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經濟效果

技術經濟效果

技術經濟效果一般是指在物質資料(如建築)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勞動消耗與所取得的勞動結果之比較。經濟效益是指人們進行經濟活動的效率、效果和收益。技術包括硬技術和軟技術。任何技術的實施都可取得經濟效果,即技術經濟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技術經濟效果
  • 產生:在物質資料(如建築)生產過程中
  • 經濟效益經濟活動的效率、效果和收益
  • 效果:任何技術的實施都可取得經濟效果
原理,評價原則,

原理

技術經濟效果的大小、變化和發展遵循以下七條原理:
(1)技術經濟矛盾統一原理。第一、技術和經濟兩者互相依賴,互相促進;第二,技術和經濟兩者互相矛盾,技術先進,經濟效果不一定好,經濟效果好,技術不一定很先進;第三、技術和經濟互相發展變化,原來先進的技術可以轉化為落後的,原來不經濟的技術可以轉化為經濟的,原來矛盾的關係可轉化為促進的關係。
(2)經濟效果指標原理。經濟效果是產出和投入的比較, 有除法和減法兩種比較形式。除法比較形式是技術方案的產出與投入之比,又叫經濟效率指標,如勞動生產率、資金報酬率;減法比較形式是技術方案的產出與投入之差,又叫經濟效益指標,如利潤、稅收、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由此可見,經濟效率和經濟效益不是同一指標,這兩個指標有本質的區別。目前把這兩個指標統稱為經濟效益指標,對研究分析問題十分不利。工農業產值既不是經濟效率指標,也不是經濟效益指標,是毛產出指標。
(3)經濟增量原理。在經濟活動中,與自然界能量守恆定律不同,技術經濟效果總是有增量的,產出必須大於投入。增量效果與投入的多少有三種關係:一是投入增加,效果遞增;二是投入增加,效果遞減;三是投入增加,效果先遞增,後遞減。因此,任何技術的投入要求適度,不是越多越好。
(4)時間效應原理。第一技術經濟效果的大小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第二、相同數量的技術經濟效果,近期的總比遠期的大得多,因為有時間價值。
(5)供求效應原理。供求關係對技術經濟效果所產生的作用有三種:一是供不應求,產生短線效應;二是供過於求,產生長線效應;三是供求平衡,產生機會效應。短線效應影響最大,機會效應影響其次,長線效應影響第三。
(6)系統相關原理。技術經濟效果的大小,與產出部門相關,與投入部門相關。有直接相關和間接相關兩種。根據系統相關原理,用戶是最重要的產出相關部門,原材料能源是最重要的投入相關部門,與基建相關的部門是次重要的投入相關部門。
(7)六力替代原理。 第一任何技術方案都是由六力組成, 六力是指人力 (勞動人員)、物力(能源、原材料)、財力(固定資產、流動資產)、運力(運輸量、運輸周轉量)、自然力(水、土地、礦產、生物資源)和時力(時間)。第二,不同技術方案歸根到底是由六力數量、質量和結構不同所造成。第三,技術經濟效果大小隨六力變化而變化。第四,六力可以相互替代,以達到最佳化組合的目的,這是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

評價原則

巨觀技術經濟效果與微觀技術經濟效果相結合
巨觀技術經濟效果是從整個國民經濟的角度考察與評價技術實踐活動,微觀技術經濟效果是從企業的角度考察與評價技術實踐活動。後者是前者的評價基礎,前者是後者的抉擇依據。在技術實踐活動中,應制定一系列技術經濟政策,採用各種經濟手段,使巨觀技術經濟效果與微觀技術經濟效果協調一致。近
期技術經濟效果與遠期技術經濟效果相結合
前者是指技術實踐活動帶來的眼前的近期的經濟利益,後者是指未來的長期的經濟利益。對一個國家來說,新技術的開發,工程項目的建設,老企業的改造,既要考慮投資少、見效快的近期效果好的項目,又要考慮雖目前投資較多、見效較慢,但遠期效果很好的項目,要把兩者合理地結合起來,選擇近期和遠期效果都好的技術方案,或者根據不同項目確定一個合理的中期目標。
直接技術經濟效果與間接技術經濟效果相結合
前者多指經濟上的效果,後者多指社會上的效果。不能只考慮前者,而忽視後者,應該把二者結合起來進行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