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白菜(清代文物)

翠玉白菜(清代文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翠玉白菜為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為百分之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親切的題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別忘了看看菜葉上停留的兩隻昆蟲,它們可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此件作品原置於紫禁城的永和宮,永和宮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

基本介紹

歷史寓意,外形特點,原料,其它,損毀風波,台北故宮中,在內地,

歷史寓意

長:18.7厘米 寬:9.1厘米 厚:5.0厘米 。
這件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為百分之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親切的題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別忘了看看菜葉上停留的兩隻昆蟲,它們可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
此件作品原置於紫禁城的永和宮,永和宮為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因此有人推測此器為瑾妃的嫁妝象徵其清白,並企求多子多孫。
雖說翠玉這個材質與白菜造型始風行於清中晚期,白菜與草蟲的題材在元到明初的職業草蟲畫中,屢見不鮮,一直是受民間歡迎的吉祥題材。除此之外,包心葉類的蔬菜也曾被唐代的詩人杜甫用來作為政治環境惡劣、懷才不遇的隱喻,在文人畫的傳統中,亦被引用來作為繪畫的主題,以表述類似的心情,暗諫為政者的昏庸。
翠玉白菜翠玉白菜
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一首名為《題和闐玉鏤霜松花插》的御製詩中,作為帝王的清高宗,從以包心葉菜為造型的花插,聯想到以杜甫詩中園吏不識嘉蔬之隱喻為藝諫的傳統,而有所警惕;詩云:“和闐產玉來既夥,吳匠相材制器妥。仿古熟乃出新奇,風氣增華若何可,菜葉離披菜根卷,心其中空口其侈。插花雅合是菜花,緋桃雪梨羞婀娜,民無此色庶雲佳,藝諫或斯默喻我。”
不過相信無論是此位宮廷作坊中的工匠,或是製作翠玉白菜的玉匠,都只是發揮創意、巧藝,為順應贊助者喜好而創作,並且由於並未留下相關的資料記載,也留給觀者更多想像的空間。

外形特點

白菜。而蝗蟲與螽斯的每一根觸角都清晰可見,每一處都張顯其製作者的精湛技藝。
此件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宮陳設器,永和宮為清末瑾妃所居之宮殿,據說翠玉白菜即為其隨嫁的嫁妝。白菜寓意清白;象徵新嫁娘的純潔,昆蟲則象徵多產;祈願新婦能子孫眾多。自然色澤、人為形制、象徵意念,三者搭配和諧,遂成就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玉,在中國是非常珍貴的質材,琢磨玉料成為器物則相當的費工、費時,如何節料、省工遂成為玉器設計過程中,空間思考的準則之一,而“量材就質”便是此思考方向下產生的藝術特質。所謂“量材就質”,簡而言之,就是順應玉料自然天成的外形或色澤設計玉器形制,是一種在外設條件的限制下發揮創造力的創作方式。協調天然與人為,則是此一創作方式最重要的理念。

原料

翠玉白菜的原料來自緬甸,它的翠色晶潤淡雅,通透無暇。自古以來,人們鑑賞翡翠首先要看它的“種”。“種”多指翠玉的顏色和通透程度,有“玻璃種”、“水種”、“蛋清種”、“金絲種”、“芙蓉種”和“紫羅蘭種”等。其中,透明度高,水分充足,顏色純正的翡翠被稱為老坑玻璃種。

其它

損毀風波

台北“故宮”文物65萬件,知名度最高的是“翠玉白菜”。台灣曾傳出訊息,說台北“故宮”的這個鎮“宮”之寶遭到毀損。
無獨有偶,又有訊息說,台北“故宮”的珍貴文獻《滿文原檔》中的“女屍圖”也不見了。訊息傳出,輿論譁然,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成為眾矢之的。 翠玉白菜據說是清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妝,原來擺放在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故宮的永和宮。翠玉白菜由一塊一半灰白、一半翠綠的玉石雕刻而成,工匠把綠色的部位雕成菜葉,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幫,菜葉上頭還有兩隻小蟲,一隻是蚱蜢,一隻是蟈蟈。這棵白菜與真白菜一樣大小,滋潤新鮮,許多人到台北“故宮”,第一個要看的就是這棵“菜”。
翠玉白菜翠玉白菜
台灣媒體報導說,這棵“菜”由於保管不善,遭到損壞,具體說來,就是菜葉上蟈蟈的一根長須斷了一小截。媒體報導說,翠玉白菜受損很可能發生在它被弄到高雄展出期間。不過故宮器物處研究員鄧玉蘋說,故宮一九九二年發現翠玉白菜損毀後,即向北京故宮查證有無更早的檔案照片,但北京故宮並沒有,因此缺損年代無可考,檔案照只能證明至少在一九六六年時就已毀壞,對外界質疑是二零零三年出展至高雄時毀壞,根本是無稽之談;她認為最有可能損壞點是在一九四八年搬運來台的過程中發生。
國立故宮博物院主任秘書金士先也說,一九四八年翠玉白菜隨國軍撤退來台前,就經過多次搬運;一九九二年一月,該院器物處處長張光遠巡視文物時,意外發現其螽斯左須斷裂,經查一九六六年故宮出版周刊與一九七二年出版的月曆照等陳年照,當時就已出現毀損,「斷須處須從上往下觀看,較易看出。」

台北故宮中

台北故宮總共有三件翠玉白菜,除了鎮館的翠玉白菜外,第二棵是綠黃相間的翠玉白菜,高度約13.4厘米,顏色偏黃,菜葉上也有菜蟲,台北故宮人士暱稱他為“翠玉小白菜”。這棵翠玉小白菜注定要被打入冷宮!因為它的質地比不上鎮館之寶。 另一棵也經常被冷落的翠玉白菜也還在台北故宮的庫房,這棵白菜來源是紫禁城的南庫。最有趣的是這棵白菜的中心在雕刻製作時就被刻了一個洞,因此,有人說這棵翠玉白菜原始的用途應是花插。翠玉白菜花插非常嬌小,被歸類在珍玩庫,不像另兩件列在玉器科,過去它從未曾公開展出過。
翠玉白菜花插翠玉白菜花插
2013年10月16日,台北故宮方面於與日本東京、九州國立博物館正式簽約,將於2014年借出“鎮院之寶”翠玉白菜、肉型石等代表性文物在日本展出。華夏經緯網發表評論文章,坦言珍貴國寶“去日本卻不來大陸”,對大陸民眾實在“頗有些不公”。
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在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院北院區時表示,台北故宮對於“翠玉白菜”是否登入仍要考慮三大問題:一是文物運輸上的安全保證;二是明訂司法免扣押的法律保障;三是名稱問題,台北故宮已向大陸當局註冊登記“國立故宮博物院”,希望能順利通過。

在內地

一九五零年天津的文物專家樂翻天了!因為他們居然在天津市財政局的一個庫房發現一棵翠玉白菜。內地大陸現有的翠玉白菜一棵在天津博物館,一棵在北京博物館。相比較於台北故宮,北京博物館的翠玉白菜“翠玉白菜式花插”就顯得默默無聞!倒是天津博物館的翠玉白菜“翡翠蟈蟈白菜”在富貴中還帶著親民的味道。論起質地,天津博物館的這棵翠玉白菜沒有台北故宮的好,但是天津的翠玉白菜擁有白綠黃三個顏色,工匠大膽地取原本應該是缺陷的黃色進行巧雕,反而將白菜天然的感覺給寫實地表現出來。有關人士還將這棵翠玉白菜別稱為“凍白菜”,真是太傳神了!還有一棵更精絕的翡翠大白菜不知去向,這棵白菜必須由慈禧談起,根據《愛月軒筆記》,慈禧太后陪葬品中有一棵大型翡翠白菜,綠葉白心,菜梗上還刻著一隻振翅的蟈蟈,另外還有兩隻紅白相間的馬蜂,但一九二八年爆發了震驚國際的慈禧陵寢盜墓案,該年七月孫殿英率部眾荷槍實彈進入清東陵,用炸藥炸開了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寢,並將陪葬寶物洗劫一空,這棵舉世絕品的翠玉白菜也不知去向。
在2012昆明國際珠寶展上一棵2噸重的翡翠白菜更是讓不少參觀者嘆為觀止。這棵翡翠白菜長1.8米,重3噸,售價達到了4.8億人民幣。在雕刻前的翡翠毛料重達到7噸多,是由兩名玉雕大師花了3年時間才完成。
2012昆明珠寶展翠玉白菜2012昆明珠寶展翠玉白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