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構造運動

新構造運動

從新第三紀(中新世開始) 以來發生的地殼運動稱新構造運動,相應的時代稱新構造時期。新構造運動是引起第四紀自然環境變化的另一個要因素,這一內力作用也引起一系列環境效應並影響地殼穩定性。新構造運動有水平運動(板塊運動)、垂直運動、斷裂活動、火山活動和地震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構造運動
  • 外文名:neotectonics
  • 釋義:新第三紀以來發生的地殼運動
  • 學科:地質科學
釋義,特點,基本類型,國內外情況,國外情況,國內情況,

釋義

從新第三紀(中新世開始) 以來發生的地殼運動稱新構造運動,相應的時代稱新構造時期。新構造運動是引起第四紀自然環境變化的另一個要因素,這一內力作用也引起一系列環境效應並影響地殼穩定性。

特點

(1)新生代以來地殼運動十分強烈,水平和垂直運動規模巨大。如新阿爾卑斯運動或喜馬拉雅運動,使特提斯海(古地中海)消失,出現地中海及兩岸的山系和亞洲南部的喜馬拉雅山;環太平洋沿岸島弧,美洲西部邊緣(科迪勒拉-安第斯山脈) 都是新生代造山運動的結果。這時期的構造運動不僅改變了海陸輪廓,奠定了現代地貌形態,還影響現代地球上氣候帶分布。
(2)新構造運動與新阿爾卑斯運動是有區別的,前者指新第三紀或第四紀以來的構造運動,後者指第三紀以來的構造運動。新構造運動對人類的活動有直接影響,人類往往可直接觀察得到。
(3)新構造運動是地質歷史上最新的一個構造旋迴,青藏高原大規模抬升,形成舉世矚目的世界屋脊。研究表明,新構造運動表現的大幅度抬升,實際上是大規模水平運動引起。洋脊地帶,岩石圈板塊做背離運動,使板塊增長;海溝處,板塊做斂合運動,大洋板塊俯衝消亡,大陸板塊被壓縮抬升,形成年輕山系;轉換斷層帶上,板塊發生剪下活動。
(4)新構造運動與古構造運動如加里東運動原則上相類似,但前者有特別之處。首先新構造運動是晚近地質時代的地殼運動,時間極其短暫;其二,新構造運動對現今地貌形成起明顯控制作用;其三,它具有獨特的綜合研究方法。

基本類型

(1)大規模拉張運動
大洋中脊地幔對流,洋脊處於拉張狀態,新洋脊不斷形成;大陸裂谷(如東非裂谷)發育大陸溢流玄武岩,它們代表新構造地殼的拉張活動。
(2)大規模俯衝、碰撞活動
太平洋東西兩側均有海溝,大洋板塊不斷向大陸板塊俯衝,大陸板塊被擠壓,形成新的造山帶,如台灣、北美西部、南美安第斯山脈等新生代造山帶。
新生代地中海—喜馬拉雅帶發生板塊碰撞,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最引人注目,當今世界屋脊就是印度板塊不斷向歐亞板塊推進背景下迅速抬升的。
(3)大規模走滑活動
美國加利福尼亞聖.安德列斯斷層新生代發生大規模右旋走滑活動,中國鮮水河斷裂大規模左旋走滑,均是當今活躍的地震帶。
1906年4月18日加利福尼亞州發生了震級8.3級,震中烈度11度,撼動美國96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地震。舊全山不在震中,烈度僅9度,但斷層穿過本市,建築物傾毀,到處出火,水管破裂,無水可救,火勢蔓延,連燒三日,全城2.8萬棟房付之一炬。6萬多人喪命,財產損失5億美元。
(4)褶皺運動
新第三紀及第四紀中褶皺發育雖不及地質歷史時期強烈,但斷裂帶附近常見地層褶皺現象。

國內外情況

國外情況

新構造研究的內容也較廣泛,除水平運動、垂直運動及保存在第四系裡的構造變動外,還涉及火山,地震,和為構造作用控制(或與構造作用關聯的)外力地質作用,像地表侵蝕、河流襲奪、溫泉和地下水活動等。新構造研究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它直接關係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各項工程建設,因為人不是樹棲穴居的動物。
日本可能是世界上新構造活動最強的國家。今天,九重、阿蘇、雲仙岳等火山還在冒煙,也經常噴點火山彈出來;富士、箱根等可能是休眠火山。日本是個多地震的國家,以至有傳說日本的房子是帶軲轆的,一地震房子就跑了。這種新構造活動性來自太平洋板塊的俯衝和對亞洲的擠壓,日本列島構造上是一島弧。
義大利的西海岸也是著名的新構造活動區,維蘇威火山是全球著名的“災害型”火山,還有一座埃特納火山,前不久還噴發了一次(與我國的張家口地震大致同時)。不過,義大利西海岸火山岩帶噴溢的火山岩是高鉀的鹼性熔岩,與日本島弧的安山岩迥異。這說明該區不是處於擠壓環境而是張裂環境中。該區多地震,除構造地震外還有火山地震,但烈度較低。
美國西海岸是西半球最強烈的新構造活動區,尤其以地震令人膽寒,也有活火山,像聖海倫斯火山等。美國西海岸最主要的構造是聖安德列斯斷裂,是一條巨大的平移斷裂,它分開了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換言之,因為洋殼的消減,一部分洋中脊及連線洋中脊的轉換斷層跑到陸地上來了。

國內情況

中國黑龍江的五大連池、吉林長白山和雲南騰衝等是第四紀火山活動區,京津唐、川西、雲南等則是地震多發區。青藏高原現今的地貌,也是新構造運動造成的,被視作地球的第三極。青藏高原的大面積隆起對大氣圈環流、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北行都有重要影響。
當然,新構造運動除造成災害和對工程建設帶來了不利外,也有它積極的一面。在陸內,新構造活動中蘊含了地熱、溫泉或礦泉、旅遊等資源。在沿海地區,強烈的沉積可造成數千米厚的第四系沉積,在高地熱的背景下,這些沉積中的有機質會很快轉變成烴類而形成具經濟價值的油氣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