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張煌言詩作)

放歌(張煌言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放歌》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張煌言被捕後囚禁在杭州獄中時所寫。縱觀蒼水公一生,他的詩文多是和匡扶南明的戰鬥生涯息息相關的。這首《放歌》質樸悲壯,充分表現出作者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正如作者在另一則詩作中所寫“西子湖頭有我師”,這首詩字裡行間蘊含了他堅決以文天祥等先賢為榜樣,慷慨赴義的豪情。雖然這種思想主要從忠君主義出發,但是也和反抗異族侵略的愛國主義分不開的,因而其所表現的氣節是十分可貴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放歌
  • 作品別名:武林獄室書壁
  • 創作年代:明
  • 作品出處:張蒼水集
  • 文學體裁:詞賦
  • 作者:張煌言
作品內容,作者簡介,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作品內容

放歌(武林獄室書壁)
(明)張煌言
吁嗟乎!滄海揚塵兮日月盲,神州陸沉兮陵谷崩。
藐孤軍之屹立兮,呼癸呼庚。
余憫此孑遺兮,遂息機而寢兵。
方壺圓嶠兮,聊駕稅以薶名。
神龍魚腹兮,罹此豫且之罾。
餘生則中華兮,死則大明,
寸丹為重兮,七尺為輕。
維彼文山兮,亦羈絏於燕京,
黃冠故鄉兮,非余心之所馨。
欲慷慨而自裁兮,既束縛而嚴更,
學謝公以絕粒兮,奈群喙之相併。
等鴻毛於一擲兮,何難談笑而委形,
憶唐臣之齧齒兮,視鼎鑊其猶冰。
念先人之踐土兮,愧忠孝之無成。
翳嗣子於牢籠兮,痛宗祀之雲傾。
已矣夫!荀瓊謝玉兮,亦有時而凋零。
余之浩氣兮,化為風霆;
余之精魂兮,變為日星。
尚足留綱常於萬祀兮,垂節義於千齡。
夫何分孰為國祚兮,孰為家聲。
歌以言志兮,肯浮慕兮箕子之貞?
若以擬乎正氣兮,或無愧乎先生。
放歌

作者簡介

張煌言(1620-1664),漢族,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人,南明將領、詩人,民族英雄。崇禎舉人。曾官至南明兵部尚書。為人剛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報國濟民。他的詩文多是在戰鬥生涯里寫成。其詩質樸悲壯,充分表現出作家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張煌言南明大臣﹑文學家。張煌言詩文著作大半散佚,今有《張蒼水集》行世,內收《冰槎集》、《奇零草》、《北征錄》等。

創作背景

放歌
明弘光元年(1645,即清順治二年),張蒼水與錢肅樂起兵邑中﹐奉魯王至紹興監國﹐被魯王任為翰林院編修﹑兵科給事中。順治七年(1650)﹐清軍陷浙閩﹐魯王退據舟山群島。張煌言被任為兵部左侍郎。次年又奉魯王入閩﹐與鄭成功聯合﹐其後數次攻入長江﹐打擊清軍。桂王在華南稱永曆帝﹐張煌言為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後張煌言與鄭成功分兵北征﹐攻入安徽後﹐兵敗﹐隻身潛行2000里返回台州。鄭成功去台灣﹐張煌言於閩北困守。此後鄭成功在台灣病故﹐永曆帝在雲南被害﹐魯王亦死於金門﹐煌言孤立無援。康熙三年(1664)﹐與清軍海戰慘敗﹐退居懸島﹐部伍散盡﹐因叛徒出賣而被俘。同年九月﹐清總督勸降無效後就義﹐葬西湖南屏山下。
作為抗清烈士﹐張煌言出入沿海長江﹐不斷地給清軍以威脅和打擊﹐先後達19年之久。他在戰鬥生涯里所創作的詩文﹐充分表現了一位至死不屈的民族英雄的壯烈形像。《北征錄》﹑《上監國啟》等文與《滃洲行》﹑《閩南行》﹑《師次燕子磯》﹑《島居八首》﹑《師次蕪湖時余所遣前軍已受降》等詩﹐描寫了艱苦卓絕的戰爭生活﹐堪稱明末浙東義軍的“詩史”﹐《復郎廷佐書》﹑《上延平王書》﹑《奇零草序》﹑《答趙安撫書》等文及《述懷二首》﹑《北還入浙偶成》﹑《冬懷八首》﹑《聞家難有慟四首》﹑《被執過故里》等詩﹐都是抒情明志之作﹐表達了剛烈的民族氣節和戰鬥豪情。其風格激昂慷慨﹑沉鬱蒼涼﹐蘊含有動人的悲壯之美。尤其是就義前所寫的《甲辰八月辭故里》二首﹑《放歌》﹑《絕命詩》﹐全由血淚凝成﹐是傳世之作。

作品賞析

這首《放歌》由血淚凝成,以不屈的戰鬥豪情和錚錚鐵骨,遙向文天祥的《正氣歌》致敬,彰顯了蒼水公崇高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雖則時移世易,但古人的忠義情懷和剛烈之氣,應永存不朽。
·予生則中華兮死則大明,寸丹為重兮七尺為輕。 
·予之浩氣兮化為雷霆,予之精神兮變為日星。 
·尚足留綱常於萬祀兮,垂節義於千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