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鐘

摸鐘是一個漢字詞組,基本意思是我國古代一組建築中位於最後的樓房,常作游息,遠眺,供神佛或藏書藏物等用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摸鐘
  • 創作年代:宋朝
  • 作品出處:夢溪筆談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沈括
原文,注釋,注釋,辨別,譯文,中心,題旨,告訴我們,出處,

原文

陳述古密直①,嘗②知建州浦城縣。富民失物,捕得數人,莫知為盜者。述古紿③曰:“某寺有一鐘,至靈④,能辨盜。”使人迎置後閣⑤祠之⑥。引囚立鐘前,諭曰:“不為盜者摸之無聲,為盜者則有聲。”述古自率同職⑦禱鐘甚肅,祭施以帷⑧圍之。乃陰使人以墨塗鐘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驗其手,皆有墨,一囚獨⑨無墨,乃見真盜——恐鐘有聲,不敢摸者。訊之即服。
(選自《夢溪筆談》)

注釋

①陳述古密直:陳述古,宋人,字密直,時任蒲城縣的縣令。
②嘗:曾經。
③紿:謊稱。
④至靈:特別靈驗。
⑤後閣:我國古代一組建築中位於最後的樓房,常作游息、遠眺、供神佛或藏書藏物等用處。
⑥祠之:把它(鐘)祭祀起來。 祠:供奉。
⑦同職:同僚,同事。舊指同在一部門做官的人。
⑧帷:圍幕。
⑨獨:唯獨。

注釋

①陳述古,字密直:陳述古,字密直,宋代侯官人,神宗時為侍御史,是王安石變法的反對派人物。密 直:即“樞密院直學士”的省稱。樞密院是古代管理軍事機密、邊防等事務的官署。建州浦城:唐置州縣名,今屬福建省
③知:主管。
④莫知的:不知道。
⑤紿(dài):謊稱。
⑥至靈:特別靈驗。
⑦ 後閣:我國古代一組建築中位於最後的樓房,常作游息,遠眺,供神佛或藏書藏物等用處。
⑧祠之:把它(鐘)祭祀起來。 祠:供奉。
⑨同職:同僚,同事。舊指同在一部門做官的人。
⑩帷:圍幕。
⑾陰:暗暗的。
⑿獨:唯獨

辨別

(1)訊之即服,遂承為盜 之:代詞,代手上無墨的偷竊者
(2)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 之:代詞,代塗了墨的鐘

譯文

版本一:陳述古,字密直,曾在建州浦城縣當縣令。當時,有人家被盜,捉住了幾個人,但不知道誰是真正的盜賊。陳述古就騙那些囚犯說:“某個廟裡有一口鐘,能辨認盜賊,特別靈驗!”於是,就派人把那口鐘迎到縣府衙門的後閣里去。(陳述古)把囚犯們帶到鐘前,說:“不是偷東西的人,摸這口鐘它不響;偷了東西的人,摸它就會發出聲響。”述古親自率領他的同事向鐘禱告,態度很是嚴肅,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鐘圍起來。然後暗地裡讓人用墨汁塗鐘,過了很久,才叫那些囚犯一個個地把手伸進帷帳里去摸鐘。摸完後叫他們把手拿出來檢驗,只見手上都有墨汁,只有一囚犯手上無墨,經過審訊,這個盜賊立即承認了犯罪事實。因為他怕鐘發出聲音,所以不敢去摸。
版本二:陳述古,字密直,曾在建州浦城縣當過縣令。當時,有家富戶被盜,丟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幾個人,但不知道誰是真正的盜賊。陳述古把那些囚犯帶到鐘前,騙他們說:“某寺里有一口鐘,特別靈驗,能辨認盜賊。”於是,就派人把那口鐘迎到縣府衙門的後閣里去。接著,把囚犯們帶到鐘前,當面告訴他們:“沒有偷東西的人,摸這口鐘,它不響,偷了東西的人一摸它,鐘就會發出聲響。”述古親自率領他的同事向鐘禱告,態度很是嚴肅,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鐘圍起來。然後暗地裡讓人用墨汁塗鐘,塗了很久,才叫那些囚犯一個個地把手伸進帷帳里去摸鐘。摸了一會,叫他們把手拿出來檢驗,只見手上都有墨汁,獨有一囚犯手上無墨,這就是真正的盜賊,因為他怕鐘發出聲音,所以不敢去摸。經過審訊,這個盜賊立即承認了犯罪事實。

中心

題旨

善於心理分析,有益於提高工作效率。

告訴我們

陳述古巧妙的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害怕被識破的心虛心理,切中要害,雖然沒有經過繁瑣的調查取證,卻不戰而屈人之兵,直接找出了真正的盜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那些聰明睿智的古代官吏們確實有他們獨到的審案方法,能夠巧用犯罪心理學,審不厭詐,至今看來都有著絕妙的藝術性和欣賞性。

出處

節選自宋·沈括《夢溪筆談》,標題為編者所擬。
《夢溪筆談·摸鐘》出自《夢溪筆談·權智》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沈括像沈括像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因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他所記述的科技知識,也就具有極高價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學發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還稱譽沈括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