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Frustration)包含不同的涵義。一般來說,既可以把挫折看成是一種外部條件,也可以看成是人們對這種條件的反應。挫折行為的表現主要特徵是攻擊、退化、固執和妥協。這些行為表現往往以綜合的形式出現,把它們分開,只是為了更清楚地進行分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挫折行為
- 外文名:Frustration behavior
挫折(Frustration)包含不同的涵義。一般來說,既可以把挫折看成是一種外部條件,也可以看成是人們對這種條件的反應。挫折行為的表現主要特徵是攻擊、退化、固執和妥協。這些行為表現往往以綜合的形式出現,把它們分開,只是為了更清楚地進行分析。
挫折(Frustration)包含不同的涵義。一般來說,既可以把挫折看成是一種外部條件,也可以看成是人們對這種條件的反應。挫折行為的表現主要特徵是攻擊、退化、固執和妥協。這些行為表現往往以綜合的形式出現,把它們分開,只是為了更清楚地...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挫折行為反應。(2)遭受挫折後的長期反應,或者可以看作是挫折後的久遠影響,即個人形成的應付挫折的態度,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心理防禦機制或心理防衛反應。挫折的行為反應主要有4種:(1)攻擊。出於個人遭受挫折時產生的...
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阻礙人們達成目的的障礙。心理學上指個體有目的的行為受到阻礙而產生的必然的情緒反應,會給人帶來實質性傷害,表現為失望 痛苦 沮喪不安等。挫折易使人消極妥協。挫折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挫折...
挫折 挫折—侵犯理論(frustration-aggression theory)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多拉德於1939年提出的理論。多拉德認為“侵犯行為總是挫折的結果”以及“挫折總會導致某種形式的侵犯行為”。侵犯性隨挫折強度的增強而升高。挫折(frustration)被...
挫折-退化假說(frustration-regression hypothesis)是美國心理學家多拉德和N.E.米勒人格理論概念。與“挫折一攻擊假說”相對。他們在《挫折與攻擊》(1939)中提出。指當個體遭受挫折而喪失追求目標的動機時,常出現早年得到滿足的或較...
挫折一攻擊理論(frustration-aggression theory)亦稱“挫折一攻擊假說”,是研究和解釋攻擊行為或侵犯行為的一種理論。理論背景 美國心理學家多拉德和N. E.米勒1939年在《挫折與侵犯》書中首次提出,1941年N. E.米勒予以修正。該理論...
挫折一攻擊理論(frustration aggression theory)亦稱“挫折一攻擊假說”。研究和解釋攻擊行為或侵犯行為的一種理論。美國心理學家多拉德和N.E.米勒1939年在《挫折與侵犯》書中首次提出,1941年N.E.米勒予以修正。該理論假定,人類在...
挫折——侵犯論是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多拉德、杜波、米菜、馬勒以及西爾斯等人在《挫折與侵犯》一書中提出的一個中心論點。這一論點以弗洛伊德的思想為基礎,認為侵犯永遠是挫折的一種後果,侵犯行為的發生總是以挫折的存在為先決條件;...
挫折一攻擊假說(frustration aggression theory),亦稱“挫折一攻擊理論”。研究和解釋攻擊行為或侵犯行為的一種理論。美國心理學家多拉德和N.E.米勒1939年在《挫折與侵犯》書中首次提出,1941年N.E.米勒予以修正。該理論假定,人類在...
挫折承擔力是指個體在遭遇挫折情境時,能否經得起打擊和壓力,有無擺脫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與行為失常的一種耐受能力。 亦即個體適應挫折、抵抗和應付挫折的一種能力。-般來說,挫折承擔力較強的人,往往挫折反應小,挫折時間短,...
當某個人努力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工作卻遭受到挫折時他可能會採取兩種態度,第一種是積極適應的態度,第二種是消極防衛的態度。遇到挫折後冷靜地分析原因,適當地改變、轉換需要,調整行為,這是一種積極態度;遇到挫折後承認現實條件的限制,...
frustration-regression hypothesis)是美國心理學家多拉德和N. E.米勒人格理論概念。與“挫折一攻擊假說”相對。他們在《挫折與攻擊》(1939)中提出。指當個體遭受挫折而喪失追求目標的動機時,常出現早年得到滿足的或較幼稚的行為。
在相同的挫折情況下,領導者的主觀情緒因其挫折容忍力不同而不同。信息介紹 所謂挫折容忍力就是指領導者遭受挫折後免於行為失常的能力,即領導者對挫折的適應能力。一般來說,挫折容忍力低的領導者在遇到輕微的挫折時,往往會消極悲觀、...
第三節目標管理與行為校正 205 第四節識別挫折行為 207 一、挫折及其產生的原因 207 二、員工的心理衝突與心理挫折 209 三、挫折的表現 211 四、應對挫折的方法 213 本章小結 214 實訓課堂 215 第五篇工作設計與企業文化構建 第...
如何面對愛情挫折?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在挫折面前,人的意識主要有三種反應形式:一是用強大的力量去克服;二是改變目標並相應調整自己的行動;三是正面現實,重新審視、評判自我及挫折。一般來說,對於輿論、家庭挫折,由於遭受...
部分預期目標反應是對獎勵的預期,當機體預期到某處能得到獎勵但獎勵並未出現時,便產生挫折反應,亦稱原挫折反應(primary frustraction response,RF)。如白鼠受挫會出現諸如排尿、排糞、咬器具等外顯行為。受挫被試在下次嘗試開始時,可能...
具有挫折忍耐力可以避免遇到挫折時痛苦、沮喪、悲觀、失望而引起粗暴的攻擊行為,可給人的教益、砥礪意志,使人更成熟、堅強。影響因素 受人的生理條件、氣質類型、挫折經驗、人生觀、價值取向及對挫折的主觀判斷等因素的制約。一般健康者...
個體的某種需要無法得到滿足,就有意識地強調一些理由而又掩飾另一些理由,作為給自己所遭受列的挫折以“合理化”解釋的依據,藉此沖淡內心的失望和痛苦。青少年無論在學習、交友等方面一旦遇到挫折、失敗。則採用文飾作用用於保持心理平衡,...
挫折耐受力,又稱挫折容忍力、挫折忍耐力。指個人遭受挫折時,能夠擺脫其困擾而避免心理與行為失常的能力。也就是個人經得起打擊或挫折、失敗的能力。挫折耐受力的強弱高低,受遺傳及生理條件的影響,身體強壯的人比體弱多病的人耐受力...
挫折攻擊論是指西方犯罪心理學有關犯罪原因的理論。最早由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多拉德和米勒等在《挫折與攻擊》一書中提出,其理論來源於弗洛伊德關於人滿足其基本欲望的行為一旦受挫,攻擊便成為最原始、最普遍的反映這一觀點。多拉德等...
第二節 挫折行為 一 情緒上的反應 二 防衛的方式 三 環境的不良適應 第三節 挫折與管理 一 預防挫折 二 正確對待受挫折人 三 心理治療 小結 思考問題 第八章 人性管理 第一節 人性管理思想 一 管理心理學的人性觀 二 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