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基礎(第2版)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基礎(第2版)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基礎(第2版)》是由謝幼如、李克東編著,201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相關課程教材,也可供各級各類教師、教學研究人員、教育信息化從業人員和教育技術工作者閱讀。

該書分為12章,主要包括教育技術學研究、數據的統計分析、評價研究、質的研究和研究論文的撰寫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基礎(第2版)
  • 作者:謝幼如、李克東 
  • 類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2月14日
  • 頁數:296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46738 
  • CIP核字號:2016275745 
  • 字數:390千字
成書過程,修訂過程,工作人員,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修訂過程

該書是第2版,由謝幼如、李克東編著。修訂過程中,邱婷老師和研究生張惠顏、盛創新、倪妙珊、吳利紅、楊陽、李偉等參與了部分內容的編寫以及配套教學資源的製作。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和改革創新的基礎上,作者所主持的“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基礎”課程根據“網際網路+”時代國家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與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培養目標,不斷最佳化和更新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手段與方式,開展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推進課程持續建設.與發展,並被評為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基於此,該書重新構建了課程內容體系,並增加了社會網路分析、基於設計的研究等新的內容;該書將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與具體的研究實踐結合起來,提供了研究案例以及研究工具。
該書的大部分研究案例來自作者多年來的研究與實踐。依託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電子書包教學套用創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個人學習空間提升大學生網路學習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教育信息化與大型開放式網路課程(MOOCs)戰略研究”子課題“以MO0Cs為代表的線上教育教與學模式研究”、教育部-中國移動科研基金“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子課題“教育信息化績效評價體系研究”、“十三五”職業教育信息化規劃綱要戰略研究項目“教育信息化對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作用及發展方向研究”子課題“技術促進職業教育改革案例研究庫的構建”等項目,形成了一大批涉及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領域的教育技術學研究案例與研究成果,豐富與完善了該書配套的教學資源。

工作人員

2017年2月,《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基礎(第2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出版工作人員
策劃編輯
責任編輯
封面設計
版式設計
插圖繪製
責任校對
責任印製
劉艷
劉艷
於文燕
徐艷妮
杜曉丹
劉穎
劉思涵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12章,主要內容包括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概述、教育技術學的研究設計、數據和資料的收集、教育技術實驗研究、數據的統計分析、內容分析、社會網路分析、評價研究、行動研究、基於設計的研究、質的研究和研究論文的撰寫。每章包括內容結構圖、學習建議、拓展資源、練習與思考、研究實踐等模組。

教材目錄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基礎(第2版)》目錄
前輔文
第1章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概述
1.1 科學的研究方法及其特徵
1.1.1 科學研究方法的特徵
1.1.2 科學研究方法的程式
1.2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體系
1.2.1 經驗方法
1.2.2 理論方法
1.2.3 系統科學方法
1.3 教育技術學的研究任務
1.3.1 揭示和發現科學事實
1.3.2 探求科學規律
1.3.3 建立和發展科學理論
1.4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的作用
1.4.1 促進教育技術學科的形成和發展
1.4.2 規範教育技術學科研究
1.4.3 豐富教育技術學科內容
1.4.4 推廣運用教育技術學研究成果
1.5 教育技術學研究的內容
1.5.1 教育技術學研究內容概述
1.5.2 典型的教育技術學研究課題介紹
拓展資源
練習與思考
研究實踐
第2章 教育技術學的研究設計
2.1 研究課題的選擇
2.1.1 研究課題的來源
2.1.2 研究課題選擇的原則
2.2 研究變數的確定
2.2.1 研究變數的類型
2.2.2 教育技術學研究中常見的研究變數類型
2.3 研究假設的建立
2.3.1 假設的一般特徵及其作用
2.3.2 假設的陳述
2.4 研究樣本的抽取
2.4.1 抽樣的基本概念
2.4.2 常用的抽樣方法
2.5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案的撰寫
2.5.1 研究方案的內容
2.5.2 典型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案:“國小科學探究過程的可視化研究”研究方案
拓展資源
練習與思考
研究實踐
第3章 數據和資料的收集
3.1 文獻檢索
3.1.1 文獻檢索概述
3.1.2 常用的文獻檢索工具
3.1.3 基於Internet的文獻檢索
3.2 問卷調查
3.2.1 問卷調查概述
3.2.2 問卷與量表的設計
3.2.3 調查的實施
3.2.4 問卷調查研究案例:高校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與共
享績效評價
3.3 結構化觀察
3.3.1 結構化觀察概述
3.3.2 結構化觀察表格的設計
3.3.3 結構化觀察的實施與結果的分析
拓展資源
練習與思考
研究實踐
第4章 教育技術實驗研究
4.1 教育技術實驗研究概述
4.1.1 教育技術實驗研究的特點
4.1.2 教育技術實驗變數的類型與控制
4.1.3 教育技術實驗研究的類型
4.2 教育技術實驗設計的基本類型
4.2.1 單組前測後測設計
4.2.2 實驗組對照組前測後測設計
4.2.3 實驗組對照組後測設計
4.2.4 所羅門(Solomon)四組設計
4.3 教育技術實驗反應變數的測量
4.3.1 教育技術實驗反應變數的選擇
4.3.2 教育技術實驗反應的測量方法
4.4 教育技術準實驗研究
4.4.1 準實驗研究的特點
4.4.2 準實驗研究的設計
4.5 教育技術實驗研究典型案例:智慧學習環境下學生科學探究心智技能訓練的實驗研究
4.5.1 問題提出
4.5.2 研究設計
4.5.3 研究實施
4.5.4 效果分析
4.5.5 研究結論
拓展資源
練習與思考
研究實踐
第5章 數據的統計分析
5.1 教育技術學研究數據的統計描述
5.1.1 統計描述方法概述
5.1.2 總體特徵分析—X-S平面分析模型
5.1.3 各層次分布特徵分析—利用常態分配進行層次分析
5.1.4 單項內容掌握情況分析——達標度分析
5.2 教育技術學研究數據的統計檢驗
5.2.1 差異顯著性檢驗原理
5.2.2 大樣本平均數差異顯著性檢驗(Z檢驗)
5.2.3 小樣本平均數差異顯著性檢驗(t檢驗)
5.2.4 計數資料的差異顯著性檢驗(卡方檢驗)
5.3 SPSS的套用
5.3.1 SPSS概述
5.3.2 SPSS的使用
拓展資源
練習與思考
研究實踐
第6章 內容分析
6.1 內容分析概述
6.1.1 內容分析的意義
6.1.2 內容分析的步驟
6.1.3 內容分析類目表格的設計
6.2 內容分析的套用模式
6.2.1 特徵分析
6.2.2 發展分析
6.2.3 比較分析
6.3 教育技術學內容分析典型案例:精品視頻公開課的教學特徵與師生行為的分析
6.3.1 問題提出
6.3.2 研究設計
6.3.3 精品視頻公開課的教學特徵分析研究
6.3.4 精品視頻公開課的師生行為分析研究
6.3.5 研究結論
拓展資源
練習與思考
研究實踐
第7章 社會網路分析
7.1 社會網路分析概述
7.1.1 社會網路分析的概念
7.1.2 社會網路分析的特徵
7.1.3 社會網路分析在教育技術領域的套用
7.2 社會網路分析方法和工具
7.2.1 社會網路分析過程和方法
7.2.2 社會網路分析工具
7.3 社會網路分析典型案例:基於學習元平台的師生共讀
活動社會網路分析
7.3.1 研究背景
7.3.2 研究設計
7.3.3 社會網路分析結果
7.3.4 結論與建議
拓展資源
練習與思考
研究實踐
第8章 評價研究
8.1 評價研究概述
8.1.1 評價研究的概念
8.1.2 評價研究的基本程式
8.1.3 評價研究的組成要素
8.1.4 評價研究的類型
8.1.5 教育技術評價研究的內容
8.1.6 教育技術評價研究需要注意的問題
8.2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8.2.1 指標項的形成
8.2.2 評價標準的確立
8.2.3 權重的確定
8.2.4 評價得分的計算
8.3 教育技術評價研究中典型的評價指標體系
8.3.1 中國小“優課”評價指標體系
8.3.2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評審指標體系
8.4 教育技術評價研究典型案例:電子書包教學套用績效評價
8.4.1 評價研究概述
8.4.2 評價研究過程
8.4.3 研究數據處理與分析
8.4.4 主要研究結論
拓展資源
練習與思考研究實踐
第9章 行動研究
9.1 行動研究概述
9.1.1 行動研究的意義
9.1.2 行動研究的特徵
9.1.3 教育技術行動研究的套用範圍
9.1.4 教育技術行動研究需要注意的問題
9.2 行動研究的操作程式
9.2.1 行動研究的操作模式
9.2.2 行動研究的基本環節與操作程式
9.3 教育技術行動研究典型案例:基於電子書包的國中英
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模式的行動研究
9.3.1 問題提出
9.3.2 基於電子書包的國中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模式雛形
9.3.3 行動研究過程
9.3.4 效果分析
9.3.5 研究結論
拓展資源
練習與思考研究實踐
第10章 基於設計的研究
10.1 基於設計的研究概述
10.1.1 基於設計的研究興起的背景
10.1.2 基於設計的研究的定義
10.1.3 基於設計的研究的特徵
10.1.4 基於設計的研究與其他研究方法的比較
10.2 基於設計的研究程式
10.2.1 基於設計的研究的操作過程
10.2.2 基於設計的研究的常見模式
10.3 基於設計的研究典型案例:電子書包支持的國中數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10.3.1 問題提出
10.3.2 研究設計
10.3.3 實施與評價
10.3.4 教學模式的完善
10.3.5 研究結論
拓展資源
練習與思考研究實踐
第11章 質的研究
11.1 質的研究概述
11.1.1 質的研究的定義
11.1.2 質的研究的基本特徵
11.1.3 質的研究的操作程式
11.2 質的研究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11.2.1 訪談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11.2.2 觀察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11.2.3 實物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11.3 質的研究報告的撰寫
11.3.1 質的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
11.3.2 質的研究報告典型案例:基於網路的協作學習活動形式的質的研究
拓展資源
練習與思考研究實踐
第12章 研究論文的撰寫
12.1 研究論文的類型與結構
12.1.1 研究論文的類型
12.1.2 研究論文的結構
12.2 研究論文的撰寫
12.2.1 準備工作
12.2.2 撰寫初稿
12.2.3 修改定稿
拓展資源
練習與思考研究實踐
附錄一 t值表
附錄二 χ2值表
參考文獻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基礎(第2版)》開通有Abook數字課程。該數字課程內容涵蓋教學視頻、電子教案、拓展資源等多種形式的輔助教學資源。
數字課程名稱
出版社
出版時間
內容提供者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基礎(第2版)數字課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2017年1月
謝幼如
該書提供了二維碼資源,讀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可進入電子版頁面。

教材特色

一、《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基礎(第2版)》突出教育技術學研究的特點,展示了教育技術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並強調信息技術在研究中的套用。
二、作為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的主幹課程,該書旨在為該專業學生開展教育技術學研究打下理論和方法論的基礎,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
三、該課程對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和今後開展教育信息化研究與實踐具有幫助作用。

作者簡介

謝幼如: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教授,副院長。廣東省高校教學名師,廣東省高等學校教育技術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廣東省高校教育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曾三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霍英東青年教師獎、1999年獲曾憲梓教師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李克東: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教授,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導師,華南師範大學國家級重點學科教育技術學科帶頭人。華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廣東省高等學校教育技術中心主任。曾度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1993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