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制改革與創新——中國所有制結構改革40年

所有制改革與創新——中國所有制結構改革40年

《所有制改革與創新——中國所有制結構改革40年》是2018年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常修澤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所有制改革與創新——中國所有制結構改革40年
  • 作者:常修澤
  • 類別:社科著作
  • 首版時間:2018年
  • 出版社:廣東經濟出版社 
作品影響,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作品影響

2019年1月,該作品獲得第四屆全國黨員教育培訓教材展示交流活動精品教材獎。

內容簡介

起於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中國所有制結構改革,是中國也是當代世界所有制結構變遷史上的一個創舉。它既不拘泥於傳統的或稱“經典的”單一國家所有制結構模式,也不拘泥於當代西方某些國家的所有制結構模式,而是用中國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當代一種新的所有制結構的探求。
這是一部在所有制改革問題上,對歷史的總結之作,對現實的審視之作,對未來的探索之作。本書總結了40年所形成的財富總量與財富構成,並運用制度經濟學理論,從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理論與經驗相統一的角度,深刻闡述了現代中國為什麼會造就出這樣一種“共同發展與創新”的所有制結構。
本書設五篇,即總論篇、歷程篇、支柱篇、治理篇、攻堅篇(亦是展望篇),共14章,40餘萬字。全書立意新穎,數據詳實,史論結合,是一部力圖用戰略理性思維研究所有制結構改革40年的學術著作,也是一部研究40年中國所有制結構改革的創新之作。

作者簡介

主筆
常修澤中國巨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人本體制論》《廣義產權論》《包容性改革論》等制度經濟學著作。其治學成就入選《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經濟學卷)》。
合著作者
(按寫作章目順序排列)
常欣女,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巨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文宗瑜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公共資產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俞建國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陳永傑全國工商聯研究室原主任
李大偉國家發改委外經所新興經濟體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高明華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小玄女,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總論篇
第一章 中國所有制結構改革40年總論
第一節 中國所有制結構改革的歷史起點
一、中國經濟體制的“根基”以及如何看待“根基”之上的“玫瑰花”與“紫羅蘭”
二、新中國的歷史寶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三、歷史的“流星”與現實的新“原點”
第二節 “彈指一揮間”:40年艱難的所有制改革
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開風氣之先”
二、20世紀80年代:火紅的歲月
三、20世紀90年代:戰略性調整
四、新世紀頭10年:錯綜複雜的變化
五、新階段開始:任重而道遠
第三節 40年所形成的財富總量與所有制結構
一、中國財富(資產)存量總規模及四大構成分析
二、按國有、民營劃分的資產存量格局
三、從四組流量指標分析所有制結構新格局
四、正視某些地區國有經濟比重過高和經濟效益低下問題
五、總體判斷
第四節 本書邏輯體系、作者追求與遺憾
一、本書的邏輯體系
二、作者的追求
三、本書的遺憾
第二篇 歷程篇
第二章 中國所有制結構改革的歷程(上):20世紀後期
第一節 1978—1984年的所有制結構改革
一、農村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出現
二、國有經濟的“放權讓利”改革
三、非公經濟的萌生:“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二節 1984—1992年的所有制結構改革
一、國有企業實施“兩權分離”式改革
二、鄉鎮集體經濟異軍突起
三、私營經濟獲合法地位與“三資”企業由點到面展開
第三節 1992—1997年的所有制結構改革
一、國有企業改革:由“政策調整”轉入“制度創新”
二、非公有制經濟“公平對待”問題相應提出
第三章 中國所有制結構改革的歷程(下):世紀之交與21世紀
第一節 1997—2002年的所有制結構改革
一、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的“三點突破”
二、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的推進與國有企業“三年脫困”
三、非公經濟從“體制外”到“體制內”
第二節 2002—2012年的所有制結構改革
一、國有經濟改革陷於“膠著”狀態
二、兩個“非公經濟發展36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相繼出台
三、“三資”企業向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拓展
第三節 2012年以來的所有制結構改革
一、國有企業實施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
二、農村“三權分置”與“三塊地”改革
三、各種所有制經濟“兩平一同”與“產權保護”的提出
四、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下的“三資”經濟發展
第三篇 支柱篇
第四章 國有資產資本化及國有資本分布結構
第一節 40年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國有資產額的增長情況分析
一、國有企業做大規模的幾種方式及關聯分析
二、國有資產額的持續高增長及原因分析
三、國有經濟比重由下降轉為回升及其三點原因
第二節 國有資產構成體系的建立及不斷完善
一、經營性國有資產的增長及管理體制
二、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的增長及管理體制
三、金融性國有資產的增長及管理體制
四、資源性國有資產的增長及管理體制
第三節 國有資產資本化進程持續推進及國有產權交易
一、國有資產資本化的多種方式
二、國有資產資本化所推動的資本市場發展
三、國有資產資本化進程推進及國有資本增值
四、國有產權的定價及交易方式
第四節 國有資本分布結構及支撐作用發揮
一、國有資本的分布結構及其調整
二、國有資本對國民經濟運行支撐作用的發揮
第五章 中國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
第一節 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的提出及背景
一、國有企業改革的啟動
二、多種經濟成分的發展
三、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命題的提出
四、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進入黨的十五大報告
第二節 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的進展
一、1998—2000年,“國企三年脫困”
二、整合企業內部資源
三、推動國有企業之間的重組
四、推進國有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與合作
第三節 對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的評估
一、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所取得的成效
二、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中存在的不足
三、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的難點及成因
第四節 展望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的未來
第六章 作為重頭戲的壟斷性行業改革與民營資本進入
第一節 壟斷性行業改革的複雜性、艱巨性與艱難起步
一、中國壟斷性行業本身的複雜性
二、體制堅硬與利益糾結:增大改革難度
三、1992年以後關於“打破壟斷”和壟斷性行業改革的決策
四、中共十八大以前:壟斷性行業改革的艱難起步與進展不佳
第二節 “結構性破壟”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的進展
一、“結構性破壟”:“三不破”“三破”
二、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新一輪壟斷性行業改革的部署
三、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壟斷性行業改革的進展
第三節 壟斷性行業改革仍存在的問題及其面臨的新挑戰
一、壟斷性行業改革迄今存在的問題
二、中國壟斷性行業改革面臨的挑戰
三、壟斷性行業改革深層理論問題有待突破
第四節 “四化”:新階段壟斷性行業改革的新趨勢
一、運營環境商業化:政企分開和價格改革
二、投資主體多元化:放寬市場準入
三、市場競爭公平化:打破壟斷格局
四、政府監管科學化:解決四個監管問題
第五節 壟斷性行業“破壟”中的民間資本進入
一、民間資本進入的結構比例
二、民營資本進入壟斷性行業的體制障礙和“五條路徑”
三、以“特許經營權”為基礎的PPP (公私夥伴關係)模式
第七章 所有制結構變動中的民營經濟發展與財富積累
第一節 近40年民營經濟發展方針政策之演變
一、憲法關於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修改
二、中共中央關於發展民營經濟方針政策的多次調整與改進
三、國家關於發展民營經濟的相關具體法律政策
第二節 民營經濟近40年的迅速發展
——從微乎其微到三分之二
一、全國個體私營企業發展基本情況——占企業總數的85%
二、全國民間投資基本情況——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約六成
三、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占全國工業收入與利潤的近60%
四、全國民營企業稅收貢獻——占全國稅收的一半
五、民營企業500強——207家企業和16家企業分別進入中國500強和世界500強
第三節 企業家財富迅速積累
——從萬元戶到億萬富翁再到百億、千億富豪
一、民營工業企業:占全國工業資產的40%、營業收入的53%
二、民營企業500強:戶均資產69億元
三、民營企業500強:戶均淨利潤近12億元
四、中國富豪榜:億萬富豪1877人,人均財富72億元
第四節 民營企業經營者財富的來源、使用及安排
一、民營企業經營者財富積累與使用面臨的八大問題
二、客觀評價民營企業經營者的財富來源、使用與安排
三、民營企業經營者價值觀、財富觀正在發生的轉變
四、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經營者進行更合理的財富安排
第八章 中國所有制結構改革中的外資企業
第一節 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一、起步階段(1978—1991年)
二、穩步發展階段(1992—2001年)
三、高速增長階段(2002—2008年)
四、質量提升階段(2009年以來)
第二節 外資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效彌補國內生產要素短缺
二、帶動國內企業轉型升級
三、推動我國全面融入全球價值鏈
四、推動我國加快經濟體制改革
第三節 金融危機以來外資企業相關關係的新變化
一、本土企業與外資企業的差異顯著縮小
二、競爭性技術溢出效應明顯增強
三、由彌補資本短缺轉向彌補服務短缺
四、傳統方式外資向外轉移步伐加快
第四節 新階段發揮外資企業對中國改革的促進作用的思路與方略
一、指導思想
二、三點趨勢
三、四組方略
第四篇 治理篇
第九章 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及創新
第一節 國有企業分類及依據
一、公益性國有企業
二、合理壟斷性國有企業
第二節 國有企業分類治理——基於典型調研
一、調研企業治理結構
二、調研企業信息披露
三、調研企業社會責任
第三節 不同類型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和治理機制設計
一、不同類型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
二、不同類型國有企業的治理機制設計
本章小結
第十章 國有企業高管薪酬制度及改革取向
第一節 國有企業高管薪酬制度變遷
一、崗位工資制階段(1978年至20世紀90年代初)
二、年薪制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2012年)
三、注重分類和長期激勵階段(2013年至2018年)
第二節 行業壟斷、“放大效應”與高管薪酬
一、行業壟斷與壟斷租金
二、行業壟斷對高管貢獻的“放大效應”
第三節 國有企業高管激勵機制市場化改革取向
一、企業高管激勵:分類與分層
二、公益性國有企業和合理壟斷性國有企業負責人激勵機制的創新
三、競爭性國有企業負責人激勵機制的創新
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 中國上市公司治理評價及改進方向
第一節 中國公司治理髮展歷程
一、公司治理規範化起步階段(1991—1999年)
二、公司治理專門規則建立階段(2000—2014年)
三、強化公司治理監管階段(2015年至2018年)
第二節 中國上市公司治理評價
一、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評價及年度比較
二、董事會治理評價及年度比較
三、財務治理評價及年度比較
四、自願性信息披露評價及年度比較
第三節 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的改進方向
一、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的改進方向
二、董事會治理的改進方向
三、財務治理的改進方向
四、自願性信息披露的改進方向
本章小結
第五篇 攻堅篇
第十二章 國企改革的兩難境地如何突破以及發展前景
第一節 如何選擇改革的切入點:改革的選擇和順序
一、改革順序:市場化和公平競爭優先
二、分類改革的理論依據和政策依據
三、如何選擇行業和企業進行分類改革
第二節 改革的突破口:識別壟斷和破除壟斷
一、如何區分不同性質的壟斷
二、如何識別中國現實中的壟斷
三、判定不合理壟斷的實證依據
四、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的壟斷表現
五、行政權力導致的局部壟斷
第三節 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如何實現新的飛躍
一、破除壟斷:釋放經濟發展潛力
二、中國發展的不同階段:從引進模仿戰略到創新發展戰略
三、配合創新階段的制度調整:更多依賴市場和對人的激勵
第十三章 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國所有制結構改革的新趨勢
第一節 混合所有制經濟決策的提出及其新階段的價值追求
一、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提出及發展過程
二、由“板塊並存”到“混合所有”:三個針對性
三、《包容性改革論》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新探討
四、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重提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價值追求
第二節 準確把握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內涵
一、國企“混改”:側重搞以國資為根基的“異質產權多元化”,還是側重搞國資內部的“同質產權多元化”
二、操作層面的“異質產權多元化”與“同質產權多元化”
三、“異質產權多元化”的三種混合形式
第三節 中國國有企業資產(資本)的全部“家底”與重點領域“混改”最新進展
一、發展混合所有制的四種經濟力量及其最大力量——國有企業資產(資本)的“家底”
二、依據國家經濟戶籍庫數據分析全國國資投資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進展
三、國企“混改”最新概況及重點領域推進分析
第四節 下一步國企“混改”分類、分層、分區推進方略
一、分類:以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商業類為重點全領域推進“混改”
二、分層:以中央企業母公司為重點,母子(孫)公司全系統推進“混改”
三、分區:以東北和其他老工業基地為重點,全地域推進“混改”
第五節 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員工持股問題
一、同一“重要基礎論”與民營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三個層
二、跨國併購與交叉持股:外資企業吸引國資、民資和員工股與之融合
三、從“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戰略角度考慮:推進員工持股
第六節 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過程中防止“異化”和“不作為”問題
一、市場決定,政府引導
二、保護產權,公平對待
三、依法依規,規範操作
四、統籌協調,穩妥推進
第十四章 按“產權人本共進論”推進新階段所有制結構改革
第一節 新階段的新思維:“產權人本共進論”
一、“產權人本共進論”的提出
二、“產權”的內涵把握:《廣義產權論》中“產”的三大要義
三、“人”的內涵把握:《人本體制論》中“人”的三層含義
四、“產權”內涵與“人本”內涵的交叉與交融
第二節 “產權人本共進”的必然性:理論、歷史與現實
一、理論:指導理念與“人產耦合”探索
二、歷史:20世紀90年代的經驗與教訓
三、現實:“去產能”和消除“殭屍企業”凸顯“人”的問題
第三節 “產權線”推進:產權界定、產權配置、產權流轉和產權保護
一、完善產權界定製度
二、完善產權配置制度
三、完善產權流轉制度
四、完善產權保護制度
第四節 “人本線”推進(上):激勵和保護企業家精神
一、重新界定企業家的定義
二、中國企業家階層的使命和現實處境
三、培育企業家階層和保護企業家精神
第五節 “人本線”推進(下):勞動者就業、收入及其“勞權實現”
一、勞動者的就業和再就業
二、勞動者的收入分配
三、勞動者的談判地位和“勞權實現”/ 參考文獻
後記
顯示部分信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