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為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提升教育科研創新水平和服務能力。經請示部領導批示同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於2012年12月3日正式成立教育調研中心。教育調研中心以教育督導評估研究中心為基礎,以科研處和信息中心為支撐,並協同有關方面建立全國教育調研聯盟,進行規範化、常規化調研,為決策、為公眾提供專業、權威的教育調研服務。
一、起步階段(2002-2005)。教育督導評估研究中心成立之初,基於義務教育監測項目,定位在為國家決策提供數據支撐、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議。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與教育部督導辦共同研究、策劃、論證了兩年之久的義務教育監測項目經教育部批准於2002年12月4日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了首次全國工作會議。此次會議標誌著全國義務教育監測工作正式啟動。會上教育部有關領導部署了全國義務教育監測工作,成立教育部義務教育監測辦公室,設在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2003年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進行機構改革,成立教育督導評估研究中心。
二、發展階段(2006-2011)。在全國建立義務教育監測系統是一個新的挑戰和嘗試,沒有可以參照的模式和經驗可借鑑,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從監測指標的研製、監測方法的確定、監測程式的設計、監測數據的採集、數據填報系統的研發、基礎資料庫的建立到監測結果的使用、監測機制的建立等,經歷了研究、實踐、反思、改進、完善的監測之路。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實現了監測工作的指標科學化、方式常規化、方法多樣化、程式規範化、工作制度化。
經過九年的研究、積累,教育督導評估研究中心步入建標、建模、建庫、建基地、建專家團隊的階段。以“監測”的精神、“監測”的意識、“監測”的思考和“監測”的舉措,採取項目帶動方式,探索建立義務教育領域有關標準、模式及基礎資料庫,建立全國監測基地和專家團隊。迄今為止,已經建立了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教師隊伍建設及其變動、學校經費,以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監測指標體系及國家標準;建立了覆蓋全國東中西部地區的課題監測基地;建立了一支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權威專家、中國小校校長和有關新聞媒體負責人的課題團隊。
在“區域發展特色示範區項目”實施過程中,以科研為手段引領全國20個縣(市、區)在素質教育、教育信息化、教師專業化、城鄉教育一體化、健康促進學校以及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等方面,從評估理念的轉變、評估指標的研製、評估程式的創新以及評估結果的使用等方面進行了實踐和探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和顯著的成效。這些成果和成效描繪了我國區域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追趕方向、相應的時間標識和具體的內容標識,20個區的成果整合起來形成了我國區域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雛形。中國教育報、光明日報、人民教育雜誌等有關新聞媒體對項目單位先後進行了宣傳與報導,在全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起到了示範和引領作用。
三、提升階段(2012- 至今)。今天,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成立了,幾代人的夢想實現了,教育督導評估研究中心將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加強自身隊伍建設,立足更高起點,向著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目標努力。
發展目標
本著突出重點研究領域、形成優勢研究方向、強調特色研究成果的原則,把“中心”建設成具有專業性、權威性、領先性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督導評估機構;加強專兼職相結合的專家團隊建設,完善相關領域評估標準體系,提煉義務教育發展模式,建設義務教育發展資料庫,建成覆蓋全國東中西部地區的實驗基地,發布一批有質量、有影響的監測、評估報告。
職能定位
監測、評估、督導、認證、諮詢是教育督導評估的基本職能。一是開展義務教育監測、評估、督導等理論研究、政策研究和學術交流。二是研製有關領域的監測指標、評估標準、督導方法、認證體系、諮詢方案;三是接受各級政府和有關機構的委託,組織實施義務教育領域的監測、評估、認證、諮詢等項目,為委託單位提供政策諮詢、智力支持和技術指導。
主要研究領域
教育督導評估研究中心長期以來主要從事義務教育領域研究。關注義務教育領域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與各級政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國小校廣泛合作,圍繞著監測系統建設、評估體系建立、發展規劃論證、決策諮詢等方面展開研究工作。研究範圍主要涉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義務教育學生變動狀況、義務教育質量等方面。
研究特色
教育督導評估研究中心建立“科研引領,項目推動;團隊參與,區域協作;共建共享,共同發展”的科研工作運行機制;將監測工作與指標研製相結合、評估工作與建立標準體系相結合、科研指導與基地建設相結合、理論研究與實踐套用相結合、決策服務與政策評估相結合,構建監測、評估、督導、改進“四位一體”的科研工作體系;將學習與工作一體化、工作與研究一體化,構建了項目指導系統、項目支持系統、項目實施系統;為使科研課題健康、持續的開展,建立了教育科研工作信息置換機制、信息報送評價機制、交流協作和反饋機制及項目工作規劃指導機制。
主要工作
一、教育部義務教育監測組織實施工作。教育部於2002年在全國建立義務教育監測系統,義務教育監測辦公室設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督導評估研究中心。2009年建立義務教育常規監測制度,監測工作現已走向常規化、制度化。每年組織全國監測縣進行常規監測,同時根據社會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及時開展專項監測;每二年召開一次監測工作總結培訓會議。常規性工作包括對全國監測縣的指導、諮詢;監測工具研製、網路數據直報系統研發等。
二、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教育部決定自2012年起在全國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受教育部督導辦委託,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督導評估研究中心承擔全國縣域均衡發展具體評估工作。常規性工作包括參與教育部組織的調研工作,審定各省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方案,核查全國縣域均衡發展水平評估數據,指導縣域自評及評估認定工作等。
三、教育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經驗總結工作。教育部基礎一司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定期出版《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書系。現已出版《2010-2012: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書系,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高端視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省域統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市域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域實施》。常規性工作包括各地區均衡發展調研、及時總結和分析各地區典型案例,著手策劃編寫《2012-2013: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書系。
四、教育部教育行風評議調查工作。教育部決定建立全國教育行風評議常規調查機制,對教育系統行風建設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受教育部紀檢組、監察局委託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督導評估研究中心現已完成《2011:全國教育行風評議調查報告》。常規性工作包括建設和維護全國教育調研聯盟,修改完善調查工具,召開年度調查員培訓工作會議。
五、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狀況調查工作。受教育部督導辦委託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狀況監測調查。主要工作是研發網路問卷填報系統、設計調查問卷、全國抽樣布點、人員培訓、網上答疑;以及問卷處理與分析、調查報告撰寫等。
六、中國教科院公益金課題調查工具及數據直報系統研發工作。為使調查工作快捷、及時、準確,需要把傳統的數據報送方式與網路數據填報結合起來,通過網路軟體實現數據的管理、數據的邏輯審核。通過人機結合的方式,有效發揮人與計算機各自的優勢,對錄入計算機的數據進行監控和分析,找出疑點,並及時排查、糾正,從根本上保證數據質量。常規性工作包括根據調研題設計指標和數據採集表;研發調查數據網路填報系統;召開專家和一線人員討論會;選取試點進行試測;試點單位人員的培訓等。
七、中國教科院公益金課題調研基地建設工作。為更好地開展實證研究,套用科學方法,採集一手數據,為決策提供有據可依、有數可查的諮詢報告。教育督導評估研究中心在全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建立了一批課題試點單位。常規性工作包括建立和完善課題制度和機制,反饋和指導試點單位和監測縣工作,每年召開課題負責人行政諮詢會議和課題單位總結培訓會議。
社會影響
(1)《中國60個項目縣國中學生輟學情況監測報告》受到教育部領導高度重視,以教育部《專報信息》上報國務院辦公廳,並刊登在國務院內部專呈中央領導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內部刊物上;(2)《中國60個項目縣7577所中國小校辦學條件情況監測報告》這是近年來第一次基於學校、服務於決策需要的大規模調查,為中部地區爭取了財政經費;(3)《中國353個縣教師工作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教育部以本報告調查數據為基礎,同時綜合了2002年至2007年義務教育教師全國2856個縣的統計數據,發布了《國家督導報告2008――關注義務教育教師);(4)《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標準研究報告》本報告中提出的均衡發展評估指標、均衡水平測算方法及均衡水平評估標準均被教育部採納,《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已經頒布;(5)《2011:全國教育行風評議報告》。該報告受到教育部黨組高度重視,依據本報告調查結論開展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風建設工作;(6)《全國經營性圖書出版單位等級評估報告》受到新聞出版總署領導高度認可和重視,並作為圖書出版單位資源配置和獎懲的重要依據。
相關機構
教育督導評估研究中心
(教育調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