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城鎮(所城)

所城鎮(廣東省饒平縣下轄鎮)

所城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所城鎮,隸屬於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地處廣東與福建兩省交界處,位於饒平縣東南部,是粵東沿海邊陲鎮之一。

所城鎮擁有優越的山海資源,物產豐富,交通方便,通訊設施齊全,碧鐵線貫穿全鎮。有明代所城、雲峰山莊等著名景點和文物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所城鎮
  • 外文名稱:Suo Chen town
  • 別名:大城所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饒平縣
  • 下轄地區:大城所,大港,北山,城南,龍灣等
  • 政府駐地:所城鎮縣道X081旁
  • 電話區號:0768
  • 郵政區碼:515721
  • 地理位置:饒平東南部閩粵交界處
  • 面積:52平方公里 
  • 人口:32644人(2017年) 
  • 氣候條件:海洋副熱帶季風氣候區
  • 著名景點:明代所城、雲峰山莊
  • 火車站:饒平站
  • 車牌代碼:粵U
地理區劃,交通通訊,經濟發展,社會事業,所城文化,游旱龍,吃鼎翻,風景名勝,大城所古城,雲峰山莊,著名人物,地圖信息,

地理區劃

所城鎮位於閩粵交界處、饒平東南部,是粵東沿海邊陲鎮之一,位於東經117°2′,北緯23°12′,東與大埕鎮毗鄰,南與南澳縣隔海相望,北與詔安縣交界,西與黃岡柘林鎮接壤,陸域面積52平方公里。1958年9月設東界公社,1983年11月設東界區,1986年11月建鎮,鎮政府駐所城。
所城北依大尖山,中南部為丘陵台地,海岸線長11公里,林地3.09萬畝,耕地1.44萬畝。
所城鎮海岸線全長11公里,倚山臨海,自然條件優越,海洋資源豐富。
所城鎮下轄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包括20個自然村為所城,南壬,嶺後,城南(長美),北山,鴻北的鴻北、北港,鴻東的東段、東山、下洪、下寨、惠陶、南山林、南山曾,神前,西寨,高埕,龍灣的上灣、下灣、鴻南。

交通通訊

所城擁有優越的山海資源,物產豐富,交通方便,通訊設施齊全,轄區主要道路碧鐵線全長7.2公 里。所柘線3公里,直達柘林港,已全部鋪設水泥路面。海陸運輸四通八達。現已開通直撥全國、全球的程控電話、移動通信、電報傳真、特快專遞。電力供應併入省網,有3200千伏安變電站一個,可滿足全鎮的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電;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後,所城鎮調整思路,發揮依山面海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大念“山海經”,利用山地、海灘種植中藥材、蘆筍、蘿蔔籽等優質熱銷高值產品。漁業是支柱產業,20餘年來該鎮面向海洋,開發海洋捕撈和淺海灘涂養殖業。2005年海淡水養殖面積7995畝,總產9500噸;貝類養殖5430畝,總產7869噸;水產品總量1.74萬噸,產值4594萬元。農業總產值9711萬元,其中漁業產值4594萬元,占50.2%,種植業占31%。
201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2883萬元(不含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0.3%,其中:農業總產值13249萬元,同比增長9.1%;工業產值9634萬元,同比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華豐造氣廠)總產值214190萬元,同比增長35.59%;國稅收入730萬元,與2011年基本持平;地稅收入504萬元,同比增長46%;人平純收入5702元,同比增長12%。本級財政收入約36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約2017萬元,均比2011年略有增長。全鎮經濟總體上繼續保持穩步、協調、健康發展。

社會事業

所成為交通方便,100%行政村通汽車。鎮內在建110千伏1座,35千伏變電站1座,小水電站裝機容量480千瓦。1993年10月開通程控電話,1996年設行動電話站,2005年固定電話用戶6500戶,自來水廠3座,受益村3個。
2005年所城鎮有中學2所,國小10所,在校學生7600人,幼稚園7所,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基本實現9年制義務教育。1990年該鎮旅港同胞楊啟仁捐資60萬元,創辦北山啟仁學校。1992—1996年,香港慈雲閣董事局主席林世鏗(惠來縣籍)捐資630餘萬元,興建龍灣國小和龍灣慈雲中學,造福所城鎮人民。2005年天津大學電子系教授楊恩澤捐資30萬元,在所城中心國小內建“成和科學樓”一座。鎮內衛生院1所,醫療站27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2500人,占全鎮人口29.81%。

所城文化

游旱龍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大城所人們用“游旱龍”歡度佳節。所謂游旱龍,就是抬著用紙和竹片糊成的“龍舟”,在陸地上穿街過巷遊走。據當地人介紹,大城所面臨大海,城外四周有護城河,相傳古時城河通海,民眾也會賽龍舟。但數百年歷史變遷,城河年漸淤塞,龍舟競渡不能維持。於是,人們改用竹片紙糊舟,轉為在村中神遊。每年五月初一至初六,幾十民眾抬著神像和龍舟,扮裝各種戲出,鑼鼓喧天,遊走於城內各個角落。後來,當地人丁興旺、五穀豐登,民眾認為游旱龍帶來吉祥,自此代代沿襲。

吃鼎翻

每年端午節期間,大城所民眾還有吃“鼎翻”的獨特習俗。“鼎翻”又叫“麥熟”,是一種用平鼎煎制的薄餅,捲入豬肉絲、蝦仁、香菇等配料後食用。
當地人介紹,明代大城所官兵來自五湖四海,其中北方來的軍士居多。北方人喜歡將麵粉煎成薄餅,卷大蔥、蒜以食用。因此,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除包粽子外,還會吃這種北方薄餅。另外,薄餅卷蔥蒜,也是當時的戰備乾糧。隨著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北方薄餅卷蔥蒜的吃法,在大城所也得到了發揚。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現在人們的吃法又有不同。從市場買回鼎翻皮,炒豬肉絲、蛋絲、蝦米或鮮蝦等,用鹹酸梅、冰糖、麵粉加豆油、豬油、芝麻粉、五香粉製成漿料,備白糖、花生末、辣椒粉。食用時先取鼎翻皮,攤平於盤子上,澆漿料,撒糖豆粉,夾菜放置其中卷好,這樣吃起來更為豐富多味。

風景名勝

所城鎮歷史悠久,名勝古蹟較多。大城所古城、嶺後的蝙蝠洞、高埕的雲峰寺、陳壁娘以及同安岩、風吹嶺古渡口石刻群、普陀岩等名勝古蹟。

大城所古城

大城所是一座明朝洪武年間建成用於抵禦倭寇的古城,已有607年歷史,至今東西南北四個城門保存完好,城內現有居民7000多人,仍保留著純樸的民風。所城號稱粵東第一城,是廣東境內四個明朝建成的古城之中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城
所城鎮(所城)
古哨大所城古稱大城所、大埕所。明、清海防軍事重地,在饒平縣所城鎮小金山南側。 明洪武初年,朝廷於全國沿海設衛所防禦倭寇,因衛所設於大埕,後簡稱所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百戶侯顧實創建,呈方形,條石砌築,城垣高二丈七尺,周圍六百四十三丈,四周挖護城池,池加城之數五十三丈。分東西南北四城門,城門上築重樓,城垣四角各設敵台。全城面積2600畝,昔時城內有三街六巷,街道 所城的石牆寬一丈五尺,用石板鋪築。清康熙三年(1644年)遷拆,七年展復,康熙八年重建。據《潮州府志》載:“所城稱大城所,設正千戶二員,副千戶三員,百戶十員,鎮撫一百,旗軍一千二百二十三員;各種軍器五千四百五十七件。” 目前,四城門尚存,東西城垣尤為完整,是潮汕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堡。1981年被列為饒平縣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峰山莊

雲峰山莊占地約100畝,莊內有名蘭觀賞園、名家書畫廊、荷池觀魚、荔園、品茗室等觀賞區。雲峰山莊以其獨特的風格,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相當的規模吸引了不少海內外遊客和蘭花愛好者,每逢節日,園內舉行名人名家書畫展和科普講座,也是我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蘭花文化與旅遊的有機結合,已使雲峰山莊成為粵東地區一處高品位的旅遊景點。
所城鎮(所城)

著名人物

所城鎮歷代名人輩出,明朝成化年間國子監助教,油園村人曹宗聰穎過人,7歲能詩對,有“神童”之稱。抗日戰爭年間,龍灣人吳烏森英勇抗敵,戰死沙場,當年饒平縣政府授予“民族英雄”稱號。新中國成立後俊彥林立,英才崛起,其中有中共揭陽市委副書記、政協主席吳志華,天津大學電子系教授楊恩澤等。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該鎮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縣處級及教授、專家、學者達60餘人。

地圖信息

地址: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大埕所城(饒平縣所城鎮政府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