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西湖四詠

採桑子·西湖四詠

《採桑子·西湖四詠》是著名外交家、當代詩詞大家厲聲教創作的一組描寫當代杭州西湖四季美景的詞作。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採桑子·誰家庭院春光好
誰家庭院春光好,粉墮仙鄉,微雨錢塘,紅杏爭落燕一雙。
暖風襲面清波亂,孤棹尋芳,杯拳定海酒斜陽,一段傷心似水長。
採桑子·芙蓉出水連天遠
芙蓉出水連天遠,西子多嬌,南客風騷,獨愛紅帔翠蓋招。
滿湖清冽薰人醉,煙水迢迢,何處笙簫,明月清風上柳梢。
採桑子·西湖秋水平如鏡
西湖秋水平如鏡,北雁南回,紅葉誰題,樓外樓棗祖員畔錦繡織。
莫愁難覓故園路,曾記來時,斜月遲遲,別夢依依醉里歸。
採桑子·西風凋盡西湖柳
西風凋盡西湖柳,冷月寒煙,紅藕香殘,南御亭北水漫天。
斷橋望斷天涯路,梅影孤山,獨倚闌乾,清夜思君碧落間。

作品評析

採桑子·誰家庭院春光好
採桑子·誰家庭院春光好》是一闕描寫西湖美好春光的小令,動中有靜,情景結合,清新自然,引人入勝。
採桑子·西湖四詠
西湖春色
首句以“誰家庭院春光好”發問,不落俗套,又開篇點題,交待清楚,且帶出了遊覽的過程和由近及遠的鏡頭感,有一種閒庭信步的悠然與從容。
二、三句,八個字寫盡了漫天飛絮、斜風細雨的春日景致,特別是仙鄉、錢塘的重疊,不僅音韻優美,甘如醴酪,又強調了這乃是人間天堂、歷史名城杭州的春色,引人遐思。
“紅杏”句,杏花的色彩、落燕的動感艱希,碰撞出火花,一個“爭”字,又令人仿佛可聽到雙燕的啁啾之音,聲色俱全,如口感豐富,層次分明的上蒸驗滲局品西點,帶給讀者莫大的享受。雖自古寫紅杏之句多矣,此句不遑多讓,可躋身佳句之列。
“暖風”句,是上下闕的連線點。風行水上,是遊人登舟後感受到的第一個變化,此處以春風拂面之暖,巧妙完成了鏡頭從步行踏春到乘船遊玩的切換,看似尋常,實則精心。句末一個“亂”字別出心裁,一語雙關,春波被風吹亂,正如心緒繚亂。
“孤棹尋芳,杯酒斜陽”兩句,寫朽煮霉景與抒情交融,行舟的動與斜陽的靜結合,杯酒的近景與落日的遠景結合,生動簡潔地延續了“亂”字引出的情感脈絡,開頭一個“孤”字貫穿始終,夕陽西下,獨坐船頭,一種淡淡的寂寥之情躍然紙上。
“一段傷心似水長”句,到達了整闕詞寫景與抒情結合的頂點。傷春之情,自古有之,暮年之人,感慨更深,像望不到邊的西湖水一樣多的感傷,真是要愁煞了作者。而這傷感的緣由,作者並未言明,或許美景當前,令人更加遺憾人生苦短吧。此句設下懸念,卻又不刻意,作為結尾,著實耐人尋味。槳陵拘糠
採桑子·芙蓉出水連天遠
採桑子·芙蓉出水連天遠》是一闕描寫西湖夏日風光的詞。詞作如油畫般色調濃艷,氣勢不凡,卻又不乏活潑與靈動,讀來令人兩腋生風,清香滿頰,心曠神怡。
採桑子·西湖四詠
西湖夏日風光
首句“芙蓉出水連天遠”一句,將剛剛綻放的荷花的潔淨、自然,和廣闊的湖面上遍生荷葉荷花似乎直達天際的壯觀、蓬勃,大膽結合,如鏡頭般由近處的出水芙蓉,推到遠處的湖天一色,瞬間讓讀者身臨其境,眼前浮現出西湖著名的“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夏日勝景。此句與楊萬里該句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芙蓉出水四字又常用於比喻清新的文風,具有豐富的感情色彩,讀之暑熱頓消。
二、三句八個字,將西湖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眼前的美景進行了跨越時空的融合:歷朝歷代不知多少文人騷客流連這多姿多彩的西湖美景,寫下千古名篇。眼前這景色,不單是繽紛的婆充斷自然之美,還有豐富的人文之美。
“獨愛紅帔翠蓋招”句,續寫西湖荷花綻放,紅花翠葉的美景,而“獨愛”二字,表現出作者在西湖四季諸多美景之中,對於夏日荷景的特殊喜愛。文人愛蓮,愛其“濯清漣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作者亦然。句末一個“招”字,接力前面的“紅帔翠蓋”的擬人化比喻,把荷花寫活了,在亭亭翠蓋下,出水的荷花,如同一個紅袖女郎,顧盼招徠,搖曳生姿。
“滿湖”句,描寫了荷花的醉人芬芳,既充分調動了讀者的感官想像,又承上啟下,暗示鏡頭即將從荷花切換至別處。
“煙水迢迢,何處笙簫”二句,將鏡頭切至沒有種植荷花的湖面。夏日水汽氤氳,原本是炎熱的,但“不知何處吹蘆管”的清音入耳,似乎遍體生涼。此二句運用空濛的煙水,和“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的笙簫的意象,從上闕油畫般的濃烈感覺,自然過渡到一種恬淡的清幽意境,且將畫面與音響結合,充分展現了西湖風雅的人文特色。
“明月清風上柳梢”句,既交待了時間的轉換,又敘述了作者留戀美景,不忍遽去,直到月上柳梢時分的實際經歷,更在色調上繼續由明轉暗,似乎帶來夜風的清涼,展現了西湖夏夜風吹柳枝,明月在天的動靜結合之美。作為結尾,可消炎夏暑熱,可供永夜清玩。
採桑子·西湖秋水平如鏡
採桑子·西湖秋水平如鏡》描寫的是西湖秋色。作者在諸多永恆的秋日意象中融入了發自肺腑的鄉愁別緒,意境高遠,音韻和諧,文筆俊逸,情感真摯,堪稱佳作。
採桑子·西湖四詠
西湖秋色
首句“西湖秋水平如鏡”,寫景如畫。秋水如鏡的西湖風光如在眼前,且又交待了時空、季節,開篇即已引發秋思。“北雁南回”句,一寫秋季候鳥飛回的實景,二寫作者自己年年南下回鄉之慣例,比喻恰當,巧妙雙關,簡潔優美。
“紅葉誰題”句,繼續一語雙關,既是寫紅葉秋景,又是用典。典出《題紅葉》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相傳為唐宣宗時宮女所作。此處作者借用紅葉題詩的典故,表達自己對時光如流水般飛逝的感慨,秋日肅殺,最令人愁,幸有美景,聊以開懷。
“樓外樓”句,再次雙關,既是地點,又是由近及遠的視角所見之景。此地是樓外樓,遠方亦有樓外之樓,山外之山,描繪的是西湖自然山水之外的繁華人文景觀,引發的卻是無盡的遐想與哲學層面的思考。因為,此處看似平常的用典實際是作者的精心設計,“樓外樓”典故的出處是林升的詩,而詩中那“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浩嘆,除了怒其不爭的愛國情懷等,也是那些來自淪陷的北方的南宋人的一種變格的鄉愁。正是此句,將上半闕的寫景進行了收束,引發了下半闕的關於鄉愁的情感奏鳴。
“莫愁”句,在上文的鄉愁序曲之後,直入主題,仿佛是作者在安撫自己,不要為尋不到回歸故園之路而憂愁,實際表達的是“故園蕪已平”的感傷之情。
“曾記來時”句,典出宋代姜夔《念奴嬌·鬧紅一舸》:“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句。姜夔詞寫夜泛西湖賞荷花之樂,此處用典雙關,既借典故點出時間流逝已是夜晚,又借典故中的“嘗與鴛鴦為侶”寫出作者追憶舊遊,而今形單影隻的孤寂。
“斜月遲遲”句,繼續用典雙關,既是寫眼前之斜月漸升之景,又因“遲遲”之典,出自楊慎元宵節後獨酌思鄉的詞,詞中有“魚雁杳,水雲重,異鄉節序恨匆匆”之句,所以又是作者抒發鄉愁之句。同時,結合前文的“故園路”和採用厲鶚極其尊崇的姜夔詞作之典故的寫作手法,不難看出,作者此處,還意在致敬其先祖清代文豪厲鶚所作《冷泉亭》詩中“遲遲松外月,為我照田衣”之句,似欲遠離塵囂,用意深遠。
“別夢依依醉里歸”句,又涉及了雙重用典。厲鶚詞《台城路·蠶》之四有:“別夢依依,小樓窗日吐”之句,典出唐代張泌《寄人》詩中:“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之句。作者此處藉此典故,致敬之餘,抒發了自己夢縈魂牽的鄉愁和對先人的懷念,別有一番滋味。句末用一“歸”字,是整闕詞的結尾以及全篇的靈魂,也是作者這總共四闕採桑子的共同的文眼:背井離鄉,不如歸去,故鄉杭州與美麗的西湖,是先人和家的所在,是詩人肉體和靈魂最終的歸宿,是人生歸途最後的終點。
採桑子·西風凋盡西湖柳
採桑子·西風凋盡西湖柳》寫的是西湖冬日之美。用典精妙,意境幽遠,文辭清麗,韻腳自然,情感真摯。最精彩之處是詞作內在的節奏音韻如旋律悠揚,沁人心脾,充分體現了作者將形式之美與內容之美精巧結合的高超手法,頗足一觀。
採桑子·西湖四詠
西湖冬日之美
首句“西風凋盡西湖柳”,開宗明義,描繪出西湖蕭瑟的冬季風景的畫面,頗有王國維“昨夜西風凋碧樹”之境界。然王詞中的“凋”還只是秋風之力,此處的“凋盡”,更進一步,渲染出冬季的冷寂。其中“西風”、“西湖”兩個西字重複出現,寫景之餘,帶出了纏綿悱惻的節奏,為下文進行了不可或缺的感情基調的鋪墊,就此而言,較王詞似有過之。
二、三句“冷月寒煙,紅藕香殘”中,冷月給出了時間,是月光清冷的冬夜,寒煙和紅藕,都是西湖特色景致,湖上特有的氤氳之氣經冬更寒,荷花到了冬天早已凋殘,這兩個充滿詩意的意象,點明了季節和地點,繼續描摹冬夜的寂靜淒清。同時,“紅藕香殘”典出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紅藕香殘玉簟秋”之句,李詞系著名的寄託相思之詞,其中“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名句堪稱絕妙。作者運用這一典故,也同樣表達了對離別的惆悵之情。
“南御亭北”句,自近景切至遠景。“水漫天”典出宋代洪漸《舟泊港口》詩:“月浸蘆花水漫天,漁翁醉後正堪眠”句,與宋代黃庭堅次元明韻寄子由》中“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的名句各臻其妙。洪詩寫旅次離愁,黃詩寫與親友分別的離情。作者此處借典雙關,表面寫景,表現冬夜湖面波浪拍天的壯闊,實則傳情,展現冬夜懷遠的思念之情,但與洪詩黃詩一樣,都不作兒女沾巾之態,而自有一種豪邁灑脫。
“斷橋望斷天涯路”句,更是蘊意豐富。表面是作者冬夜行至斷橋遙望遠方的行蹤,而“望斷天涯路”與首句同出自王國維的詞,或思念遠人,或求索探尋,可有多重解釋。這接連兩個“斷”字,加上“天涯”的意象,又令人聯想到馬致遠“斷腸人在天涯”的名句。“斷橋望斷”,讀來如嚼橄欖,節奏感,韻律感,直擊胸臆,令相思之苦,鮮明清晰,感人肺腑。
“梅影孤山”句,明為寫作者眺望之湖中景致,實際暗含林逋“疏影橫斜”的名句,流露作者因思念離人而更加孤寂的感受,還體現了在寂寞中堅定自持的情懷。
“獨倚闌乾”句,延續了前句的孤清之感,又將鏡頭由遠及近,由景及人,從所望景物回到作者自身。
“清夜思君”句,運用了白居易《長恨歌》中“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典故,以比喻作者如明皇渴望一見太真一般,渴慕所思之人的心情。結合前文及此處的典故,這令作者在西子湖畔清冷的冬夜如此深深思念之人,可以猜想已不在塵世,故作者只能遙望無盡蒼穹,無限悵惘。
根據作品創作的時間,作者思念的可能是父親厲麟似,但不論是誰,這闕如歌如泣的詞,以其高超的藝術表現力,深深地打動了讀者,其所承載的思念之情,令人感動;那哀艷婉轉的畫面與音韻之美,更令人擊節。
小結
作者這四闕詞,用典與寫實俱臻妙境,用工整嚴謹的韻文,自然流暢地寫盡了西湖四時風物的精彩,寫活了西湖四季美景的精魂,表現了遊子對故鄉的深深眷戀,描繪了杭州歷史人文與自然風光的水乳交融,且能兼顧音韻之美與畫面之美,可謂字字珠璣,讀來朗朗上口,令人不忍釋卷,無愧於當代吟詠杭州西湖詩詞中的傑作。

作者簡介

採桑子·西湖四詠
厲聲教泛舟西湖
厲聲教(1935年1月7日-2017年8月6日),籍貫浙江杭州,生於南京,長於上海。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傑出外交家、國際法學家、教育家、詩詞家。
有“詩人外交家”之稱的厲聲教被譽為“學貫中西的一代大師”。
他的作品影響深遠,其中《望海潮·悼周恩來總理》、《癸丑年九月懷周總理》、《浣溪沙·甲戌年夏夢曲院荷花》、《辛卯季春謁厲杭二公祠》、《訪二公祠尋厲公墓不獲》、《觀潮有感》、《採桑子·西湖四詠》等被公認為當代詩詞中的經典之作。
作為當代國學代表人物,其作品和事跡被編入《中國當代詩壇選藏》、《靜安文史》、《杭州黨史》等典藏文獻及大、中、國小教材中,並被翻譯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多種語言文字。
鳳凰網評價其為“當代罕有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融中西文化精髓於一身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厲聲教是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厲麟似的長子,清代詩壇泰斗厲鶚的七世孫。
二、三句八個字,將西湖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眼前的美景進行了跨越時空的融合:歷朝歷代不知多少文人騷客流連這多姿多彩的西湖美景,寫下千古名篇。眼前這景色,不單是繽紛的自然之美,還有豐富的人文之美。
“獨愛紅帔翠蓋招”句,續寫西湖荷花綻放,紅花翠葉的美景,而“獨愛”二字,表現出作者在西湖四季諸多美景之中,對於夏日荷景的特殊喜愛。文人愛蓮,愛其“濯清漣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作者亦然。句末一個“招”字,接力前面的“紅帔翠蓋”的擬人化比喻,把荷花寫活了,在亭亭翠蓋下,出水的荷花,如同一個紅袖女郎,顧盼招徠,搖曳生姿。
“滿湖”句,描寫了荷花的醉人芬芳,既充分調動了讀者的感官想像,又承上啟下,暗示鏡頭即將從荷花切換至別處。
“煙水迢迢,何處笙簫”二句,將鏡頭切至沒有種植荷花的湖面。夏日水汽氤氳,原本是炎熱的,但“不知何處吹蘆管”的清音入耳,似乎遍體生涼。此二句運用空濛的煙水,和“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的笙簫的意象,從上闕油畫般的濃烈感覺,自然過渡到一種恬淡的清幽意境,且將畫面與音響結合,充分展現了西湖風雅的人文特色。
“明月清風上柳梢”句,既交待了時間的轉換,又敘述了作者留戀美景,不忍遽去,直到月上柳梢時分的實際經歷,更在色調上繼續由明轉暗,似乎帶來夜風的清涼,展現了西湖夏夜風吹柳枝,明月在天的動靜結合之美。作為結尾,可消炎夏暑熱,可供永夜清玩。
採桑子·西湖秋水平如鏡
採桑子·西湖秋水平如鏡》描寫的是西湖秋色。作者在諸多永恆的秋日意象中融入了發自肺腑的鄉愁別緒,意境高遠,音韻和諧,文筆俊逸,情感真摯,堪稱佳作。
採桑子·西湖四詠
西湖秋色
首句“西湖秋水平如鏡”,寫景如畫。秋水如鏡的西湖風光如在眼前,且又交待了時空、季節,開篇即已引發秋思。“北雁南回”句,一寫秋季候鳥飛回的實景,二寫作者自己年年南下回鄉之慣例,比喻恰當,巧妙雙關,簡潔優美。
“紅葉誰題”句,繼續一語雙關,既是寫紅葉秋景,又是用典。典出《題紅葉》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相傳為唐宣宗時宮女所作。此處作者借用紅葉題詩的典故,表達自己對時光如流水般飛逝的感慨,秋日肅殺,最令人愁,幸有美景,聊以開懷。
“樓外樓”句,再次雙關,既是地點,又是由近及遠的視角所見之景。此地是樓外樓,遠方亦有樓外之樓,山外之山,描繪的是西湖自然山水之外的繁華人文景觀,引發的卻是無盡的遐想與哲學層面的思考。因為,此處看似平常的用典實際是作者的精心設計,“樓外樓”典故的出處是林升的詩,而詩中那“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浩嘆,除了怒其不爭的愛國情懷等,也是那些來自淪陷的北方的南宋人的一種變格的鄉愁。正是此句,將上半闕的寫景進行了收束,引發了下半闕的關於鄉愁的情感奏鳴。
“莫愁”句,在上文的鄉愁序曲之後,直入主題,仿佛是作者在安撫自己,不要為尋不到回歸故園之路而憂愁,實際表達的是“故園蕪已平”的感傷之情。
“曾記來時”句,典出宋代姜夔《念奴嬌·鬧紅一舸》:“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句。姜夔詞寫夜泛西湖賞荷花之樂,此處用典雙關,既借典故點出時間流逝已是夜晚,又借典故中的“嘗與鴛鴦為侶”寫出作者追憶舊遊,而今形單影隻的孤寂。
“斜月遲遲”句,繼續用典雙關,既是寫眼前之斜月漸升之景,又因“遲遲”之典,出自楊慎元宵節後獨酌思鄉的詞,詞中有“魚雁杳,水雲重,異鄉節序恨匆匆”之句,所以又是作者抒發鄉愁之句。同時,結合前文的“故園路”和採用厲鶚極其尊崇的姜夔詞作之典故的寫作手法,不難看出,作者此處,還意在致敬其先祖清代文豪厲鶚所作《冷泉亭》詩中“遲遲松外月,為我照田衣”之句,似欲遠離塵囂,用意深遠。
“別夢依依醉里歸”句,又涉及了雙重用典。厲鶚詞《台城路·蠶》之四有:“別夢依依,小樓窗日吐”之句,典出唐代張泌《寄人》詩中:“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之句。作者此處藉此典故,致敬之餘,抒發了自己夢縈魂牽的鄉愁和對先人的懷念,別有一番滋味。句末用一“歸”字,是整闕詞的結尾以及全篇的靈魂,也是作者這總共四闕採桑子的共同的文眼:背井離鄉,不如歸去,故鄉杭州與美麗的西湖,是先人和家的所在,是詩人肉體和靈魂最終的歸宿,是人生歸途最後的終點。
採桑子·西風凋盡西湖柳
採桑子·西風凋盡西湖柳》寫的是西湖冬日之美。用典精妙,意境幽遠,文辭清麗,韻腳自然,情感真摯。最精彩之處是詞作內在的節奏音韻如旋律悠揚,沁人心脾,充分體現了作者將形式之美與內容之美精巧結合的高超手法,頗足一觀。
採桑子·西湖四詠
西湖冬日之美
首句“西風凋盡西湖柳”,開宗明義,描繪出西湖蕭瑟的冬季風景的畫面,頗有王國維“昨夜西風凋碧樹”之境界。然王詞中的“凋”還只是秋風之力,此處的“凋盡”,更進一步,渲染出冬季的冷寂。其中“西風”、“西湖”兩個西字重複出現,寫景之餘,帶出了纏綿悱惻的節奏,為下文進行了不可或缺的感情基調的鋪墊,就此而言,較王詞似有過之。
二、三句“冷月寒煙,紅藕香殘”中,冷月給出了時間,是月光清冷的冬夜,寒煙和紅藕,都是西湖特色景致,湖上特有的氤氳之氣經冬更寒,荷花到了冬天早已凋殘,這兩個充滿詩意的意象,點明了季節和地點,繼續描摹冬夜的寂靜淒清。同時,“紅藕香殘”典出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紅藕香殘玉簟秋”之句,李詞系著名的寄託相思之詞,其中“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名句堪稱絕妙。作者運用這一典故,也同樣表達了對離別的惆悵之情。
“南御亭北”句,自近景切至遠景。“水漫天”典出宋代洪漸《舟泊港口》詩:“月浸蘆花水漫天,漁翁醉後正堪眠”句,與宋代黃庭堅次元明韻寄子由》中“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的名句各臻其妙。洪詩寫旅次離愁,黃詩寫與親友分別的離情。作者此處借典雙關,表面寫景,表現冬夜湖面波浪拍天的壯闊,實則傳情,展現冬夜懷遠的思念之情,但與洪詩黃詩一樣,都不作兒女沾巾之態,而自有一種豪邁灑脫。
“斷橋望斷天涯路”句,更是蘊意豐富。表面是作者冬夜行至斷橋遙望遠方的行蹤,而“望斷天涯路”與首句同出自王國維的詞,或思念遠人,或求索探尋,可有多重解釋。這接連兩個“斷”字,加上“天涯”的意象,又令人聯想到馬致遠“斷腸人在天涯”的名句。“斷橋望斷”,讀來如嚼橄欖,節奏感,韻律感,直擊胸臆,令相思之苦,鮮明清晰,感人肺腑。
“梅影孤山”句,明為寫作者眺望之湖中景致,實際暗含林逋“疏影橫斜”的名句,流露作者因思念離人而更加孤寂的感受,還體現了在寂寞中堅定自持的情懷。
“獨倚闌乾”句,延續了前句的孤清之感,又將鏡頭由遠及近,由景及人,從所望景物回到作者自身。
“清夜思君”句,運用了白居易《長恨歌》中“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典故,以比喻作者如明皇渴望一見太真一般,渴慕所思之人的心情。結合前文及此處的典故,這令作者在西子湖畔清冷的冬夜如此深深思念之人,可以猜想已不在塵世,故作者只能遙望無盡蒼穹,無限悵惘。
根據作品創作的時間,作者思念的可能是父親厲麟似,但不論是誰,這闕如歌如泣的詞,以其高超的藝術表現力,深深地打動了讀者,其所承載的思念之情,令人感動;那哀艷婉轉的畫面與音韻之美,更令人擊節。
小結
作者這四闕詞,用典與寫實俱臻妙境,用工整嚴謹的韻文,自然流暢地寫盡了西湖四時風物的精彩,寫活了西湖四季美景的精魂,表現了遊子對故鄉的深深眷戀,描繪了杭州歷史人文與自然風光的水乳交融,且能兼顧音韻之美與畫面之美,可謂字字珠璣,讀來朗朗上口,令人不忍釋卷,無愧於當代吟詠杭州西湖詩詞中的傑作。

作者簡介

採桑子·西湖四詠
厲聲教泛舟西湖
厲聲教(1935年1月7日-2017年8月6日),籍貫浙江杭州,生於南京,長於上海。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傑出外交家、國際法學家、教育家、詩詞家。
有“詩人外交家”之稱的厲聲教被譽為“學貫中西的一代大師”。
他的作品影響深遠,其中《望海潮·悼周恩來總理》、《癸丑年九月懷周總理》、《浣溪沙·甲戌年夏夢曲院荷花》、《辛卯季春謁厲杭二公祠》、《訪二公祠尋厲公墓不獲》、《觀潮有感》、《採桑子·西湖四詠》等被公認為當代詩詞中的經典之作。
作為當代國學代表人物,其作品和事跡被編入《中國當代詩壇選藏》、《靜安文史》、《杭州黨史》等典藏文獻及大、中、國小教材中,並被翻譯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多種語言文字。
鳳凰網評價其為“當代罕有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融中西文化精髓於一身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厲聲教是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厲麟似的長子,清代詩壇泰斗厲鶚的七世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