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餘(扶餘市)

扶餘(吉林省松原市代管縣級市)

扶餘市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扶餘市,吉林省松原市代管縣級市,地處松嫩平原東北部邊緣,位於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東部。西與松原市寧江區接壤,南隔第二松花江前郭縣、長春市農安縣、長春市德惠市為鄰,北與黑龍江省大慶肇源縣、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相望,東與長春市榆樹市接壤。

扶餘是溝通黑龍江、遼寧兩省的公路和鐵路交通要塞,境內設有扶餘站扶餘北站

2013年1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扶餘縣,重新設立扶餘市(縣級),原行政區域不變。重新設立的縣級扶餘市由吉林省直轄、松原市代管。

2011年末,扶餘市轄5個鄉、12個鎮,總人口為77.17萬人。2016年,扶餘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82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扶餘市
  • 外文名稱:Fuyu City
  • 別名:三岔河
  •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
  • 所屬地區吉林省松原
  • 下轄地區:12個鎮、5個鄉
  • 政府駐地:三岔河鎮
  • 電話區號:(+86)0438
  • 郵政區碼:131200
  • 地理位置:松原市東北部
  • 面積:4658平方公里
  • 人口:77.17萬(2011年)
  • 方言東北官話
  • 氣候條件:東部溫帶季風氣候區
  • 著名景點:慈雲寺,大金碑濕地公園,珠爾山旅遊區等
  • 火車站扶餘站扶餘北站陶賴昭站
  • 車牌代碼:吉J
  • 行政代碼:220781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地質地貌,土壤,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交通,特產,風景名勝,名人,

歷史沿革

扶餘歷史悠久,早在西漢初期,這裡便建立了中國東北地區第一個地方民族政權部下車家——夫余國,開創了北疆歷史文化的先河。
扶餘扶餘
清代,屬吉林將軍伯都訥副都統轄地,副都統駐伯都訥城。伯都訥城是清初“邊外”(柳條邊)七大軍事重鎮之一。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設立伯都訥站,是寧古塔將軍境內西部通往齊齊哈爾城的重要通道。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在伯都訥驛站南20里處建新城,名伯都訥新城(今扶餘鎮),添設伯都訥副都統專城駐防。
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設定伯都訥廳,駐伯都訥新城,同時設分防巡檢一員,駐孤榆樹屯(今榆樹市),隸屬伯都訥廳。
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1906年2月15日),伯都訥廳升改新城府,駐新城,與伯都訥副都統同城;孤榆樹屯巡檢改設榆樹縣,由新城府領。翌年4月,裁將軍,改隸吉林行省西北路道。
1909年6月2日(清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批准,裁撤伯都訥副都統。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二年(1913年3月),改為新城縣。隸屬吉林省西北路道。民國三年(1914年2月),因與河北、山東等省新城縣重名,奉令改稱扶餘縣。同年6月,西北路道改稱濱江道,隸屬濱江道。
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廢止道制,由吉林省直轄。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東北人民自治軍嫩江縱隊長白支隊進駐扶餘,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成立扶餘縣政府,隸於西滿局吉江區行政主任公署。
1949年4月,經東北政委會決定,劃歸吉林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扶餘仍屬吉林省。
1955年2月,屬吉林省懷德專區;1958年11月,劃歸白城專區。1987年11月,撤縣變為扶餘市(縣級),仍隸於白城地區。
1992年6月,成立松原市,扶餘市改為松原市扶餘區,隸屬松原市。
1995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重新設立扶餘縣,縣政府駐地設在三岔河鎮,仍隸屬松原市。
2013年1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扶餘縣設立扶餘市(縣級),由吉林省直轄、松原市代管。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伯都訥地方始設副都統時,轄境較寬,大致為今松原市寧江區江北地區、扶餘縣、榆樹市三縣市區。
扶餘扶餘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6年)以後新城府時期,以匯塘溝、珠爾山為界,其東屬榆樹地,其西屬新城府,轄境與1983年9月以前扶餘市轄區同。
1983年9月,改32個人民公社為鄉,人民公社改稱鄉人民政府,鄉下轄村、社;保留扶餘、長春嶺、陶賴昭、五家站鎮,國營農場不變。
1987年,扶餘縣共有9鎮、26鄉和兩個國營農場。各鄉鎮計轄22個街道、474個村。
1995年扶餘區轄10個街道辦事處,25個鄉,10個鎮,兩個國營農場。483個行政村。
1995年12月,扶餘縣轄四馬架鄉、永平鄉、社裡鄉、新站鄉、更新鄉、徐家店鄉、伊家店鄉、石橋鄉、三義鄉、肖家鄉、榆樹溝鄉、新城局鄉、大三家子鄉、二龍山鄉、拉林鄉、萬發鄉、大林子鄉、七家子鄉等18個鄉,長春嶺鎮、五家站鎮、陶賴昭鎮、蔡家溝鎮、三岔河鎮、弓棚子鎮、三井子鎮、增盛鎮等8個建制鎮。另有國營伊家店農場和兩個灌區。
2005年鄉鎮合併。2006年社裡鄉劃歸松原市,扶餘市轄三駿鄉、永平鄉、新站鄉、更新鄉、伊家店鄉、肖家鄉等6個鄉,長春嶺鎮、五家站鎮、陶賴昭鎮、蔡家溝鎮、三岔河鎮、弓棚子鎮、三井子鎮、增盛鎮大林子鎮、新萬發鎮、新源鎮等11個建制鎮。另有國營伊家店農場和兩個灌區。

區劃詳情

2011年末,扶餘市轄三岔河鎮長春嶺鎮五家站鎮陶賴昭鎮蔡家溝鎮弓棚子鎮三井子鎮增盛鎮大林子鎮新萬發鎮新源鎮、得勝鎮等12個建制鎮,三駿鄉永平鄉新站鄉更新鄉肖家鄉等5個鄉。其中包括7個居委會、383個村;1025個自然屯,下設173個居民小組、1810個村民小組。另有國營伊家店農場和下岱吉、拉林兩個灌區。扶餘市人民政府駐三岔河鎮
扶餘扶餘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扶餘市坐落在嫩江松花江的衝擊平原上,東經125°0′—126°10′、北緯44°44′—44°30′之間,處在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東部,位於吉林省長春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中間。東與榆樹市接壤,南接德惠市,北以松花江、拉林河為界與黑龍江省雙城市肇源縣為鄰,西與松原市寧江區毗鄰且和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農安縣隔松花江相望。幅員面積4658平方公里。
扶餘市地圖

氣候

扶餘屬東部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漫長寒冷,降雪稀少,江河結冰,大地封凍時間長。按照10℃—22℃區間標準劃分季節,扶餘春季為5月1 日至6月24日,間日55天;夏季為6月24日至8月13日,間日50天;秋季為8月13日至9月30日,間日47天;冬季為9月30日至5月1 日,間日213天。
扶餘市全年太陽輻射量東西部平均每平方厘米108.5千卡;百年平均氣溫4.5℃,年無霜期145天。降雪、初冰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穩定結冰期在11月下旬,平均冰厚0.95米左右。大地封凍期在11月中旬,凍土深1.3—2.0米。解凍在3月下旬至4 月上旬之間。
扶餘市大氣平均降水145.8毫米,總量約為25.83億立方米,年平均地表流量0.93億立方米。由於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弱影響,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多時在650毫米以上,少時不足300毫米,而且分布不均,由東向西呈遞減趨勢。受夏季氣壓形式和松遼平原地形風洞的影響,境內常刮西南大風。

地質地貌

扶餘市地質構造屬亞洲東部第二沉降帶中的松遼沉降區。在地質過程和外部營力作用下,形成東高西低、以河間台地為主的地貌,台地周圍沿江河有河谷平原,並有陡坎與台地相接。扶餘地處平原區,無崇山峻岭,僅有丘崗土山。扶餘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周圍江河水流下蝕切割,形成高出河床20至80米的河間台地。境內小於5度的平地占99.19%;5—10度的坡地占總面積的0.63%;10度以上的坡地占總面積的0.18%。大致以增盛—新站—弓棚子為界,東南部地面波狀起伏,海撥180—230米,最高點南鷹山海拔261.8米。相對高差15—25米,最大40—80米。肖家一帶侵蝕切割強烈。西部地區海拔140—180米,相對高差5—15米,地面平緩,呈微波狀起伏。中部夾津溝鹽鹼化低地海拔140—170米,相對高差1—5米,成為地下水和地表水匯流的中心。沿江河谷平原區海拔123—155米,由上游向下游傾斜,最低點是伊家店農場東北部拉林河與松花江匯流的三角地帶,海拔116.3米。
扶餘扶餘

土壤

扶餘市因土質、地形、降水及氣候條件的差異,大體可分為5個類型區,即東部黑土區、南部風沙區、中部鹽鹼土區、西北部黑鈣土區和坎下草甸土區。土壤可分為九類,呈馬蹄形分布,均宜農、宜林。其中黑土、黑鈣土、草甸土、衝擊土占80%,風沙土占18%,其它如泥炭土、水稻土有零星分布。

水文

松花江、拉林河流經扶餘市境段幹流總長度324公里,境內有較大支流2條,較大湖泊14個,總水面243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扶餘市多年平均入境水量為405億立方米,地下潛水、半承壓水、第三系承壓水埋藏較為豐富。

土地資源

截至2012年,扶餘市有耕地面積32萬公頃。

礦產資源

扶餘市主要有石油、天然氣、油頁岩石英砂以及泥炭、粘土、河流石,還有玻璃砂、耐火土等礦產資源,東北部有近萬畝鹽鹼地,沿江河地帶沉積有大量沙石和石英砂。截至2013年,已經探明石油儲量1億噸,可開採儲量8000萬噸以上。油頁岩總儲量460億噸,有開採價值的182億噸。

植物資源

陸生植物資源中具有經濟價值的有500多種,天然植被分布具有森林草甸和草原相間的特徵,野生植物計有91科564種。其中菊科87種、禾本科52種、豆科39種、藜科28種、薔薇科28種、其它科25種,較常見的60餘科約160種。

動物資源

扶餘市水生動物資源以產淡水魚聞名省內外。野生動物有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昆蟲和魚類。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扶餘市總人口77.1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04萬人,城鎮化率14.3%,有流動人口5.63萬人。總人口中,男性39.23萬人,占50.8%;女性37.94萬人,占49.2%;14歲以下10.52萬人,占13.6%;15—64歲56.75萬人,占73.5%;65歲以上9.90萬人,占12.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76.32萬人,占98.9%;人口最多少數民族是滿族,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2.2%。2011年人口出生率8.5‰,人口死亡率2.5‰,人口自然增長率6.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66人。
扶餘扶餘

經濟

綜述

2012年,扶餘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30億元,完成計畫的100%,比2011年增長1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77億元,完成計畫的100%,比2011年增長11.4%;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121億元,完成計畫的100%,比2011年增長21.5%;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32億元,完成計畫的100%,比2011年增長20.4%;三次產業比重為23.3:36.7:40。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5億元,完成計畫的111.1%,比2011年增長26.1%;地方財政收入實現3.35億元,完成計畫的111.7%,比2011年增長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6000元,完成計畫的103.2%,比2011年增長6.6%;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9700元,完成計畫的110.2%,比2011年增長26.8%。
2016年,扶餘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8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3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14億元,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2.1%和7.9%。

第一產業

2012年,扶餘市農業總產值實現124億元,完成計畫的100%,比2011年增長11.9%。糧食產量實現330萬噸,比2011年增長59.9%。豬、牛、羊、禽分別發展到200萬頭、45.3萬頭、48萬隻、3000萬隻,比2011年分別增長21.2%、7.8%、4.3%、67%。禽蛋、肉類產量分別達到12.5萬噸、23.8萬噸,比2011年分別增長27.9%、5.9%。新建標準化牧業小區60個,規模養殖戶發展到8400戶。大型農機具保有量20612台。扶餘市勞務輸出總人數達22.3萬人次,實現工資性收入18億元。

第二產業

2012年,扶餘市全口徑工業總產值實現580億元,完成計畫的100%,比2011年增長18.4%;增加值實現115.5億元,完成計畫的100%,比2011年增長21.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350億元,完成計畫的94.6%,比2011年增長17.8%;增加值實現95億元,完成計畫的141.8%,比2011年增長66.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13戶,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實現22億元,比2011年增長15.8%。

第三產業

2012年,扶餘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90億元,完成計畫的100%,比2011年增長23.6%。各類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61.3億元,比2011年增長4%;貸款餘額達38.5億元,比2011年增長5.5%。公路貨運周轉量達到166086萬噸公里,比2011年增長17%;客運周轉量達到95678萬人公里,比2011年增長7%。錦繡華城、新天地、文府上苑、英倫東郡、德卡新城、金元小區等房地產開發項目都已開工建設,總建築面積超過40萬平方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2年,扶餘市共有中國小(園)241所,在校生58667人。其中幼稚園2所,在校生399人,教職工51人;國小189所(中心校以上26所,村級國小163所),在校生38427人,教職工3448人;國中25所,在校生12102人,教職工1691人;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在校生778人,教職工140人;高中5所,在校生6961人,教職工548人;成技校18所。扶餘全市公辦學校校園面積為336787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為416784平方米。扶餘市有教職工總數7227人,有國家、省、市級師德標兵52人;特級教師6名,國家級骨幹教師2名,省級學科帶頭人2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達100%,中學畢業率達98%以上。

文化事業

2012年,扶餘市以滿族藝術團為載體,滿族文化得到了傳承和發展。扶餘市有40多家文化活動隊伍。有4 個鄉鎮進入了省級文化百強鎮,弓棚子鎮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鄉鎮。現有24個文化工作站,標準圖書室14個,有千餘篇論文、美術作品、音樂作品、文學作品在各級各類報刊雜誌上發表或獲獎。扶餘市程控電話有23000門,移動通訊3800戶。
扶餘市博物館扶餘市博物館

體育事業

2012年末,扶餘市體育場位於市區東側,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可以舉辦地區性比賽。成功舉辦了兩屆全市體育運動大會。

衛生事業

2012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1個,其中二級甲等綜合醫院1所,疾病控制中心1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1所,婦幼保健院1所,結核病防治所1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1所,公共衛生服務管理中心1所,衛生院18所,民營醫院6所,病床1066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92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4張。固定資產總值1.02億元。專業衛生人員901人,其中執業醫師349人,執業助理醫師227人,註冊護士32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0.7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註冊護士0.43人。2012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5.42萬人次,住院手術4266台次,出院病人2.89萬人次。
2012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86.98/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48.6萬人,在鄉人口參保率96.17%。孕產婦死亡率61.04/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4.84‰、4.30‰、3.45‰。

交通

京哈鐵路哈大高鐵在扶餘設立扶餘北站,三亞至同江高速公路橫穿扶餘市區而過。102國道、扶餘至松原301省二級科鐵公路交通主幹線與鄉間公路連網貫通。扶餘水陸交通方便,下岱吉碼頭是吉林省內陸河重要天然港口,下行可與俄羅斯通航。

特產

雜糧雜豆
扶餘小米
扶餘四粒紅花生

風景名勝

石頭城子古城遺址屬聚落與廢城遺址旅遊類型,位於三岔河鎮石頭城子村,距市區3公里,102國道2公里處。遺址是遼金時代的古城,毀於戰火。石頭城子古城屬遼金時期重要的文化遺址,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古城的形體呈長方形形態,方圓大約有25公頃。古城主要是以吉林省所立的重點文物保護的石碑為主要標誌。圓通觀坐落於古城遺址附近,主要是道教的活動場所,建有關聖殿、護法殿以及宅堂、三教祖師殿。
石頭城子古城遺址石頭城子古城遺址

沙洲森林公園坐落在國營增盛林場的松江營林區內,規劃總面積1428公頃,其中水面面積169公頃。公園所在地的地質構造上屬亞洲東部第二沉降帶中的松遼沉降盆地的東部隆起部位。森林公園區域內地勢呈壟崗狀起伏,相對高差在15-110米之間,地形為沖烘積平原。森林公園內有楊、樟子松、黃榆、山杏、沙柳、蒙古櫟、榆、桑、山里紅等天然次生林和固沙草本植物。園內還有東北兔、綠頭鴨、鵪鶉、烏鴉、麻雀等主要野生動物。天然魚類品種較多。
沙洲森林公園沙洲森林公園

名人

賈志傑,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遞補為中共中央委員,中共第十四屆、第十五屆中央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中印友好小組主席。
賈志傑賈志傑

王剛,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工委書記,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王剛王剛

高秀敏,著名小品、二人轉演員,曾多次與趙本山、范偉出演小品、二人轉、電視劇等。
高秀敏高秀敏

東子,本名范景宇,中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2009年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家教作家之一。出版著作《做父親的幸福》等39部。
范景宇范景宇

范姜國一,東子女兒,1996年10月生於吉林省松原市扶餘市,少年大學生,少年作家,著有暢銷書《玩過國小》、《范姜國一的快樂國中》、《一路玩來是長大》等4部,現為黑龍江大學(是該校2012年錄取的吉林省文科類考生第一名)校報記者、校廣播台節目主持人。
范姜國一范姜國一

何慶魁,國家一級編劇,他給了趙本山、高秀敏、范偉“鐵三角”有力支撐。
何慶魁何慶魁

魏三,原名魏武才。魏三憑藉出色的演技,成了東北家喻戶曉的明星。
魏三魏三

李敖,祖籍吉林省松原市扶餘市。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台灣作家,歷史學家,詩人。台灣無黨派人士,曾任台灣“立法委員”。
李敖李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