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道教音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揚州道教音樂
- 類別:傳統音樂
揚州道教音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
揚州道教音樂,分器樂和聲樂兩大部分。器樂運用笛、管、簫、弦、提琴、雲鑼、鐋鑼、木魚、檀板、大鼓等十餘種古典樂器,以曲笛為主,又有鐘、磬;聲樂有“頌”、“贊”、“步虛”、“偈”等曲式,述及演唱時多用“吟”、“詠”。以《清吹笛譜》為代表作,四季道情是常用曲目。它們古樸典雅、莊重和諧、清靜...
《揚州道教音樂考》是2007年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瑞雲。內容簡介 揚州道教音樂考,主要取材於揚州道教聖廟城隍廟《清吹笛譜·十番鼓》。樂譜系明代宮廷音樂。崇禎年間,揚州道人從宮廷內苑裡抄來後就在廟宇中世代傳承。廟規約束:其曲不得外傳,俗樂也不得進入。其音樂演奏有著其他...
邵伯鑼鼓小牌子吸收了道教音樂、粗細十番(絲竹樂)和當地“新春鑼鼓”的精華,以多支曲牌聯綴而成套頭曲,將絲竹樂與打擊樂密集交替演奏,形成揚州、里下河牌子曲中一個富有特色的音樂流派。邵伯鑼鼓小牌子的演奏分坐檯、踩街兩種,坐檯是指搭台坐式演奏,“觀音會”、“盂蘭會”都採用此種形式;踩街是指街頭行進式...
24 YZⅡ-6 揚州道教音樂揚州市文化館 25 YZⅡ-7 曹甸十番鑼鼓寶應縣曹甸鎮文化站 26 YZⅡ-8 夏集車水號子寶應縣夏集鎮文化站 27 YZⅡ-9 胥浦農歌儀征市真州鎮文化站 民間舞蹈 (總計8項)28YZⅢ-1儺舞(跳娘娘)▲邗江區文化館 29YZⅢ-2寶應河蚌舞寶應縣安宜鎮文化站 30YZⅢ-3寶應三人花鼓寶應縣...
揚州古街巷傳說 《二度梅》口頭文學 霸王城傳說 甘草山傳說 邗溝大王廟傳說 露筋娘娘傳說 焦循傳奇故事 甘泉山傳說 隋煬帝傳說 杜十娘傳說 高郵八景傳說 卸甲民謠 竹西謎語 鑒真傳說 民問音樂 揚州民歌 揚州道教音樂 曹甸十番鑼鼓 夏集車水號子 胥浦農歌 民間舞蹈 寶應河蚌舞 寶應三人花鼓 黃塍跑馬陣 儀征跑驢舞 ...
第一章揚州的佛教 一、佛教在揚州的傳布歷史 二、揚州佛教的重要佛事活動 三、揚州的刻經流通場所 四、揚州的佛學院校 五、揚州佛門茶文化 六、揚州佛教的主要人物 七、揚州佛教的主要寺廟 第二章揚州的道教 一、道教在揚州的傳布歷史 二、揚州道教的宗教活動 三、揚州道教音樂 四、揚州道教的主要人物 五、揚州...
茅山道教音樂源於秦漢,成於齊梁,興於隋唐,盛於宋元,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它是茅山齋醮法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表達宗教信仰、頌揚道教上清派教理教義的重要手段。 東晉時,第一代宗師魏華曾於茅山親授道經《上清經》。第七代宗師陸修靜又撰寫了大量的茅山道教音樂曲牌;其弟子、上清派第九代宗師陶弘景...
到15世紀的明朝末年,清朝初期時,畫家已經開始向表現自我方向轉化,不注重客觀世界的描繪,而是,八大山人、揚州八怪、任伯年、吳昌碩等都有很強的自我風格,而不再計較再現自然的真實性。 現代畫家如齊白石、張大千等更體現出大家風範,他們畫的不一定真實,但任何人也模仿不出他們畫的精髓!五代兩宋之後,中國...
有反映一定的思想內容和情趣的,如《勒馬》《寬吹》《瓊花怒放》《鬧軍坡》《慶豐收》等;有表現特定情景,使聽眾產生聯想和共鳴的,如《萬花燈》《檳榔香》《小梅花》《比目魚》《懷念》等;也有不少樂曲雖有標題,並無特定的音樂形象,如表明樂曲來歷出處的《小揚州》《小龍州》、《南漏子》《胡廣》等;有的...
元代雲鑼還用於宗教音樂中,如在山西芮縣永樂鎮的永樂宮元代壁畫《奏樂圖》和三清殿斗拱間的裝飾畫中,均畫有演奏雲鑼的圖像,宮中壁畫反映的是道教生活,表明雲鑼早期已用於道教音樂。元代的史籍和壁畫看來,就有十、十三和十四音雲鑼。清代前期,雲鑼曾發展到二十四音, 《揚州畫舫錄》記載著在福建地區曾流行過十四...
第一章 正一道音樂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節 正一道樂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正一道樂的分布格局 一、龍虎山道樂 二、茅山道樂 三、蘇州玄妙觀道樂 四、無錫道樂 五、揚州道樂 六、上海道樂 七、台灣地區道樂 八、澳門地區道樂 九、洞經音樂 第三節 正一道樂與火居道樂 第二章 正一道音樂的類別與樂譜 第...
1992年在完成《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江蘇卷》的工作中擔任揚州《集成》的編輯、編委。他用兩年的時間跑遍了揚州各縣市,鄉鎮,採集民間曲牌、吹打樂、道教、佛教音樂300餘首,將民間的古譜(即工尺譜)譯成簡譜十餘首。其中《邵伯鑼鼓小牌子》等30多首具有揚州代表性的民間樂曲被《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
蘇巧箏曾隨中國藝術團出訪東南亞各地,並多次舉行個人音樂會及理論講座。1982年,她應邀出席在北京香山舉行的“全國第二屆古琴打譜會議”。1985年,她又先後應邀出席“揚州全國第三屆古琴打譜會議”、香港“佛教音樂國際研討會”和香港“道教音樂國際研討會”等。1983年,蘇巧箏應邀在香港大會堂及香港藝術中心舉行“蘇巧箏...
清代李斗《揚州畫舫錄》載,當時劇場裡所用的樂器中就有木魚。後來又逐漸在歌舞伴奏和器樂合奏中套用。木魚除在佛教、道教音樂使用外,還廣泛用於各種形式的器樂合奏和樂隊中。演奏時,大團魚形木魚需置於地面上,小圓魚形木魚則用左手托持,右手執棰頭呈橄欖形的木棰敲擊,發音短促,聲音節奏感強,是富有特色的節奏...
明清俗曲曲牌很多,如〔銀紐絲〕、〔跌斷橋〕、〔羅江怨〕、〔呀呀優〕、〔山坡羊〕、〔寄生草〕、〔跌落金錢〕等,僅“揚州清曲”就收有近百種。明清俗曲演變為戲曲,有 3種情況:①明清俗曲和地方小調合為劇種。如河南曲劇、陝西眉戶、河北曲劇、廣西調子戲等,大多經過說唱曲藝階段發展而成。②作為劇種唱腔...
另據黃文博於一九八七年八月,對台南縣下營鄉紅毛厝的牽亡歌陣之調查,路關則包括萬里三坡路、鬼門關、草坡路、霜雪山、冷水星路、地府觀音寺、奈河橋、六角亭、火焰山、揚州江、枉死城、七條大路、東嶽十殿及西方見佛祖等。表演程式 另外,根據台南郭合德所述,牽亡歌陣之程式為:1.遷棺——出殯前移動棺木,...
杜亞雄先生則將中國傳統音樂分類如下: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其中民間音樂包括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文人音樂包括古琴音樂、詩詞吟誦調、文人自度曲;宗教音樂包括佛教音樂、道教音樂、基督教音樂、伊斯蘭教音樂、薩滿教及其它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包括祭祀樂、朝會樂、導迎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