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

基礎理論名詞。病因之一。凡離經之血積存體內,或血行不暢,阻滯於經脈及臟腑內的血液,均稱為瘀血。瘀血是疾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形成原因有氣虛、氣滯、血寒、血熱均可使血行不暢,而形成瘀血。各種外傷損傷肌膚和內臟,使離經之血積存體內而形成瘀血。在中醫文獻中,瘀血又稱“惡血”、“杯血”、“蓄血”、“敗血”、“污血”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瘀血 
  •  類別:中醫藥術語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一、瘀血的概念
瘀血是疾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形成原因有氣虛、氣滯、血寒、血熱均可使血行不暢,而形成瘀血。各種外傷損傷肌膚和內臟,使離經之血積存體內而形成瘀血。
“瘀血”與“血瘀”的概念不同。血瘀是指血液運行不暢或血液瘀滯不通的病理狀態,屬於病機學概念。而瘀血是能繼發新病變的病理產物,屬於病因學概念。
瘀血是疾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形成原因有氣虛、氣滯、血寒、血熱均可使血行不暢,而形成瘀血。各種外傷損傷肌膚和內臟,使離經之血積存體內而形成瘀血。瘀血的臨床表現有疼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拒按,夜間尤甚;腫塊在體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內者,堅硬按之不移,稱為症積;出血反覆不止,色澤紫暗,中夾血塊,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膚甲錯,口唇爪甲紫暗,或肌膚紫斑、蛛絲紅縷,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脹痛;婦女經少紫暗成塊,或閉經;舌紫暗,或見瘀斑瘀點,脈細澀或結代等。
二、瘀血的形成
血液的正常運行,主要與心、肺、肝、脾等髒的功能,氣的推動與固攝作用,脈道的通利,以及寒熱等內外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凡能影響血液正常運行,引起血液運行不暢,或致血離經脈而瘀積的內外因素,均可導致瘀血的形成。
1.血出致瘀
各種外傷,如跌打損傷、金刃所傷、手術創傷等,致使脈管破損而出血,成為離經之血;或其他原因,如脾不統血、肝不藏血而致出血,以及婦女經行不暢、流產等,如果所出之血未能排出體外或及時消散,留積於體內則成瘀血。
2.氣滯致瘀
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若情志鬱結,氣機不暢,或痰飲等積滯體內,阻遏脈絡,都會造成血液運行不暢,進而導致血液在體內某些部位瘀積不行,形成瘀血。《血證論·吐血》說:“氣為血之帥,血隨之而運行;血為氣之守,氣得之而靜謐。氣結則血凝,氣虛則血脫,氣迫則血走。”
3.因虛致瘀
氣分陰陽,是推動和調控血液運行的動力,氣虛則運血無力,陽虛則脈道失於溫通而滯澀,陰虛則脈道失於柔潤而僵化。津血同源互化,津液虧虛,無以充血則血脈不利。因此,氣與津液的虧損,亦能引起血液運行不暢,導致血液在體內某些部位停積而成瘀血。
4.血寒致瘀
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若外感寒邪,入於血脈,或陰寒內盛,血脈攣縮,則血液凝澀而運行不暢,導致血液在體內某些部位瘀積不散,形成瘀血。如《靈樞·癰疽》說:“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醫林改錯·積塊》說:“血受寒則凝結成塊。”
5.血熱致瘀
外感火熱邪氣,或體內陽盛化火,入舍於血,血熱互結,煎灼血中津液,使血液黏稠而運行不暢;或熱灼脈絡,迫血妄行導致內出血,以致血液壅滯於體內某些部位而不散而成瘀血。如《醫林改錯·積塊》說:“血受熱則煎熬成塊”。

中醫套用

一、瘀血的致病特點
瘀血形成之後,停積體內不散,不僅失去血液的濡養作用,而且可導致新的病變發生。瘀血的致病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易於阻滯氣機
血為氣之母,血能載氣,因而瘀血一旦形成,必然影響和加重氣機郁滯,所謂“血瘀必兼氣滯”。而氣為血之帥,氣機郁滯,又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血液運行不暢。因而導致血瘀氣滯、氣滯血瘀的惡性循環。如外傷局部,破損血脈,血出致瘀,可致受傷部位氣機郁滯,出現局部青紫、腫脹、疼痛等症。
2、影響血脈運行
瘀血為血液運行失常的病理產物,但瘀血形成之後,無論其瘀滯於脈內,還是留積於脈外,均可影響心、肝、脈等臟腑的功能,導致局部或全身的血液運行失常,如瘀血阻滯於心,心脈痹阻,氣血運行不暢,可致胸痹心痛;瘀血留滯於肝臟,可致肝臟脈絡阻滯,氣血運行障礙,故有“惡血歸肝”之說;瘀血阻滯於脈道,損傷脈絡,血逸脈外,可致出血色紫暗有塊等;瘀血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利,形體官竅因脈絡瘀阻,可見口唇、爪甲青紫,皮膚瘀斑,舌有瘀點、瘀斑,脈澀不暢等。
3、影響新血生成
瘀血乃病理性產物,已失去對機體的濡養滋潤作用。瘀血阻滯體內,尤其是瘀血日久不散,就會嚴重地影響氣血的運行,臟腑失於濡養,功能失常,勢必影響新血的生成。因而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說法。故久瘀之人,常可表現出肌膚甲錯、毛髮不榮等失濡失養的臨床特徵。《血證論·男女異同論》說:“瘀血不行,則新血斷無生理……蓋瘀血去則新血易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瘀血阻滯與新血生成之間的辯證關係。
4、病位固定,病證繁多
瘀血一旦停滯於某臟腑組織,多難於及時消散,故其致病又具有病位相對固定的特徵,如局部刺痛、固定不移,或症積腫塊形成而久不消散等。而且,瘀血阻滯的部位不同,形成原因各異,兼邪不同,其病理表現也就不同。如瘀阻於心,血行不暢則胸悶心痛;瘀阻於肺,則宣降失調,或致脈絡破損,可見胸痛、氣促、咯血;瘀阻於肝,氣機郁滯,血海不暢,經脈瘀滯,可見脅痛、症積腫塊;瘀阻胞宮,經行不暢,可見痛經、閉經、經色紫暗有塊;瘀阻於肢體肌膚,可見腫痛青紫;瘀阻於腦,腦絡不通,可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留有嚴重的後遺症,如痴呆、語言謇澀等。此外,瘀血阻滯日久,也可化熱。所以說瘀血致病,病證繁多。
二、瘀血致病的病症特點
瘀血致病,雖然症狀錯綜繁多,但其主要病症特點可大致歸納如下:①疼痛:一般表現為刺痛,痛處固定不移,拒按,夜間痛勢尤甚。②腫塊:瘀血積於皮下或體內則可見腫塊,腫塊部位多固定不移。若在體表則可見局部青紫,腫脹隆起,所謂血腫;若在體腔內則捫之質硬,堅固難移,所謂症積。③出血:部分瘀血為病者可見出血之象,通常出血量少而不暢,血色紫暗,或夾有瘀血塊。④色紫暗:一是面色紫暗,口唇、爪甲青紫等;二是舌質紫暗,或舌有瘀斑、瘀點等。⑤可表現出肌膚甲錯及脈象上的某些異常,如澀脈或結代脈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