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疫

手足口疫

手足口疫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併發症。手足口疫多數會在夏天及初秋出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手足口疫
  • 來源: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 多發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
  • 出現:多數會在夏天及初秋
臨床症狀表現,傳播途徑:,潛伏期,可防可控 不可怕,

臨床症狀表現

急起性病、發熱(體溫38度至40度,熱程在4至7天,7天以上少見)、手掌或腳掌部出現斑丘疹和皰疹,臀部或膝蓋也可出現皮疹。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的皰疹,疼痛明顯。部分患兒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

傳播途徑:

主要透過受患者的糞便污染的食物而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穿破的水皰亦會傳播病毒。患者在患病第一周最易把病傳染他人。患者的糞便在數周內仍具傳染性。

潛伏期

3至7天。

可防可控 不可怕

首先,青少年,尤其是成人已生抗體,不會被傳染。
學校、托幼所預防有措施:
1、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宿舍等保持通風良好。
2、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清洗消毒。
3、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擦試消毒。
4、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5、清掃、消毒人員要戴手套,結束後及時洗手。
6、每日晨檢,發現可疑患兒,及時送診或居家休息,對患兒所用物品及時消毒。
7、患兒增多,及時上報,採取疫情控制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