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插五瑞

懸插五瑞

懸插五瑞,廣東潮汕地區傳統歲時風俗之一。在門楣、門環以至屋檐下,懸掛一束用“紅頭繩”系扎著的艾草、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等“五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懸插五瑞
  • 地點:潮汕
  • 特點:門楣、門環以至屋檐下
  • 文獻:《潮州府志》
簡介,相關,

簡介

懸插五瑞,傳統民俗文化之一。端午時節,潮汕人家,相沿都要在門楣、門環以至屋檐下,懸掛一束用“紅頭繩”系扎著的艾草、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等“五瑞”。舊俗傳乃“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實,此乃古代潮人針對“惡月”瘟疫猖獗而採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驅瘟辟邪。潮汕有句古民謠云:“五月初五午,天師騎艾虎,蒲劍斬百邪,鬼魅入虎口”,這足見古人懸插“五瑞”也有醫藥科學文化的。《潮州府志》載:唐宋年代,潮州環境濕熱,夏暑濕氣交蒸,蚊蟲群舞,瘴毒為災,故此古俗忌為“惡月”,更是蛇、蠍、蜈蚣、壁虎、蟾蜍“五毒”蟄動的節令。懸掛“五瑞”是利用草藥散發出來的陣陣芳香,以驅瘟辟邪而保全康。現今掛“五瑞”的習俗在有些地方已經淡去。

相關

辟邪祛病,祈求安康是端午民俗中潮人最重要的思想願望,潮汕插艾掛蒲的歷史悠久,明陳天資《東里志》中說到:“(五月五日)仍懸蒲艾於門,以迎祥避惡”。可知早在明代前,潮汕已有插艾蒲的習俗。至清代,這種活動更盛。清順治《潮州府志》曰:“(五月五日)插艾蒲於門”。清乾隆《南澳志》云:“端午日,昔人取艾懸戶,掛蒲泛酒。今合艾與蒲共懸之,謂蒲似劍也”。清嘉慶《澄海縣誌》記載更為詳細:“(端午節)以艾葉、榴花簪發,童稚用彩綢縫小荷包,裹雄黃末並道符佩身上,謂可避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