

參考文獻

1. 趙建民,森有禮的“Education in Japan”在中國的翻譯及其影響,貴州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2. 肖朗,《文學興國策》與近代中、日、美 文化教育交流,浙江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3. 劉克敵,教育的使命與文學的使命——從《文學興國策》說起,書屋 2005年 03期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