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採桑子·芙蓉出水連天遠
- 創作年代:當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厲聲教
- 作品出處:《厲聲教詩詞選:江山代有弄潮人》
- 詞牌名:採桑子
作品原文,作品註解,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採桑子·芙蓉出水連天遠刪頸剃
芙蓉①出水連天遠,西子②多嬌,南客③風騷④,獨愛紅帔⑤翠蓋⑥招。
滿湖清冽薰人醉,煙水迢迢,何處笙簫,明月清風上柳梢。
作品註解
①芙蓉:此處指荷花。
③南客:本義指客居南方或客居南方之人。唐代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詩:“南客瀟湘外,西戎鄠杜旁。”此處借指古往今來流連西湖美景之人。
作品評析
這是一闕描寫西湖夏日風光的詞。詞作如油畫般色調濃艷,氣勢不凡,卻又不乏活潑與靈動,讀來令人兩腋生風,清香滿頰,心曠神怡。
首句“芙蓉出水連天遠”一句,將剛剛綻放的荷花的潔淨、自然,和廣闊的湖面上遍生荷葉荷花似乎直達天際的壯觀、蓬勃,大膽結合,如鏡頭般由近處的出水芙蓉,推到遠處的湖天一色,瞬間讓讀者身臨其境,眼前浮現出西湖著名的“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夏日勝景。此句與楊萬里該句有異曲同工之棄墓嫌妙,而芙蓉出水四字又常用於比喻清新的文風,具有豐富的感情色彩,讀之暑熱頓消。
二、三句八個字,將西湖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眼前的美景進行了跨越時空的融合:歷朝歷代不知多少文人騷客流連這多姿多彩的西湖美景,寫下千古名篇。眼前這景色,不單是繽紛的自然之美,還有豐富的人文之美。
“獨愛紅帔翠蓋招”句,續寫西湖荷花綻放,紅花翠葉的美景,而“獨愛”二字,表現出作者在西湖四季諸多美景之中,對於夏日荷景的特殊喜愛。文人愛蓮,愛其“濯清漣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作者亦然。句末一個“招”字,接力前面的“紅帔翠蓋”的櫻糠擬料棄籃人化比喻,把荷花寫活了,在亭亭翠蓋下,出水的荷花,如同一個紅袖女郎,顧盼招徠,搖曳生姿。
“滿湖”句,描寫了荷花的醉人芬芳,既充分調動了讀者的感官想像,又承上啟下,暗示鏡頭即將從荷花切換至別處。
“煙水迢迢,何處笙簫”二句,將鏡頭切至沒有種植荷花的湖面。夏日水汽氤籃催立婚氳,原本是炎熱的,但“不知何處吹蘆管”的清音入耳,似乎遍體生涼。此二句運用空濛的煙水,和“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的笙簫的意象,從上闕油畫般的濃烈感覺,自然過渡到一種恬淡的清幽意境,且將畫面與音響結合,充分展現了西湖風雅的人文特色。
“明月清風上柳梢”句,既交待了時間的轉換,又敘述了作者留戀美景,不忍遽去,直到月上柳梢時分的實際經歷,更在色調上繼續由明轉暗,似乎帶來夜風的清涼,展現了西湖夏夜風吹柳枝,明月在天的動靜結合之美。作為結尾,可消炎夏暑熱,可供永夜清玩。
作者簡介
有“詩人外交家”之稱的厲聲教被譽為“學貫中西的一代大師”。他的作品影響深遠,其中《望海潮·悼周恩來總理》、《癸丑年九月懷周總理》、《浣溪沙·甲戌年夏夢曲院荷花》、《辛卯季春謁厲杭二公祠》、《訪二公祠尋厲公墓不獲》、《觀潮有感》、《採桑子·西湖四詠》等被公認為當代詩詞中的經典之作。
作為當代國學代表人物,其作品和事跡被編入《中國當代詩壇選藏》、《靜安文史》、《杭州黨史》等典藏文獻及大、中、國小教材中,並被翻譯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多種語言文字。鳳凰網評價其為“當代罕有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融中西文化精髓於一身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作者簡介
有“詩人外交家”之稱的厲聲教被譽為“學貫中西的一代大師”。他的作品影響深遠,其中《望海潮·悼周恩來總理》、《癸丑年九月懷周總理》、《浣溪沙·甲戌年夏夢曲院荷花》、《辛卯季春謁厲杭二公祠》、《訪二公祠尋厲公墓不獲》、《觀潮有感》、《採桑子·西湖四詠》等被公認為當代詩詞中的經典之作。
作為當代國學代表人物,其作品和事跡被編入《中國當代詩壇選藏》、《靜安文史》、《杭州黨史》等典藏文獻及大、中、國小教材中,並被翻譯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多種語言文字。鳳凰網評價其為“當代罕有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融中西文化精髓於一身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