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頁數:全3冊1779頁
定價:65
統一書號: 10186-614
作者介紹
查慎行,原名嗣璉,字夏重,清
順治七年(1650年)五月生於
浙江海寧花溪(今海寧
袁花鎮),卒於
雍正五年(1727年)秋八月。
查慎行年幼時即在家鄉接受傳統教育,天性聰穎,5歲“始入國小”,6歲“通聲韻,工屬對”,10歲時因作《武侯論》而名傳鄉黨,19歲“讀書於
武林吳山,從
慈谿葉伯寅先生學”,23歲應童子試,54歲時才舉
進士第。接著當了幾年翰林,64歲“乞休歸里”。
查慎行一生平淡,少有波瀾,平生較有戲劇性且對他影響較大的有二事:其一是37歲館相國
納蘭明珠家時,因偶然參加國喪期間演出《長生殿傳奇》的宴集而被
革斥監生,驅逐回籍,乃改名慎行,字悔余。其二是他77歲時“叔弟潤木坐汕謗罪削職逮問”,他也“以家長失教,被逮入都詣刑部獄”,至第二年夏五月才“奉赦出獄南還”,不久即一病不起,與世長辭。
創作的時代背景
清兵入關以後,
江南一帶士人抗清鬥爭前仆後繼。至
查慎行成年時代,清建國之初的那種反滿復明的鬥爭已先後被撲滅或壓制,除西南、西北邊隅以外,大規模公開的反清鬥爭已成過去,清政權已相當穩固,政局已趨於平穩。康熙等一方面繼續實施高壓政策,殘酷鎮壓漢族的零星反抗,大興
文字獄壓制漢族士人;一方面則大事“稽古右文”,以懷柔手段籠絡人心,特別是籠絡漢族士人。這種雙管齊下的政策,對當時士人確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政治上,
查慎行之輩已不同於明末清初民族意識十分強烈的老一輩士人,大多已在政治上採取積極參與的態度,他們謀求仕途,欲以此實現人生追求。
注釋
涵芬樓影印原刊本《敬業堂集》附說查嗣庭於
雍正四年派任江西鄉試主考官,出了一題“
維民所止”,被參劾“維止”二字是砍了“雍正”的頭而獲罪。另有說法認為查嗣庭有《維正錄》一書,書中多記載康熙諸子情況,他又曾依附
雍正的舅舅科隆多,科隆多後來被雍正視為奸逆,查嗣庭也因此獲罪。
莊氏史案:清
順治、康熙時文字獄之一。
浙江湖州人
莊廷鑨招集學人編輯《明史》,稱
努爾哈赤為建州都督,不書清帝年號,而書隆武、永曆等南明年號,為人告發,莊廷鑨戮屍,莊氏家屬和為書寫序、核閱、刻字、印刷的人,以及地方官吏,分別被處死刑,或流放為奴,一時株連極廣。
此詩收在《慎旃集上》,此集前序云:“盡已未一年。”可知為康熙十八年的作品。《敬業堂集》各分集都註明所收詩起訖年月,故大半可考定寫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