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海龍

擬海龍

擬海龍,又稱“棘海龍”,為輻鰭魚綱海龍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棲息於沿海海藻類繁茂處,常以尾部纏於藻體上,以小型甲殼物為食,分布於我國南海近陸海域,主產區福建廣東

擬海龍是無尾鰭,體鮮綠黃色,腹側鮮黃色,體側及腹面均有大小不等鮮黃斑點,吻側及下方具有不規則深綠色網紋動物。背鰭、臀鰭及胸鰭均為綠黃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擬海龍
  • 拉丁學名: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
  • 別稱:棘海龍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輻鰭魚綱
  • :海龍魚目
  • :海龍科
  • :擬海龍屬
  • :擬海龍
  • 分布區域:分布於中國南海,日本、菲律賓、印度洋、非洲東岸及澳洲各海中。
  • 異名:yngnathus biaculeatus
  • 異名:Syngnathoides blochii
  • 異名:Syngnathus tetragonus
  • 異名:Stigmatophora unicolor
簡介,形體特徵,形體構成,分類學,種群分布,種群分布,生活習性,取食,生長繁殖,生長,繁殖,化學成分,甾體類,脂肪酸類,蛋白質,微量元素,其他成分,套用價值,藥用價值,經濟利用,

簡介

擬海龍擬海龍
體長而平扁,全長20~22厘米。軀幹部粗強,近四棱形;尾部細尖捲曲,前方六棱形,後方漸弱,為四棱形。體寬大於體高。背鰭40~41;臀鰭5~6;胸鰭20~22。骨環16~17+51~53。頭長,與體軸在同上水平線上。胸鰭基部前方,各具一較大而突出的結,頭上除眼嵴上緣各具一向後的小棘外,余無棘刺。長而側扁,吻長約為眶後頭長的2倍。眼眶稍突出,前方與吻管背緣成平直斜線。體無鱗,完全包於骨環中。軀幹部與尾部上側棱及下側棱完全相連續。體上棱嵴粗雜。背鰭較長,起於體環最末節,止於尾環第9~10節。臀鰭很小,緊位於肛門後方。胸鰭短寬,側位較低。無尾鰭。體鮮綠黃色,腹側鮮黃色。體側及腹面均有大小不等鮮黃斑點,吻側及下方具有不規則深綠色網紋。背鰭、臀鰭及胸鰭均為綠黃色。

形體特徵

擬海龍,形似海馬,是無尾鰭,擬海龍體鮮綠黃色,腹側鮮黃色,體側及腹面均有大小不等鮮黃斑點,吻側及下方具有不規則深綠色網紋動物,背鰭臀鰭胸鰭均為綠黃色。
擬海龍擬海龍
擬海龍吻長而側扁,吻長約為眶後頭長的2倍。眼眶稍突出,前方與吻管背緣成平直斜線。體無鱗,完全包於骨環中。軀幹部與尾部上側棱及下側棱完全相連續。體上棱嵴粗雜。背鰭較長,起於體環最末節,止於尾環第9~10節。臀鰭很小,緊位於肛門後方。胸鰭短寬,側位較低。腹面寬廣,雄魚僅以皮將卵半埋,無孵卵囊,鰓蓋無棱骨,體色呈淺綠色或褐色尾長,而且游泳時尾巴捲起,無尾鰭。體鮮綠黃色,腹側鮮黃色。體側及腹面均有大小不等鮮黃斑點,吻側及下方具有不規則深綠色網紋。背鰭、臀鰭及胸鰭均為綠黃色。
本屬魚與其他海龍不同,在於其沒有尾鰭,尾部也可和海馬一樣卷繞。本魚吻短,約為眶後部兩倍;下頷長有觸鬚,無腹鰭、臀鰭和尾鰭,背鰭鰭條37~50枚,胸鰭鰭條20~24枚。腹面寬廣,雄魚僅以皮褶將卵半埋,無孵卵囊。鰓蓋無棱脊、無鱗,由一系列骨環所組成。體呈淡綠色或褐色。體長可達29厘米。

形體構成

體型上與其他海龍對比體型上與其他海龍對比
擬海龍其外形酷似海馬,因其身上生有尖刺,故又被動漫寵物小精靈以寵物角色模擬製作,稱為飛刺海馬。體長而平扁,全長20~22厘米。軀幹部粗強,近四棱形;尾部細尖捲曲,前方六棱形,後方漸弱,為四棱形。體寬大於體高。背鰭40~41;臀鰭5~6;胸鰭20~22。骨環16~17+51~53。頭長與體軸在同上水平線上。胸鰭基部前方,各具一較大而突出的結,頭上除眼嵴上緣各具一向後的小棘外,余無棘刺。吻長而側扁。無尾鰭。體鮮綠黃色,腹側鮮黃色,體側及腹面均有大小不等鮮黃斑點,吻側及下方具有不規則深綠色網紋。背鰭、臀鰭及胸鰭均為綠黃色。

分類學

海龍科Syngnathidae:全體被膜質骨片。呈叢簇圓葉狀。脊鰭1個,全由軟條組成,無腹鰭。尾細長,適於卷附在海藻上。腎小管及尿管均在體腔的右側,隨右主靜脈而行。本科分10餘屬,廣泛分布於世界各處,我國產有9屬。本科魚類無食用價值,但為名貴中藥。
擬海龍擬海龍
例如:粗吻海龍rachyrhamphusserratus(TemmincketSchlegel)、刁海龍Solenognathush ardwickii(Gray)、擬海龍Syngnathoidesbiaculeatus(Bloch)、刺海馬 HippocampushistrixKaup、葉海龍leafyseadragons等。

種群分布

擬海龍,別名海龍海鑽,分布於我國南海近陸海域,主產福建、廣東,棲息於沿海海藻類生長處。
擬海龍擬海龍
刁海龍,別名海龍、楊枝魚錢串子、水雁,分布於南海近陸海域,主產於廣東
尖海龍,別名小海龍、楊枝魚錢串子,體形較刁海龍、擬海龍小,分布於我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近陸海域,主產山東,海南、廣東、福建均有分布.
海龍科動物大多分布於南海,據《南海魚類志》記載,南海共有7屬13種。
擬海龍擬海龍
張朝暉等對南海、廣東、福建、江蘇、山東、遼寧等省沿海進行了海龍標本的採集和鑑定,結果表明海龍類藥材在廣東、南海、福建等省,主要為刁海龍、擬海龍、粗吻海龍;在遼寧、山東主要是尖海龍粗吻海龍.

種群分布

分布於我國南海日本菲律賓印度洋、非洲東岸及澳洲各海中。
本魚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區,從紅海薩摩亞群島,北起日本,南至夏威夷海域。生活水深0~15米。
海龍科物種廣發分布於世界各地的熱帶,暖溫帶前海區域,主要在:我國南海日本菲律賓印度洋非洲東岸及澳洲各海中(印度尼西亞大西洋太平洋)以及台灣等海域。

生活習性

環境
擬海龍別名海龍海鑽分布於我國南海近陸海域,棲息於沿海藻類繁茂處。
擬海龍擬海龍
葉海龍屬於海龍科,與海馬和管狀魚屬同一家。
葉海龍主要棲息在隱蔽性較好的礁石和海藻叢生密集的淺海水域。棲息水域的一般深度為4~30米,但在50米深的水域也可以發現葉海龍的蹤影幼體的葉海龍一般生活在較淺的,而成體葉海龍則喜歡生活在10米以深的海域
偽裝保護
葉海龍是海洋生物中傑出的偽裝大師,它偽裝的道具是精細的葉狀附肢。
葉海龍的身體由骨質板組成,並向四周延伸出一株株海藻葉一樣的瓣狀附肢。此外葉海龍還利用其獨特後搖擺的運動方式偽裝成海藻樣子以躲避敵害。

取食

成體葉海龍的體色可因個體差異以及棲息海域的深淺而從綠色到黃褐色各不相同。
擬海龍擬海龍
葉海龍沒有牙齒,它的嘴巴特別,長長的像吸管一樣,這一結構特點使得葉海龍適應於吮吸攝食方式,可把浮游生物、糠蝦及海虱等其他小型的海洋生物吸進肚子裡。本魚棲息於水域較靜止的沿岸淺水域,包括藻床、海草或沙泥地上,幼魚偶而會隨雜物漂向外海。以管狀吻吸食浮游生物。

生長繁殖

生長

卵胎生,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擬海龍
與同一家族的海馬一樣,葉海龍孵育後代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角色顛倒”的現象。

繁殖

每年的8月和隔年的3月是葉海龍的繁殖季節。在交配期間,雌性的葉海龍會將一定數量(一般是150~250個)的葉海龍卵排放在雄葉海龍尾部的由兩片皮褶成的育嬰囊中,而雄葉海龍則要擔負起孵化卵的重任。
葉海龍卵一般需要在雄性個體的育嬰囊中待上大約2個月的時間,才可以孵化成為幼體葉海龍。
有關海龍的人工養殖報導甚少,據報導,廣東省雷州市流沙鎮政府海龍魚養殖基地擁有海龍養殖面積400畝,並進行加工。

化學成分

甾體類

余竟光從尖海龍分離到膽甾醇,膽甾烯-4-酮-3(cholest-4-en-3 one)及微量的N-苯基-β-萘胺。吳筱丹等經Liebermann-Bur- chard試劑顯色後,採用可見分光光度法進行定量分析,測定粗吻海龍非皂化物中總甾體類化合物含量為13.89%。文震等利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聯用,對兩種常見海洋中藥粗吻海龍(Trachyrhaphus serratus) 與多棘海星(Asterias amurensis )中的甾醇化合物進行分析,經鑑定,海龍的甾醇成分主要為膽甾醉類,研究結果對於探索海龍的活血補益的物質基礎具有一定意義。張朝暉等測定尖海龍的脂溶性物質中含有較多的甾醇類化合物,主要為膽甾烯醇、膽甾酮、麥角甾醇等。
擬海龍擬海龍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這些甾醇具有較強的激素樣作用,可能是構成海龍類藥材溫腎壯陽的物質基礎。
張朝暉等將大連產尖海龍藥材 14kg,經95%乙醇提取後,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分別萃取,從石油醚部分分得膽甾 -4-烯-3β,6β-二醇等18個化合物。

脂肪酸類

余竟光經氣相色譜分析尖海龍脂肪酸的主要成分為硬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吳筱丹等採用GC-MS進行分離,分析鑑定粗吻海龍、擬海龍、尖海龍中脂肪酸的組成,結果表明,3海龍含有較多的長鏈不飽和脂肪酸和奇數碳脂肪酸,並含有不常見的9,10-環次甲基十六酸。張強等採用快速脂肪提取法,分析山東黃海海域尖海龍,測得尖海龍中DHA+EPA占31.0%。岳雪蓮等對海龍海馬的化學成分進行系統的研究,通過薄層層析、紫外光譜、蛋白電泳的對比分析,表明兩者所含主要化學成分基本相同;對微量元素、胺基酸、脂肪酸、膽固醇對比測定,共鑑定出21種脂肪酸,測得17種胺基酸、20種微量元素。許益民等用GC- MS法測定5種海馬3種海龍(刁海龍、擬海龍、粗吻海龍)的Floch試劑提取液的脂肪酸組成和分布。結果表明,海馬和海龍均含有 14種脂肪酸,主要以十六酸、9-十八碳烯酸、 8,11-十八碳二烯酸和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acid,DHA)為主,不飽和脂肪酸占總脂肪酸比例的65.18%~76.22%。並採用鉬藍比色法測定5種海馬和3種海龍總磷脂含量為2.56~7.82mg ·g-1。進一步用薄層掃描和吸光度比例係數校正法分析各樣品所含磷脂組成和豐度,結果表明海馬和海龍的磷脂組分以磷脂醯膽鹼、溶血磷脂醯膽鹼和神經鞘磷脂為主。此外,3種海龍還含有少量的磷脂醯絲氨酸、雙磷脂醯甘油和磷脂酸。黃建設等採用 GC-MS法分析粗吻海龍的脂溶性部分(總脂肪含量為97.75%),結果表明,含有13種脂肪酸,主要是十六酸、5,8,11,14-廿碳四烯酸、13-十八烯酸、十八酸和9-十六烯酸,不飽和脂肪酸占57.17%。
擬海龍擬海龍

蛋白質

張朝暉等採用微量凱氏定氮法,測定 7種海龍的蛋白質含量為59.06%~73.56%。7種海龍類藥材經PICO-TAG胺基酸分析儀分析,結果表明:海龍的水解胺基酸含量均較高,每l00g樣品中水解胺基酸總量達65.15~65.79g,所含的17種胺基酸中 7種為人體必需胺基酸,占總胺基酸量的 30%左右。黃建設等分析粗吻海龍藥效活性部位的胺基酸組成,結果顯示該部位水解胺基酸總量達28.5%,並含有藥用價值較高的牛磺酸。章遒榮等對8種海龍進行生藥學鑑定,並對3種海龍進行總氮測定和胺基酸的分析,結果表明,刁海龍、擬海龍和尖海龍的蛋白含量分別為50.75%、65.67%和77.78%。

微量元素

張朝暉等採用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法(ICP)檢測刁海龍等7種海龍的24 種微量元素,其中Be在樣品中未檢出。Co, Cd,Li在7種樣品中均極微量。宏量元素 Ca,P,K,Na,Mg含量均在100mg·g-1以上,其餘各元素的含量均在微克級。其中微量元素Zn、Mn的含量相對較高。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Zn,Mn,Cu等元素在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抗衰老和滋肝補腎、補血生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海馬、海龍均含有較大量的Zn,Mn,Cu,這與其延緩衰老、補腎壯陽的功效相一致。

其他成分

擬海龍表皮可分泌粘多糖。張朝暉等從尖海龍脂溶性部分還分離到大黃酚 (chrysophanol)(14)和2-羥基-4-甲氧基-苯乙酮(2-hydroxy-4-methoxy-acetophenone) ,後者系首次分離到的天然產物。王強等從刺海馬中也分離到此類化合物。

套用價值

藥用價值

海龍是傳統的補益中藥,具有溫腎壯陽、散結消腫的作用。海龍始載於《本草綱目拾遺》,謂:“功倍海馬,催生尤捷效”。海龍“性溫,味甘,暖水藏,壯陽道,消瘕塊”,故有溫腎壯陽,散結消腫之功效,主治陽痿,遺精,腎虛作喘,症瘕積聚,瘰癧痰核,跌扑損傷,外治癰腫療瘡。中國藥典2000年版規定其入藥為海龍科動物尖海龍,活體展示擬海龍、刁海龍。
擬海龍擬海龍
海龍的乾燥體。我國傳統醫學所指的海龍也是這3種海龍的乾燥體。民間用藥還包括粗吻海龍、海鐲魚(擬海龍)、寶珈海龍、貢氏柄頜海龍等。
炮製:除去灰屑。用時搗碎或切段。
性味:甘,溫。
歸經: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溫腎壯陽,散結消腫。用於陽痿遺精,症瘕積聚,瘰癧痰核,跌扑損傷;外治癰腫疔瘡。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經濟利用

可作為海水觀賞魚外,也被當作中藥材。
以上3種海龍行銷全國,全年均可捕獲,捕捉後除去外麵皮膜和內臟,以水刷淨曬乾備用,習稱淨海龍。取淨海龍(刁海龍體大切塊或搗碎),用黃酒潤透,微火烘烤至黃色酥脆而成,習稱“酒制海龍”。
除以上3種正品外,國內發現幾種海龍混充使用,如粗吻海龍低海龍冠海龍、海鐲魚、寶珈海龍、貢氏柄頜海龍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