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fú zhèng qū xié,意思是用來指扶持好的事物,糾正錯誤傾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扶正祛邪
  • 拼音:fú zhèng qū xié
  • 釋義:扶持好的事物,糾正錯誤傾向
  • 類型:成語
成語解釋,扶正,祛邪,病症闡述,臨床套用,

成語解釋

扶正

扶正培補正氣以愈病的治療原則,就是使用扶助正氣的藥物,或其他療法,並配合適當的營養和功能鍛鍊等輔助方法,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力,從而驅逐邪氣,以達到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

祛邪

祛邪是消除病邪以愈病的治療原則,就是利用驅除邪氣的藥物,或其他療法,以祛除病邪,達到邪去正復,恢復健康的目的。所謂“實者瀉之”就是這一原則的具體套用。
:去除。扶持正氣,去除邪氣。現用來指扶持好的事物,糾正錯誤傾向

病症闡述

邪正的盛衰變化,對於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變化和轉歸,都有重要的影響。疾病的發生與發展是正氣與邪氣鬥爭的過程。正氣充沛,則人體有抗病能力,疾病就會減少或不發生;若正氣不足,疾病就會發生和發展。
因此,治療的關鍵就是要改變正邪雙方力量的對比,扶助正氣,祛除邪氣,使疾病向痊癒的方向轉化。
扶正:就是使用扶正的藥物或其它方法,以增加體質,提高抗病能力,以達到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適用於正氣虛為主的疾病,是《內經》“虛則補之”的運用。臨床上根據不同的病情,有益氣、養血、滋陰、壯陽等不同的方法。
祛邪:就是祛除體內的邪氣,達到邪去正復的目的。適用於邪氣為主的疾病,是《內經》“實則瀉之”的運用。臨床上根據不同的病情,而有發表、攻下、清解、消導等不同方法。

臨床套用

扶正和祛邪是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扶正是為了祛邪,通過增強正氣的方法,驅邪外出,從而恢復健康,即所謂“正盛邪自祛”。祛邪是為了扶正,消除致病因素的損害而達到保護正氣,恢復健康的目的,即所謂:“邪去正自安”。扶正與祛邪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因此運用扶正祛邪的治則時,要認真仔細分析正邪力量的對比情況,分清主次,決定扶正或祛邪,或決定扶正祛邪的先後。一般情況下,扶正用於虛證;祛邪用於實證;若屬虛實錯雜證,則應扶正祛邪並用,但這種兼顧並不是扶正與祛邪各半,乃是要分清虛實的主次緩急,以決定扶正祛邪的主次、先後。總之,應以“扶正不致留邪,祛邪不致傷正”為度。具體情況如下:
(1)扶正:扶正適用於以正虛為主,而邪不盛實的虛證。如氣虛陽虛證,宜採取補氣壯陽法治療;陰虛血虛證,宜採取滋陰、養血法治療。
(2)祛邪:適用於以邪實為主,而正未虛衰的實證。臨床上常用的汗法吐法下法、清熱、利濕、消導行氣、活血等法,都是在這一原則指導下,根據邪氣的不同情況制定的。
(3)先攻後補:即先祛邪後扶正。適用於雖然邪盛、正虛,但正氣尚可耐攻,以邪氣盛為主要矛盾,若兼顧扶正反會助邪的病證。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證,因瘀血不去,出血不止,故應先活血化瘀,然後再進行補血。
(4)先補後攻:即先扶正後祛邪。適用於正虛邪實虛實錯雜證而正氣虛衰不耐攻的情況。此時先祛邪更傷正氣,必須先用補法扶正,使正氣漸漸恢復到能承受攻伐時再攻其邪。如臌脹病,當正氣虛衰為主要矛盾,正氣又不耐攻伐時,必須先扶正,待正氣適當恢復,能耐受攻伐時再瀉其邪,才不致發生意外事故。
(5)攻補兼施:即扶正與祛邪並用。適用於正虛邪實,但二者均不甚重的病證。具體運用時必須區別正虛邪實的主次關係,靈活運用。如以正虛為主要矛盾,單純用補法又戀邪,單純攻邪又易傷正,此時則應以扶正為主兼祛邪。如氣虛感冒,則應以補氣為主兼解表。若以邪實為主要矛盾,單攻邪又易傷正,單補正又易戀邪,此時治當以祛邪為主兼扶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