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專業主要研究文化學、考古學、文化遺產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包括文化遺產的概況、分類、分布、管理、保護狀況、法規與政策等,掌握文化遺產保護與修復的基本技能,進行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價值研究、保護、開發、管理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遺產
- 專業代碼:060107T
- 專業層次:本科
- 學科門類:歷史學
- 專業類別:歷史學類
- 修業年限:四年
-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 開設時間:2016年
文化遺產專業主要研究文化學、考古學、文化遺產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包括文化遺產的概況、分類、分布、管理、保護狀況、法規與政策等,掌握文化遺產保護與修復的基本技能,進行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價值研究、保護、開發、管理等。
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且世代...
中國文化遺產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為保護保存在中國境內的珍貴的歷史文物、歷史遺址、藝術形式而啟動的計畫。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四川都江堰、陝西兵馬俑、山東泰山、北京故宮等。截止至2019年7月,中國已有55項世界文化、景觀和...
世界文化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發起、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世界文化遺產屬於世界遺產範疇。世界遺產分...
(歷史文化遺產)編輯 鎖定 討論 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蹟。 [1] 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文物是指具體的物質遺存,它的基本特徵是:第一,必須是由人類創造的,或者是與人類活動有關...
歷史文化遺產是指具有一定歷史意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存在歷史價值的文物,其主要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引言 《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 (國發[2005]42號)於2005年12月22日下發。這一通知首次明確了我國歷史...
為使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規範化,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並制定“國家 + 省 + 市 + 縣”共4級保護體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關部門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非...
物質文化遺產(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又稱“有形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合稱“文化遺產”。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其包括:1.古蹟: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
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 1、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份或結構、銘文、洞窟以及聯合體; 2、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
文化遺產專業主要研究文化學、考古學、文化遺產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包括文化遺產的概況、分類、分布、管理、保護狀況、法規與政策等,掌握文化遺產保護與修復的基本技能,進行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價值研究、保護、開發、管理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英文是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
締約國應當盡力向世界遺產委員會遞交一份該國領土內的適於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清單,並附有關的資料。遺產委員會委託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和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分別對提名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評估,對文化遺產中...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居世界第一,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7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4項。中國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14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數量最多的...
《文化遺產》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編輯發行、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為主要內容的專業性學術期刊。本刊被評為“2010-2011 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並在第四屆廣東省優秀期刊評選活動中,...
文化遺產保護包括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
四大文化遺產是指《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文化遺產,中文在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即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本詞條涉及的四大文化遺產均為有形文化遺產...
這個概念在確定下來以後,寫入公約以後,本身它也在不斷地發展,不斷地變,那么怎么樣能夠讓這樣的一個我們儘可能的屬於我們人類共同的更多的文化遺產得到保護,也是人類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不是這幾個概念就能夠完全涵蓋我們對於文化遺產保護...
自然文化遺產,是指分布在國家內的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會議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公約的獨特性在於它強調了自然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其...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由文化部確定並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使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規範化,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並制定“國家 + 省 + 市 + 縣”共4級保護...
什麼是民族文化遺產?這是一個新的文化概念,今天有必要做一個梳理,它是一個民族既定的長期堅持的生活習慣,是過去生活的總結。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很多人把民族文化遺產的內容作了簡單的界定,如占卜、信鬼神的民間信仰、禮儀等,並...
早期複合遺產的登錄名單當中,有先被登錄為自然遺產或文化遺產,之後也被評價為另一種遺產,因而成為複合遺產。例如東格里羅國家公園(紐西蘭)及里奧阿比塞奧國家公園(秘魯)最開始是被登錄為自然遺產,之後也被登錄為文化遺產,結果就成...
文化遺產評價標準,是對世界文化遺產評定所制定的標準,共有6項。標準 第一項標準,是我們所面對的這個遺產項目,如果要列入世界遺產,它必須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比如說我們舉個例子,像雅典的衛城,它代表...
《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n Beijing),新世界出版社 2009年12月1日第1版。圖書信息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2月1日)外文書名: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n Beijing 開本: 16 ISBN: ...
近年來,在我國興起了一個聲勢空前的民族文化遺產研究,發掘,搶救,保護的熱潮。在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衝擊下,文化遺產的保護日益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和民間組織的重視。既要保護物質文化遺產,也要保護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大多數國家的共識...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2008年6月1日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世界遺產在中國》電視系列叢書編委會。內容簡介 《世界遺產在中國》是一部38集的高清紀錄片,主題集中、鮮明。它紀錄的是中國頂級的自然和文化景觀...
第十八條 國務院建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將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大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名錄予以保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立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將本行政...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是2004年4月1日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為等 。出版信息 版 次:1 頁 數:96 裝 幀:平裝 內容簡介 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
▪ 世界文化遺產 10 長城詩詞 名稱由來 編輯 中國歷代長城 兩千多年來中國各時期長城的修築基本上都有記載,但各朝各代在修築長城和記載長城時,所使用的名稱多有不同,這些不同的名稱,有的在同一歷史時期互相通用,有的僅在某個歷...
《城市與文化遺產》是華中科技大學提供的慕課課程,授課老師是夏增民。課程大綱 第一章 導論:城市與人類文明 1.1 城市與文明 1.2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第一章單元測驗 第二章 巍巍帝都:長安 2.1 第一古都:長安 2.2 豐鎬與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