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呃逆

手術後呃逆

手術後呃逆是指術後氣體從胃中上逆,喉間頻頻發出聲音,聲音急而氣促,由膈肌痙攣收縮引起,是腹部手術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多為暫時性,可以自行緩解,若持續超過48小時則稱為頑固性呃逆。依靠病史和典型臨床表現確診,長時間快速持續的呃逆會引起呼吸窘迫綜合徵,嚴重時甚至造成休克影響患者生命,術後應選用正確的護理和治療措施,減輕術後呃逆對患者健康恢復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手術後呃逆
  • 常見發病部位:胸腔、腹部或腹膜
  • 常見病因:神經因素、代謝產物的刺激
  • 常見症狀:呃聲響亮,連續有力,伴有暖氣、胸悶、腹脹、腹痛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神經因素
主要是周圍神經(包括迷走神經、膈神經或其他神經),受某種直接或間接的因素影響,其興奮通過迷走神經到達延髓呼吸中樞,然後至膈神經而引起的膈肌痙攣。常見的原因有膈下或胸腔積液、積血或(和)伴感染、胃腸脹氣、吻合口水腫、胃痙攣、膽囊炎、支氣管炎及肺部感染等。
2.代謝產物的刺激
有時可由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體內代謝產物的刺激等引起,是鈉、鈣離子水平降低,致膈肌興奮性增高而引起的抽搐所致。
3.其他
有時術後留置的胃管刺激等也可引起。

臨床表現

多開始於胸腔、腹部或腹膜後手術後第1~2天,呃逆可間斷髮作,亦可連續發作,呃聲響亮,連續有力,伴有暖氣、胸悶、腹脹、腹痛,嚴重者影響休息、進食,常在睡眠時減輕或停止,覺醒時又頻繁發作。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顯示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往往提示有炎症存在,但需注意術後應激也可使白細胞增高。
2.影像學檢查
X線、CT、超聲、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可有助於判斷手術後呃逆的病因。

診斷

患者有腹部手術或盆腔臟器手術史,結合術後出現呃逆的典型臨床表現即可做出診斷。

治療

1.一般治療
去除誘因,消除緊張的情緒,必要時可以持續胃腸減壓
2.藥物治療
(1)中樞興奮藥物:如哌甲酯(利他林)、苯丙胺等。
(2)鎮靜藥物:如氯丙嗪、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冬眠合劑等。
(3)止吐藥物:如甲氧氯普胺(胃復安)等。
(4)解痙藥物:如阿托品、東莨菪鹼等。
(5)抗感染藥物:合理套用抗生素。
(6)其他:還可用鈣離子通道阻滯劑、麻醉劑等。
3.物理治療
主要是刺激迷走神經,如用壓舌板刺激咽後壁、用紙袋重複呼吸法或經面罩給予10%~15%的CO2,切斷呃逆反射途徑。
4.外科治療
阻斷神經,可用少量0.5%普魯卡因做膈神經封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