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損傷(radio-pulmonary lesion)是由於對胸部的惡性腫瘤進行放射治療引起的併發症,最多見於對肺癌、乳腺癌,其次是對食管癌、縱隔惡性腫瘤的放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放射性肺損傷
- 外文名:radio-pulmonary lesion
- 科室:呼吸內科
- 部位:胸部
基本介紹,臨床表現,相關檢查,鑑別診斷,治療方法,
基本介紹
因放射劑量、放射部位和放射的範圍不同,肺損傷的輕重有差異。大面積、高劑量的放療,肺損傷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大。發生肺充血、肺泡纖維蛋白滲出增多或透明膜形成,最後形成肺間質纖維化。
臨床表現
有患胸部惡性腫瘤接受放射治療的病史及相關的呼吸道症狀。症狀—般可在放療開始後4~16周出現,多數在放療結束後2~4周內發生,少數在放療結束半年內也可發生,主要為乾咳、少痰、吞咽困難、胸悶、胸痛,嚴重者呼吸困難、低熱、血白細胞正常,抗菌治療無效。急性期接受照射的肺野聞及濕性噦音,呼吸音粗糙。慢性期局部叩診呈濁音。呼吸音低或聞及細濕噦音。
相關檢查
早期放射性肺炎:放療早期致肺部充血及滲出改變,在放射的相應部位出現紋理增多和小片狀影,邊緣較模糊,嚴重時逐漸互相融合。
肺纖維化:放射區域出現放射性肺炎,部分經治療吸收,但部分病人後期出現明顯的纖維化,呈現放射區肺紋理粗亂、密集,纖維收縮,牽拉鄰近組織移位,如縱隔和氣管向病側移,橫膈上拉,肋間隙變窄,肺容積縮小等。健康區域代償性肺氣腫。
胸部X線檢查。
其他改變:在縱隔區放射致放射性縱隔炎,表現縱隔增寬,邊緣不清,有時與肺內的放射區互相融合;大面積放療可致胸膜肥厚、粘連,或少量胸水,葉間裂增寬等;廣泛纖維化導致動脈高壓,肺門增大和右心受累的徵象。
鑑別診斷
該病要與細菌性、真菌性肺炎和肺癌的淋巴管轉移等相鑑別,主要的鑑別點是有放射的治療史和與放射區相一致分布的病變,單純抗菌治療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