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頂傈僳族鄉(雲南省德欽縣拖頂鄉拖頂村自然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拖頂傈僳族鄉位於德欽縣南部,東與香格里拉五境鄉跨金沙江相連,南接維西縣塔城鎮,西連霞若鄉,北靠奔子欄鎮,境內地勢由北向南趨勢,西高東底,珠巴龍河由西向東流入金沙江,山區、河谷是本鄉的地勢特徵,農田,村舍多於金沙江和珠巴龍河的延岸的偏坡地,全鄉森林面積1.8萬公頃,人均有林1.9公頃,境內氣候溫暖濕潤,風景秀麗,民族文化氛圍濃郁,是全州三個民族鄉之一。

拖頂傈僳族鄉地處雲南省德欽縣境南部,作為雲南農村、高寒山區,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許多家庭“家徒四壁”。拖頂傈僳族鄉可以說是雲南農村、高寒山區、貧困少數民族地區的一個縮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拖頂傈僳族鄉
  • 別名:拖頂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德欽縣
  • 電話區號:0887
  • 郵政區碼:674505
  • 面積:375平方公里
  • 方言:藏語,傈僳語
  • 機場:迪慶香格里拉機場
  • 車牌代碼:雲R
簡介,區劃人口,歷史沿革,基礎設施,經濟,資源條件,科教人衛,教育,醫療,計生,宗教,特色產業,社會保障,

簡介

拖頂傈僳族鄉海拔1970米,距縣城昇平鎮202公里,距州府80公里,全鄉國土面積375平方公里,全鄉總耕地面積10679畝,其中水田面積為788畝,水澆地面積為3600畝。
境內有藏族傈僳族漢族納西族白族等民族雜居,其中藏族占全鄉人口的51%,傈僳族占48%,其他民族占總人口的1%。

區劃人口

雲南省德欽縣地處世界稀景,滇西北獨有的“三江”
(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並流地段,屬寒溫帶山地季風氣候,境內自然資源富集,有利於發展農牧業、多種經營、旅遊和礦業。轄2個鎮、6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昇平鎮奔子欄鎮佛山鄉、雲嶺鄉、燕門鄉、拖頂傈僳族鄉、霞若傈僳族鄉羊拉鄉。拖頂傈僳族鄉,下設七個村委會(拖頂、落沙、大村、念薩、普通農、左力、落玉),92個自然村,共1879戶,78個生產小組,到目前為止全鄉共有人口9609人(不包括流動人口),其中農村人口8997人。鄉黨委政府共有在職職工48人,村委會工作人員15人,黨委下設12個支部,50個黨小組,53個支委,在06年末共有435名黨員,其中農村黨員329人,機關黨員106人。
德欽縣地圖德欽縣地圖

歷史沿革

1975年5月,霞若區析建拖頂區,1987年改拖頂傈僳族鄉。

基礎設施

拖頂傈僳族鄉為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近年來,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契機,抓住國家加大對貧困地區扶貧力度的歷史機遇,立足本鄉實際,積極申報項目,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該鄉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鄉拖頂、尼貢、集鎮引水工程在2008年如期完工,總投資270萬元,該工程的完工將解決長期以來集鎮居民及拖頂、尼貢村民小組生產生活用水難的問題。為改善集鎮供排水設施陳舊、老化問題,通過積極爭取,集鎮供排水設施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為集鎮居民提供了舒適的人居環境。通過整合資金,總投資270萬元的2007年整村推進項目實施點左力村委會目前已完成部分工程,預計明年中旬將全面完工,2008年。這些項目的實施改善了部分村民小組民眾居住生活環境,新修農用便橋、便道便利了民眾對外交流,夯實了農業發展基礎,項目的實施預計能夠解決該鄉1100多人溫飽問題。在實施過程中嚴格規範資金使用程式,實行物資採購透明化,積極監督施工過程,保證了工程能夠順利進行,項目實施所在地村容村貌、民眾精神狀態、人均收入都認真穩妥開展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拖頂鄉羅玉綜合服務社拖頂鄉羅玉綜合服務社
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一項舉措,涉及千家萬戶,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有利於促進農民增收。該鄉作為林改試點鄉,對下一步全縣鋪開的改革道路具有極大意義,在縣委、政府的重視下,抽調了林業部門及各鄉鎮精幹人員協助開展,通過建立機制、加強領導,廣泛宣傳、搞好培訓,配備人員、保障資金,加強督導、保障質量,牢牢把握 “林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的改革原則,到目前為止全鄉林改試點工作已全面完成。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拖頂傈僳族鄉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把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壯大經濟放到重要位置,同時協調推進其他各項建設,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新農村建設路子。

經濟

拖頂傈僳族鄉已實現中藥材種植面積 3270畝,
實現產值136萬元,占全鄉國民經濟收入的 12.2%,占農民人均收入的13%;乾果種植面積達到7910畝,實現總產值429萬元,占全鄉國民經濟收入的44%,占農民人均收入的39%,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效。政策,促進了物資交流,激活、豐富了農村市場;2006年全鄉實現國民經濟總收入913萬元;實現糧食總產量353萬公斤,比上一年增25.7萬公斤;實現人均有糧392公斤,比上一年增85公斤,年均增幅為12%;實現人均純收入1139元,比上一年人均增179元,年均增幅為8%;實現中藥材種植收入126萬元;實現林業總收入144萬元;進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700多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1207人,實現外出勞務收入250萬元;實現城鎮居民存款1533萬元,發放貸款966萬元;城鎮人口增長率控制在12‰。
水稻種植水稻種植

資源條件

在德欽縣拖頂傈僳族鄉拖頂村委會西南面,
山腰有松、杉林。傈僳語,“阿泥”為牛,“麥得”為黑眼睛,“窪別”為山樑,意為找到黑眼睛牛的山樑。因從前有一頭黑眼睛牛丟失後在此山樑上找到而得名。拖頂傈僳族鄉地勢由北向南趨勢,西高東底,珠巴龍河由西向東流入金沙江,山區、河谷是本鄉的地勢特徵,農田、村舍多於金沙江和珠巴龍河的延岸的偏坡地,全鄉森林面積1.8萬公頃,人均有林1.9公頃,境內氣候溫暖濕潤,風景秀麗,民族文化氛圍濃郁,是全州三個民族鄉之一。
拖頂鄉在雲南省內位置拖頂鄉在雲南省內位置

科教人衛

教育

拖頂傈僳族鄉為加強教育工作,事關拖頂的未來、
民族的未來,是人民的依託與希望, 歷年來該鄉都十分重視教育事業,把這項工作納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的宏偉藍圖中來,把教育事業作為首要工作來抓。截止目前全鄉設有中心完小一所,村完小4所,教學點19個,在校學生1357人,其中國小在校生908人,國中在校生449人 ,國小教職工62人,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國小升國中升學率均達到100%。
鬥牛鬥牛

醫療

拖頂鄉到目前為止共有中心醫院1所,村衛生室5所,在職職工19人,病床15張,中心醫院設有西醫和藏醫門診。我鄉自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得到了民眾大力擁護,合作醫療制度已初見其效,直至06年末全鄉共參戶數1139戶,人數5804人,其中民政資助27戶56人,參戶率達61%,1-12月份縣鄉兩級住院人數123人,支付住院補償51436元;鄉村兩級門診減免人數為6107人,支付門診減免38681元。

計生

計生方面,拖頂傈僳族鄉進一步嚴格控制人口數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質,採取多種形式宣傳計畫生育政策、法規,認真落實“三免一補”政策,目前全鄉總人口為9796人(其中農業人口9059人),1913戶,2007年1-10月份總出生人數67人,計畫生育率為71.6%,比上一年有所提高,人口增長率控制在1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0.03%,使我鄉的計畫生育工作有了新的進步。

宗教

拖頂鄉境內藏傳佛教基督教、傈僳族原始宗教三種宗教共存,其中藏傳佛教共有在寺僧人126人,基督教教徒87人,原始宗教信徒4000多人,在宗教管理部門的引導下各教派之間能夠和諧相處,發展有序。

特色產業

農業發展是農民增收的基本著力點,結構調整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這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載體就是農業產業化,因此拖頂傈僳族鄉將全鄉工作重點放在農業、農村工作中,牢牢把握該鄉特殊的區域優勢、氣候優勢、資源優勢,圍繞高效農業、外向農業、現代化農業為目標,以科技為先導、集思廣益,在保證糧食增產、穩產的前提下,千方百計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做到糧經兼顧, 增加農民收入。
把《拖頂傈僳族“十一五”規劃》中的農業、農村發展思路付諸於實踐,改變以往適應性調整的路子,著力建設區域化、規模化生產基地,借全鄉6800畝退耕地、荒山荒坡在山區、半山區地帶實施“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加大秦歸、秦艽、木香等優質、高產中藥材推廣力度,在河谷沿線實施“萬畝乾果種植基地”建設,著力推廣優質核桃花椒木瓜等乾果種植,著力推廣優質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種植,山區、河谷兩條線、兩種發展思路目前已初見其效。 拖頂鄉特色產業為野生天麻、重樓、蜂蜜等,目前正準備發展葡萄種植業。拖頂鄉近幾年來加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對野生天麻產業的科技、資金投入,同時推廣種植良種青稞、蔬菜、羊肚菌西瓜等,不斷促進種植結構合理化,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白芸豆白芸豆

社會保障

拖頂傈僳族鄉在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前提下全鄉各項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
2007年該鄉合作醫療參戶數1463戶,人數6597人,其中民政資助1050元,參戶率達73%;2008年參合戶數1799戶,8345人,民政資助570元,紅十字會資助8180元,參合率92%。2007年1-12月份縣鄉兩級住院人數216人,支付住院補償125368.40元;鄉村兩級門診減免人數為11257人,支付門診減免93829.60元。 民政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強化,救災物資、低保金得到了及時足額發放,生產救災工作紮實開展,2008年該鄉共發放各類救災款、城鎮低保金等總計 101.2萬元,其中發放農村低保金64.6萬元,享受人數1705人,1260戶,A類143人,B類1257人,C類305人。
拖頂傈僳族鄉“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拖頂傈僳族鄉“萬村千鄉”市場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