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舵鰹

扁舵鰹

扁舵鰹屬鮪魚科,是一種資源豐富的低值鮪魚。

體呈紡錘形,粗壯,體長達60厘米。體棕黑色,側線上方有不規則的黑色帶紋。尾部短,尾柄細而強,兩側各具一中央隆起嵴及2條小的側隆起嵴。體側僅在胸甲部被圓鱗,其餘均裸露無鱗。背鰭2個,相距較遠,背、臀鰭後方有7-9個小鰭。腹鰭間突大,1片。以小魚和無脊椎動物為食。供鮮食或製成乾製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扁舵鰹
  • 拉丁學名:Auxis thazard (Lacépède)
  • 別稱:炸彈魚,洋包魚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 亞綱:輻鰭魚亞綱
  • :鱸形目 Perciformes
  • 亞目:Thunnioidei:鮪魚亞目
  • :Thunnidae:鮪魚科
  • :舵鰹屬 Auxis
  • 英文名:frigate mackere,ltonia bonito
  • 命名人:Lacepède, 1800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繁殖,保護級別,價值和用途,

外形特徵

體呈紡錘形,體橫斷面多少側扁,尾柄細,中央有一發達隆起嵴,尾鰭基有2小隆起嵴。頭較大,頭長為吻長3.4-3.9倍,為眼徑5.8-7.1倍。吻短。眼中等大,側上位,靠近吻端。眼間隔寬而平坦。口中等大,稍傾斜,上頜骨後端達眼中部下方。兩頜牙細小而尖銳,呈一行。犁骨有時具小齒。齶骨及舌上無牙。前鰓蓋骨邊緣圓滑。第一鰓弓上鰓耙細長而密,鰓耙數9+30—32。體除胸甲具鱗外,其餘均裸露無鱗,胸甲鱗襟不向後延伸。側線完全。背鰭2,分離遠。第一背鰭鰭棘柔軟,摺迭時可收藏於背部淺溝內。第二背鰭小,與臀鰭相對,其後各有小鰭8個。胸鰭小,緊貼體側凹下處。腹鰭間突長大,呈一瓣,幾與腹鰭等長。尾鰭新月形。體背部棕黑色,胸甲後側線上方具不規則黑色斑紋。腹部淺灰色。
扁舵鰹
扁舵鰹
扁舵鰹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與各大洋的暖熱海域,我國產於東海和南海。

生活習性

平時棲息於外海,產卵時游到30~50米深的淺海砂地岩礁、水質澄清之處。魚汛分春秋兩季,但不很明顯。浙江沿岸周年有所漁獲。
屬大洋遠洋洄游物種,生活在在淺海的與大洋性水域的表層帶,以小魚和無脊椎動物為食。由於他們的豐度,他們被認為是食物網的一個重要要素,特別地作為其他有商業價值的魚種的食物。會被較大的魚捕食,包括其他的鮪魚。壽命大約是四年。在大西洋赤道平均估計體長-年齡關係為一年大小的魚體長為22.9厘米,兩年大小體長為30.4厘米三年大小體長為36.7厘米,四年大小體長為40.4厘米。

繁殖

該物種雌性體長31.5--44.2厘米時繁殖力估計每年產卵從78000-1370000顆。產卵數量與溫度和其他環境變化相關,產卵季節因地區而異,但在一些地方甚至可能延長至全年。在南印度洋,產卵時間從8月至次年4月,赤道以北在海洋表面溫度24°C或更高時,產卵時間為從1月到4月。

保護級別

無危物種

價值和用途

扁舵鰹屬於重要的商業經濟魚類,資源豐富的低值鮪魚。其肌肉富含肌紅蛋白,脂質中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在貯藏加工中扁舵鰹魚肉極易發生肉色褐變和脂質氧化,這嚴重降低了其商品價值。
在市場上以生鮮和冷凍方式銷售;也有利用乾燥、鹽醃、煙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