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艾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chā ài,是指中國端午節的一種風俗,每年端午節,民間都要在門框上插兩株艾草,表示驅邪避災,確保平安的意思。出自《歲時廣記·端午·插艾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插艾
- 拼音: chā ài
- 注音:ㄔㄚ ㄞˋ
- 解釋:古代端午節的一種風俗
插艾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chā ài,是指中國端午節的一種風俗,每年端午節,民間都要在門框上插兩株艾草,表示驅邪避災,確保平安的意思。出自《歲時廣記·端午·插艾花》。
懸艾是傳統節日習俗,在端午節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由來 懸艾亦名“插艾”。以艾草懸插於門戶、堂屋、床頭等處,以起到辟邪祈福的作用。民間古來有門前懸艾、菖蒲之俗。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
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 Willd.)是菊科蒿屬的亞灌木狀草本植物,植株具濃香。莖單生或少數,高可達1.5米;基生葉與莖下部葉卵形或長卵形,裂片橢圓形,中軸有時有窄翅,中部葉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上部葉羽狀全裂,苞片葉全裂...
端午節(汨羅江畔端午習俗)主要流行於汨羅江邊楚塘、漁街、鳳凰山、河市、歸義、紅花、新市、浯口、長樂等一帶,端午節(汨羅江畔端午習俗)除了吃粽子、插艾掛菖、喝雄黃酒、賽龍舟外,還有雕龍頭、偷神木、唱讚詞、龍舟下水、龍頭...
(3)艾條截段,插艾段法(配合溫灸盒使用)1、取下上蓋,取出小艾段並點燃 2、將點燃的艾段插到固定艾段的絲上,在夾薑片位置也可配上薑片使用 3、對準上下蓋的卡門銜接點,合上蓋和黑色控溫蓋 4、根據燃燒狀況,旋轉黑色控溫...
湖南汨羅江畔的端午節習俗,主要有辦家宴、吃粽子、插艾掛菖、喝雄黃酒、賽龍舟、觀龍舟、回娘家、辭端午等,還包括唱讚詞、龍舟下水、龍頭上紅、朝廟等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祭屈原等習俗。湖南嶽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
辟邪祛病,祈求安康是端午民俗中潮人最重要的思想願望,潮汕插艾掛蒲的歷史悠久,明陳天資《東里志》中說到:“(五月五日)仍懸蒲艾於門,以迎祥避惡”。可知早在明代前,潮汕已有插艾蒲的習俗。至清代,這種活動更盛。清順治《潮州...
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以防蚊蟲,“避邪卻鬼”。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
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避黃巢,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而石榴花和黃巢...
最早見於文獻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每年端午節群出郊外採藥,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穫之餘,往往舉行比賽,用草作比賽對象;唐朝後鬥百草愈漸成為婦女和孩童的玩意兒。《年華記麗》:“端午結廬蓄藥,鬥百草,纏五絲...
鏡框的外方再用鋼絲向內彎一個鉤形,長和高均約2厘米,以備施灸時插艾卷用。灸治前先將核桃殼放於菊花液中浸泡3~5分鐘,取出套在鏡框上,插上艾卷長約1.5厘米,點燃後戴在患眼上施灸。隔核桃殼灸又稱隔核桃殼眼鏡灸。取...
艾,又名家艾、艾蒿。其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以艾入藥,有理氣血、祛寒濕的功效。而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民諺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時...
端午插艾 黃巢的義軍攻打中原地區,時值端午。當地官員放出風聲:“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動員民眾逃離家園,是為“走黃巢”。以牽制義軍不斷擴大之勢。中原地區某戶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婦人與二個小孩,一小孩為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