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師範教育運動

推進師範教育運動是指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恢復、發展師範教育的運動。抗日戰爭前,師範學校生源充足,錄取學生常為考生的 1/10,乃至 1/20,學生素質較佳。七七事變後,許多師範學校被占,被迫停辦或輾轉搬遷,時辦時停。一年之間(1936—1937),由 814 所減至 364 所,學生減半,危及國民教育。1941 年國民黨五屆八中全會採納程天放等 11 位委員的提案,通過在全國倡導推進師範教育運動的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推進師範教育運動
  • 定義: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恢復、發展師範教育的運動
其中要點:使全國明了師範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界人士要重視師範教育,提高研究及實際從事師範教育的興趣;教師鼓勵及指導學生升入師範,家長送適宜子弟學習師範;激發師範生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破除青年不願投考師範的觀念;舉行宣傳師範教育的集會及活動;獲得社會各方面對師範教育的支持;設法提高國民學校教師待遇;各級師範學校有機聯絡, 互相扶持,謀求制度上的系統、完善等。1938年 5月和 1941年 12月,教育部先後頒行第一、二次師範教育方案,提出各省要劃定師範區和區內應增設的師範學校數、補充訓練的國小教師數及辦學經費、學生公費待遇、服務要求等,作為教育部的中心工作之一。從 1942年起,每年 3月 29日—4月 4 日作為推進師範教育運動周。活動內容:召集師範教育會議或研討會;印發師範教育專刊和輔導小冊子;舉行廣播、講演會等;舉辦師範學校成績展覽會或工作競賽;頒發師範學校教員服務獎狀及清寒優秀師範生獎學金等。共舉行過 7屆。至 1946年,師範學校迅速增至 902所,學生增至 24萬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