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抓住時機》是索爾·貝婁最著名的中篇小說。小說描述了威爾姆·阿德勒失敗又瘋狂的一天。索爾·貝婁在這部小說里影射了他和從未肯定過自己的父親的關係:威爾姆是一個失業、身無分文的末流演員,剛和妻子分居(但對方為了經濟問題又拒絕離婚),絕望之中他向德高望重的醫生父親阿德勒醫生求助。
在
百老匯大街的酒店裡,父親用實用主義的冷漠批判了威爾姆的缺乏遠見和軟弱性格,並拒絕他的資助請求——而在附近的期貨交易所里,神神叨叨的蹩腳哲學家、真騙子塔姆金正把威爾姆的最後一點積蓄投入荒唐的交易,並逃之夭夭。在喋喋不休的自我清算中,威爾姆意外地衝進一場葬禮,用淚水化解了“自我的負擔”。
編輯推薦
作為一個俄國猶太移民,貝婁的父親亞伯拉罕·貝婁從未肯定過兒子選擇的寫作道路——那一代的“俄國-猶太 父親天生就是專制的”(貝婁寫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在他去
芝加哥大學讀書的時候亞伯拉罕掏學費都是很勉強的。貝婁的前兩部小說成功後,他的父親也沒有承認過他,只是說你的首要身份還是“我的兒子”。 老亞伯拉罕死後,索爾·貝婁迅速地寫了《抓住時機》,講述了一個電影夢破碎的猶太男子向富裕的醫生父親求助未果、崩潰的故事。
媒體推薦
小說通過對完整的一天的描述,展現了極度真實的人類存在圖景、他們在時間裡留下的軌跡。時間——這是我們竭力最大利用、卻湮滅在我們手心裡的東西。——《
紐約時報》
名家推薦
穿透《抓住時機》全書的喊聲就是救救我。湯米徒勞地喊著,救救我,救救我,我一事無成。他不僅是對他的父親阿德勒博士喊,也是對繼阿德勒博士之後所有虛偽、無賴的父親喊,對他愚蠢地託付自己的希望、金錢或者以上兩者的人喊。——
菲利普·羅斯《重讀索爾·貝婁》
作者簡介
索爾·貝婁(Saul Bellow,1915-2005),美國作家。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婁度過童年。1924年,舉家遷至美國芝加哥。1933年,貝婁考入芝加哥大學。兩年後,轉入西北大學,於1937年畢業,並獲得社會學和人類學學士學位。同年,赴威斯康星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之後長期在大學執教。
出版於1953年的《
奧吉·馬奇歷險記》使貝婁一舉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學地位。其後,他陸續出版《
雨王亨德森》(1959)、《
赫索格》(1964)、《賽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
洪堡的禮物》(1975)、《系主任的十二月》(1982)等。這些作品袒露了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苦悶,從側面反映了美國當代“豐裕社會”的精神危機。此外,貝婁還出版過諸多中短篇小說集、劇本,以及遊記。
在其創作生涯中,貝婁集學者與作家於一身,他在創作上繼承了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某些傳統,並採用了現代主義的一些觀念和手法,極富創造性地塑造一些充滿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他曾三次獲得
美國國家圖書獎,一次普利茲獎;1968年,法國政府授予他“文學藝術騎士勳章”;1976年,由於其作品“融合了對人的理解和對當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貝婁獲得
諾貝爾文學獎。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