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計量

收益計量

收益計量是指確認收益實現的數量和金額,它解決企業對實現的收益按照何種計量標準計價入賬的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收益計量
  • 類型:會計術語
影響因素,作用,

影響因素

影響收益確認和計量的因素主要有兩個:
1.會計政策的選用和變更
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企業所採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是企業對會計準則會計制度所允許的會計原則會計方法做出的具體選擇,具體體現為資產的計價方法、攤銷方法、資產減值處理方式的選擇等。企業選用不同的會計政策會得到不同的收益數據。同一企業在同一期間若採用比較保守的會計政策,如固定資產採用加速折舊法進行計提折舊,會得到淨利額E1;而若採用較為激進的會計政策,如固定資產採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會形成淨利額E2,則E1必然小於E2。企業選擇什麼樣的會計政策才是適當的?其判斷標準應是按企業選定的會計政策得到的收益是否滿足資本保全條件,只有滿足了資本保全條件的收益才能真正使企業保值增值,沒有達到資本保全要求的收益,不是企業真正意義上的收益。此外,會計政策的變更也會減弱企業收益數據在變更前後各期之間的可比性。
2.企業的酌量性費用政策
酌量性費用是指企業可自行決定的費用,如廣告費、行銷費、修理費、維護費和研究開發費等。企業可以通過調整這些酌量性費用的發生金額和發生時間來達到影響當期收益的目的。一般來說,這些費用的發生不會明顯改善當期的經營狀況,卻會顯著減少當期的收益金額。但是,這些費用對於維持和提高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支出,如修理費、維護費以及必要的廣告費和行銷費,是企業維持簡單再生產的必要條件,而研究開發費則是保證企業具備發展潛力的關鍵條件。

作用

收益計量在會計乃至整個經濟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收益計量是合理分配利潤的前提。
從稅收目的看,企業所得稅是根據政府所規定的財政和稅法法規,將企業收益按規定調整為應稅收益,並按照一定的稅率計算得出,收益是企業繳納稅款的依據;從股利分配上看,扣除所得稅後的營業收益是股利分配的依據或基礎,雖然各期的分配數會因股利政策而略有差異,但這一數額是股利分配的最大限額。
  • 收益是評價企業管理績效的手段。
現代企業經營的主要目的是獲得儘可能多的收益。企業的有效經營不僅影響現行的股利分配,而且還要影響到能產生未來股利分配的投入資本的使用。所有者權益持有者,特別是普通股股東,其購買股票的主要依據是對企業經營績效的評價。“績效”的一個解釋就是它表現為企業以一定的資財獲得最大的產出,或以最少資財獲得一定的產出,或者使一定的資財和己知的產品需求得到最優的組合,從而使業主得到最大收益的相對能力。如果一個企業獲得了可觀的年度收益,則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企業有效地利用了企業的資源,也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十分關注估計企業淨現金流量的未來前景。他們經常是以收益來評判獲利能力,預測未來收益或估計投資及借款的風險。這樣,在所陳報的收益與包括分配給業主的現金在內的現金流量之間存在著一種假定的關係。這種假定的關係決定了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行為,並進而影響到資源的分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