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中國轉型

文化與中國轉型

《文化與中國轉型》是2012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作者是袁偉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與中國轉型
  • 作者袁偉時
  • 出版時間:2012年11月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頁數:304 頁
  • ISBN:9787308106597 
  • 定價:38 元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自序,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中國的轉型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究竟扮演了何種角色?三綱五常是不是該全部丟掉?讀經熱、國學熱是否值得提倡?我們是不是還需要繼續學習西方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普世價值的關係如何?政治改革應該從哪裡如何啟動?醫療、養老、教育,這“新三座大山”該如何搬走?砸日系車事件,該如何看待?
就上述牽動億萬國人的問題,著名學者袁偉時將一一展開敘述。潑辣的語言,一針見血的見解,鞭辟入裡的分析,袁老先生在嬉笑怒罵之間將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轉型的桎梏做了全面的探討,令人深受啟發。

自序

冷靜觀世,耿直做人(節選)
中國社會轉型,困擾世人快二百年了。
巨龍蛻變,談何容易!知識階層吵嚷不休,祭壇上堆滿志士頭顱,數以億計的失聲百姓淪為餓殍和戰地遺骨。
幾年來,有感而發,說了不少。集結成書,整體呈現給讀者,還有什麼要說呢?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因觀念錯誤而誤入歧途是最可怕的。“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有些問題切勿再輕忽大意:
第一.莫名其妙的中華文化優越論。
傳統文化是應該珍視的歷史積澱。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獨特成就和缺失,應該在自由交流中自然演變。肆意摧毀傳統或頑固拒變甚至強加於人都是深重的災難。
19世紀中國為什麼步履蹣跚?信守華夷之辨,掌權者顢頇,清醒者無權,先驅的洞見被蔑視!洋兵摧枯拉朽,國將不國,仍有人堅信中華道德文章舉世無雙,蠻夷望塵莫及,遑論師夷長技!
文革的思想支柱之一,是狂信世界革命中心東移,必須反修防修,確保永不變色,解救各國人民。
當下,戴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高帽熏熏欲醉,“解救世界,捨我其誰”和“重睹漢官威儀”的衝動蔓延,“中國模式”應運而生。數說生民多艱,制度缺陷;輕則不合時宜,重則別有用心!
蘊藏其中的文化心理依然是天朝心態。不過,吃過幾天洋麵包,說辭與老翰林不同了。最時髦的總結陳辭是:“文化是多元的,類型不同,各有千秋,無所謂先進與落後。”言下之意是:我行我素,學習現代文化就免了吧!膽子更大的則揚言:現有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的基本概念,出自洋人,包藏禍心,必須由中國人根據中國文化重新審查和界定。於是,核心價值,普世價值;中國式民主,西方民主;如此等等,吵得不亦樂乎!
釐清是非,必須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全局有所了解。20世紀人類最大的災難來自希特勒國家社會主義史達林的專政社會主義。二戰前後,吸取教訓,預防瘟疫,各國學者和政府代表聯手制定現代文明不可逾越的規則——聯合國的三個人權檔案。先是1948年發布《世界人權宣言》;1966年進一步將《宣言》的規定具體化,制定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三大華章,亦中亦西,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融為一體,是公認的現代文化結晶和現代政府必須遵循的行動準則。現代文化從此固化為國際規則和不容侵犯的現代人類的共同價值。1997、1998年中國政府先後簽署了後兩個公約,承認它是正確和必須遵守的。
現代文化和前現代文化的分水嶺在此!困擾人們多年的文化爭論終結了。價值觀,社會和政府的運行準則,無一不應以它為準則重新審視。文學藝術,風俗習慣,傳統科技,不同國家或民族異彩紛陳。但全球化洪流順之則生,逆之則亡;基本制度、基本規則何來此疆彼域?以民族差異掩蓋文化的時代性和本國的落後,愚不可及,客觀上阻滯了社會前進。
再次圖謀將學術文化意識形態化。
儒學,作為漢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它蘊含著許多珍寶。但同一切傳統文化一樣,它也有黑暗面;其中之一是把思想文化意識形態化。從獨尊儒學開始,對孔孟及其著作任何非議,都屬罪大惡極的“非聖無法”!而掌權者就是“今聖”,稍有不慎,犯下“大不敬罪”,不但自己掉腦袋,還可能株連九族!
幾經革命風暴,這個傳統竟然披著“革命”、“民族”外衣潛滋暗長,甚至變本加厲。1929年3月21日,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決議:“總理(孫文)遺教不特訓政時期以之為根本法,即憲政時期亦須以之為憲法之準則。”因此,“確定總理遺教為國家之最高根本法……凡我同志及全國國民,均宜恪守勿逾者也。”國民黨宣布自己的領袖的著作就是法律,而且是最高的憲法!於是,這世界,有些人成了不能批評、只能頂禮膜拜的神聖;敢於懷疑或否定,罪不容誅!中國人創造了世界法制史的奇觀。下一步是瘋狂歲月,一個個血淚斑斑的故事連續上演;人們耳熟能詳,不說也罷。

目錄

上篇:透視文化傳統
不能這樣糟蹋傳統文化。
——再評秋風的孔子觀
漫說百年孔子
——答《南方都市報》記者王晶
儒家是憲政主義嗎?
——簡評秋風的孔子論
中國傳統文化的冷思考
——2007年8月11日在長江商學院的報告
21世紀的兒孫應該傳承什麼?
——答《都市時報》記者吳亞順
“孝悌”尋根
——答《雲中往來》(ICON)記者問
孔子像亮相天安門的深度解讀
——答中國孔子基金會《儒風大家》雜誌
儒家的現代作用和知識分子的獨立性
袁偉時VS楊子云
“國學熱”中的幾個爭議問題
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張力
請勿摧殘和忽悠少年兒童!
——2012年教師節騰訊大粵網訪談
中篇:追尋現代文化
當代思潮與社會變遷
——東莞圖書館講座
告別極左思潮
——答《新京報》記者王夢菁
啟蒙仍是這個時代的命題
——答《時代周報》記者李懷宇
人文精神仍須從根救起
——答《深圳商報》記者夏和順問
為清除思想三害敲邊鼓
——《晚清大變局》繁體字版跋
中國社會轉型的三大障礙
——2011年12月27、28日在鄭州“中原論道”論壇發言
自由主義與中國改革
——答陳壁生
下篇:轉型的路徑
把握歷史機遇,繼承高遠膽略,推進改革進程
保障公民權利是大國崛起的基礎
——答搜狐記者張學軍
不應迴避制度選擇,不應過度解讀
——答《亞洲周刊》記者張潔平
近代中國轉型之艱
——答《瞭望》周刊記者劉巍
社會公平和教育指導思想問題
——答《同舟共進》特約記者孫宏光
希望未來不再走彎路
——答《同舟共進》記者曾東萍
以世界公民的眼光審視一切!
營造先知先行者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
——與《深圳商報·文化廣場》主編張清談“敢為天下先”
中國向現代轉型最需要法治
——答《廣州日報》記者問
中國要選擇什麼價值觀
——答《南方人物周刊》記者黃廣明、林珊珊
剷除滋生暴民專制的沃土
—— 答鳳凰網歷史頻道

作者簡介

袁偉時(1931年12月15日- ),1949年5月參加革命,1950年6月參加共產黨,是中山大學離休的教授和廳級幹部。第七屆(1988——199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6——1990任中山大學中山市分校——孫文學院首任院長。1987年當選中國現代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以後多次連任;曾是安徽社聯主辦的《學術界》和浙江社聯主辦的《浙江社會科學》的學術顧問,廣州市社會科學院主辦的《開放時代》的學術委員;2008年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的訪問學者。
文化與中國轉型
文化與中國轉型
主要著作有:《中國現代思想散論》、《大國之道》、《帝國落日:晚清大變局》、《近代中國論衡》、《嶺南歷代思想家評傳》(與人合著)等。學術上多次獲獎,如《中國現代哲學史稿》獲光明日報主辦的評選“文革”後優秀學術著作的光明杯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教育部的優秀教材二等獎;2006年獲得廣東省委宣傳部優秀學術論文獎,等等。
袁偉時教授著述以思想深刻、見解獨到著稱,一生崇尚“說真話,說自己的話”、“歷史在哪裡扭曲,就要在哪裡突破”。素為近現代思想史愛好者、時政類報刊閱讀者,如《南方周末》、《三聯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讀者群、高知群體所推重,深得學術界、讀書界普遍好評,奠定了其在近代史研究和社會公共領域的廣泛社會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