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米灘

《大小米灘》是清代詩人查慎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前兩句描寫了潭溪大小米灘形勢的險惡與風定浪平時的景象,後兩句寫米灘清新而寧靜的秋景。全詩上下均統一在冷色調中,上冷而下較暖,層次分明,以“撒米”形容沙灘形狀與色彩,想像新奇別致、獨創一格,表達出詩人對大小米灘此地綺麗風光的由衷讚美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小米灘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查慎行
  • 作品出處:《敬業堂詩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大小米灘1
掀波成山石作底2,風平石出波瀰瀰3
秋天一碧雨新洗,大灘小灘如撒米4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大小米灘:福建省建甌縣潭溪的大米灘、小米灘,因灘石遍布,猶如撒米,故名。
2、石作底:形容灘之險。
3、瀰瀰:又作“瀰瀰”,形容水滿的樣子。
4、如撒米:因沙灘顏色呈現米色,故稱。

白話譯文

大風掀起波濤作成山,波濤下暗藏著險峻的礁石,風平浪靜,一塊塊巨石露出水面,與波浪相平。
秋雨過後,晴空一碧萬頃,潭水清澄平靜,自遠看,好像一些米粒灑在水中。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出遊福建,自福州北返建甌之時。詩人在北返路上,看到建甌縣潭溪大小米灘風急浪高以及風平浪靜的優美景色,悠然而止,讓他心中幽思慢想,作此絕句。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前兩句詩人寫大小米灘形勢的險惡與在無風天的情景。“掀波成山石作底”,首句寫潭溪波高浪險的雄奇之美。“掀波”點明風力之強,灘形之陡;“成山”極寫波峰之高,水勢之猛;“石作底”,既交代了波谷下溪底卵石累累,又為下文“撒米”作了鋪墊。詩人雖只寫了風浪之形,讀者卻同時能夠聽到驚濤拍岸之聲。風勁浪高,灘險流急,波峰成山,波谷見石,聲勢之迅猛,使人驚心動魄。第二句筆鋒一轉,由動勢美寫到靜態美。秋風平息,水落石出,潭溪上水波獼獼,又是一番風光。“瀰瀰”既指溪水滿盈,流量甚大,與上句“掀波成山”相照應, 又指波平浪伏,溪水靜靜地流淌,與上句波高浪惡形成鮮明對比。一動一靜,相映成趣,一剛一柔,各具魅力。
後兩句詩人寫大小米灘在秋季時的景況。“秋天一碧雨新洗”,第三句變換視角,改平視為仰視。秋日的天空,本來就湛藍可目,更兼新雨剛霽,萬里長空一碧如洗,不雜一絲塵埃,如同將遊人的五臟六腑也沖洗得透明晶亮,更覺天寬地闊,心曠神怡。“大灘小灘如撒米”,末句又收回視線,點明大小米灘獨具的特色。大灘小灘上的鵝卵石,或露或隱,或顯或藏,星羅棋布,密密麻麻,遠遠望去,就象撤滿了大大小小的米粒。第三句寫碧空純然一色,這一句寫河灘上星星點點,構成形與色的對比,使畫面子添了生趣。
這首詩寫景確有其獨到之處。前兩句極寫大小米灘的險惡可怕,後兩句卻寫出其秀麗娟靜的一面,讓人比較全面地領略大小米灘的景色。此詩的妙處還在寫得自然,誘導讀者轉換了欣賞的角度,又使人不覺。觀此奇觀,領略“大小米灘”之來歷,令人欣喜萬分。

名家點評

中國閱讀學研究會副會長甘其勛《甘其勛自選集》:此詩就具有意、氣、空、脫的特點,水天相照,純淨與繁富互襯;剛柔並濟,雄奇與靜美相映,於白描之中,寓詩情畫意,不愧為大家手筆。

作者簡介

查慎行(1650—1727),本名嗣連,字夏重,後更今名,字悔余,號初白,海寧(今屬浙江)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舉順天鄉試,名聞禁中。康熙四十二年(1703)賜進士出身授編修。後告假歸。因受其弟查嗣庭事牽累,一度入獄。著有《敬業堂詩集》《黔中風土記》《廬山遊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