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經濟(發展趨勢)

技術經濟學是研究技術和經濟矛盾關係的科學,具體說它是專門研究技術方案經濟效益和經濟效率問題的科學(注:技術方案是指以技術為基礎,由人力、物力、財力、運力、自然力和時力組成的,為達到某種目的和滿足某種需要的一種有機組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技術經濟
  • 外文名:technical economy
學科歷史,學科發展,

學科歷史

技術經濟這門科學,是在1963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准的我國第二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全國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誕生的。當時,技術經濟與自然條件和資源調查研究、技術科學、基礎科學、工業科學技術、農業科學技術以及醫學科學技術六大科學技術並列一起,作為第七大科學技術被列入規劃綱要,這在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這門科學在我國產生不是偶然的,有它的客觀背景。60年代初是我國國民經濟調整時期,當時有了第一個五年計畫比較注意技術和經濟相結合的正面經驗,也有了第二個五年計畫把生產技術和經濟規律完全分開的反面教訓,對比之下,深感生產技術和發展必須考慮經濟規律,技術和經濟必須結合。為此,有必要建立一門專門研究技術和經濟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技術經濟問題的科學,這就是我國技術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從科學發展歷史看,現代科學技術和發展有著兩個明顯的趨向,這就是科學發展專業化和綜合化,兩方面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技術經濟學既是科學發展專業化的產物,也是科學發展綜合化的產物。因為經濟科學原來是一門科學,隨著專業化發展的結果,產生了許多經濟學的分支學科,技術經濟學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技術經濟學不單純從經濟科學中產生出來的,而是從技術科學和經濟科學互相交叉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科學發展綜合化的必然結果,這是技術經濟學產生的科學背景。也許有人認為,技術經濟學是從蘇聯和西方搬來的,其實,蘇聯只有技術經濟指標、技術經濟論證等各種說法,並沒有技術經濟學這門科學,西方也沒有這門科學,瑞典學者埃里克·達克在《中國的技術經濟學》一文中指出:"無論是技術經濟學這一名稱或是這一學科系統的方法,在今天蘇聯的經濟學中都不存在。""在蘇聯經濟學中,與技術經濟學最接近的學科實際上僅是一個部門經常學"。"技術經濟學和西方的成本效益分析有些相近。""詳盡地研究這一學科的各種概念是很有趣的。"(引自《美國亞洲概觀》,1981年9月號)由此可見,技術經濟學已早被國外承認。
技術經濟學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開創發展、全面破壞和全面發展三個時期。從1962年正式定名"技術經濟"學,並制定了全國技術經濟研究規劃綱要開始,一直到十年內亂前,是第一個發展時期,也是這門新學科的創建時期,在這個時期里,具有中國特色的技術經濟學理論方法體系開始形成,而且有著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是:以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經濟理論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國民經濟按比例發展規律和價值規律為依據;以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的要求為目標;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為手段;以結合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具體實際為基礎;以認識和正確處理技術同經濟之間的實際矛盾關係為目的。十分遺憾的是,在十年內亂中,技術經濟研究機構被撤消,技術經濟學的研究工作全部停止,而且遭到徹底的批判,這個時期就是全面破壞時期。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技術經濟學獲得了新生,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1978年11月成立了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許多省市和部門也都成立了技術經濟研究會;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技術經濟研究所,很多部門相繼成立了技術經濟研究機構;許多理工科大學開設了技術經濟課程,不少文科大學也開設了技術經濟課。一些大學和研究機構專門培養了技術經濟專業博士生、碩士生和大學生。這個時期,技術經濟學理論方法體系得到了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技術經濟這門學問越來越重要,研究工作正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技術經濟學在實際中套用愈來愈廣,技術經濟學分支學科越來越多。

學科發展

技術經濟學將伴隨中國經濟建設的實踐需要而不斷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技術經濟學方法的套用範圍將不斷擴大,廣泛套用於各種技術政策、產業政策的論證與評價;生產力布局、轉移的論證與評價;經濟規模的論證與評價;資源開發利用與有效配置的論證與評價;企業技術改造的論證與評價;技術轉移技術擴散的經濟分析與技術引進的論證與評價;企業技術創新、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研製的論證與項目評價;企業技術經濟潛力的分析、論證與評價;技術發展戰略的研究、論證與評價等等。
技術經濟理論方法也將套用於環境研究領域中,如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經濟損失估算,綠色GDP核算體系,環境政策與管理的經濟分析。
在資源技術經濟領域,將研究節能技術的經濟評價,替代能源及新能源技術開發的經濟分析,重大能源項目的經濟分析。人力資源配置,技術進步,增長方式轉變與就業形勢分析等。
信息經濟領域,將套用於技術進步與信息化戰略,企業信息化技術經濟評價理論與方法等。知識經濟研究也將把技術與經濟互動關係的研究帶入到一個新的天地,相關的研究針對知識經濟的發展背景、概念,知識經濟與高技術產業的關係,知識經濟與工業化現代化的關係,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等展開。
技術經濟學方法還將套用於以下一些方面:企業績效評估,證券投資基金績效評估,資產評估,資源、生態與環境的價值評估,資本效率與經濟成長分析,人力資源開發,政府公共工程項目評價理論與方法,大型區域開發項目經濟分析與社會分析,技術產權交易和金融擠兌的博弈分析等等。
今後本學科的一項急待研究的重點任務是發揮學科特點和優勢,探討中國的技術發展與技術創新之路,回答中國如何從加工中心,製造中心轉變成為創造中心。這是一個大課題,除了套用傳統技術經濟理論方法研究具體技術和項目的經濟分析與評價,具體企業技術選擇、技術創新模式,不同產業的技術發展與創新戰略外,還需要的研究內容包括: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技術轉移技術擴散,以及技術演化和技術創新的內在規律;原創性技術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基礎上的再創新的各自的適用範圍,效果分析;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中技術演變規律和技術發展戰略,中國技術進步的走勢,所需的經濟政策;技術創新動力與國家創新體系;國家 S&T政策,企業R&D政策與激勵機制;技術發展與人力資源發展的適應性,未來就業發展趨勢;促進經濟成長、技術進步和勞動就業協調發展的政策研究等等。總之,在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中,技術經濟學大有用武之地。同時,學科的建設與創新也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學科創新已經成為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為此:
第一、需要加強技術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研究。例如,什麼是技術經濟學所涉及的技術,大多數技術經濟學專著多採用自然科學有關技術的定義,這顯然與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所談的技術並不一致,用此指導技術創新、技術政策,可能出現偏差。因為技術創新在總體上是企業的經濟活動,經營活動,而不是單一的科技活動。這就需要給技術一個來自經濟學的定義。再如,關於技術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爭議較大,能否根據學科的發展,特別是研究領域的拓展,總結提煉出一個恰如其分,簡單明了的說法,這已經涉及了學科所應包括的具體內容,以及理論和知識結構脈絡。
第二,應當積極吸取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總結、提煉相關理論與方法,納入到技術經濟學基本理論方法之中,傳統的技術經濟學中“工程經濟學項目評價”的學科結構需要拓展和重新架構。諸如技術進步、生產力分析、技術創新、以及技術發展規律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應當納入基本理論和方法,形成互相關聯的知識結構。
第三,積極探討技術經濟分析中模型化的數學方法的套用,用以解決複雜技術經濟問題,進行技術政策效果模擬論證等,提高技術經濟分析的精細度和可靠性。
第四,加強對國外相關學科理論方法的研究和科學交流工作,進行必要的合作研究,使國內外技術經濟學研究的雙方能夠理解各自的理論、研究方法,逐步形成行業“通用語言”,拓展技術經濟學的通用性和國際化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