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條件,水文特徵,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廣播電視,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西周燕國曾設都於境內。
元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兩縣屬
燕京路大興府。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改屬中都路
大興府。二十一年(1284年)改屬大都路
總管府,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奉先縣改名房山縣。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於房山、良鄉二縣與鄰縣交界處曾設定以下民主政權。因處戰爭年代,縣政府駐地及區劃均不固定。
1960年,周口店區改名房山縣,歸屬北京市。
1980年,城關、
周口店部分地區約36平方公里劃出成立燕山區。
1987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房山縣和燕山區,建立房山區,區政府駐房山,其行政區劃為原房山縣和燕山區範圍。
1986年,撤銷
房山縣、燕山區,設立房山區,以燕山區和房山縣的行政區域為房山區的行政區域。
1997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准將房山區人民政府駐地遷至
良鄉鎮。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房山區隸屬
北京市,位於北京西南。北鄰
門頭溝區;東北與
豐臺區毗連;東隔
永定河與
大興區相望;南部和西部分別與河北省涿州市和淶水縣接壤。位於北緯39°30'~39°55'、東經115°25'~116°15' 之間。
地質地貌
房山區地屬於
燕山沉降帶西山拗褶區一部分,中、上元古界特別發育。西山拗褶區包括北京西山山區和平原區大部分,地質特徵是自晚古生代到中生代,地殼運動一直處於下降凹陷狀態。後受燕山運動影響,西部褶皺隆起成山,即北京西山。根據地質構造差異,房山區地又分屬於三個地質單元:北京
西山褶皺隆起區、北京向斜區和大興隆起區。
房山區地層發育較齊全,除太古界地層沒有出露,缺失上奧陶系至下石炭系和三迭系地層之外,從震旦系的淺變質岩到第四紀沉積物都有出露,總厚度19027 米。
房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質構造明顯控制著地貌形態。良鄉一前門斷裂以東,至少有一定範圍為早白堊紀沉積層物源地。在坨里出露的及平原下埋伏的早白堊紀沉積層分布範圍,大體上代表侏羅紀末、白堊紀初斷裂升降形成的山間斷陷盆地的底部平原。從坨里礫岩和鑽孔中所見的白堊紀沉積,大致說明物質主要來自火山岩分布區域。房山區範圍內的山地部分沉降幅度略小一些,褶皺後所產生的主要形式又轉而為穹窿、盆地等。
房山區北部有小規模的花崗閃長岩體成為較典型的花崗岩丘陵地貌。其地貌類型由西北向東南依次為山地、丘陵、平原和窪地。根據其成因一形態原則房山區地可劃分為8 個地貌類型,分別是低山、中山、
丘陵、崗台地、沖積洪積平原、
沖積平原、
窪地、
河漫灘。
氣候條件
房山區地處
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區。境內地貌複雜,山區與平原間相對高差懸殊,氣候有明顯差異。
按候溫劃分四季標準,以平原區房山站和山區
霞雲嶺站為基點:平原春季始於4月6日,終於5月25日,長50 天;山區春季始於4月11日,終於5月20日,長40 天。平原夏季始於5月26日,終於9月5日長103天;山區夏季始於5月21日,終於8月31日長103 天。平原秋季始於9月6日,終於10月25日,長51天;山區秋季始於9月1日,終於10月25日,長56天;平原冬季始於10月26日,終於來年4月5日,長162 天;山區冬季始日和平原同,終日卻晚為來年4月10日,長167天。山區和平原比較夏季日數相等同為103天,秋冬兩季山區比平原各多5日春季山區比平原少10日。四季特徵鮮明,春季乾旱多風沙,氣溫回升快,晝夜溫差大,夏季炎熱多雨,且多大到暴雨,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冷暖適宜,光照充足,但降溫快,時有初霜過早來臨,出現凍害,冬季漫長、寒冷、乾燥。
房山年平均氣溫平原為11.6℃,山區為10.8℃。1月份是一年內氣溫最低月份月平均氣溫平原為—5.2℃,山區為—5.0℃。3月份上升到0℃以上。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平原為26℃,山區為24.4℃。12月降到0℃以下。氣溫年較差平原為31.2℃,山區為29.4℃。極端最低氣溫,平原—26℃,出現於1966 年2月22日,山區—18.3℃,出現於1968年12月31日。極端最高氣溫,平原為43.5℃,1961年6月10日出現於山前炒米店,山區39.3℃,出現於同日。氣溫日較差大小除受緯度影響外還與地形和天氣狀況關係密切。春秋季日較差大於冬夏季,春季又大於秋季。由於霞雲嶺地區春季雲量比秋季多使秋季日較差大於春季,4月平均日較差為10.7 ℃,10月為11.2 ℃也是北京地區日較差最小的地區。年均日較差為10.4℃,平原平均日較差為11.9℃。
根據新中國建立後氣象資料統計,房山地區初霜日期,平原平均在10月14日最早提前到10月2日,山區平均在9月30日,最早提前到9月28日。終霜日期平原平均在3月29日,最晚推遲到4月26日,山區平均在3月28日最晚推遲到4月26日。全年無霜期平原地區191天,山區201天。
平原年平均降水量602.5毫米,山區為645.2毫米。由於山脈的屏障作用沿西山的百花山一線及山南史家營一帶,年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上,大安山地區接近650毫米。年際間降雨不均衡。降水量最多的1954年,降水量為1322.0毫米(《北京自然地理》中為1966年,降水量最多為830.0毫米),降水最少為1965年,降水量僅為291.7毫米(《北京自然地理》中為1965年,降水量為263.1毫米)。多雨年降水量為少雨年降水量的乙5倍。降水年際平均絕對變率平原為158.7毫米,相對變率為26.3%。山區絕對變率為130.8毫米,相對變率為20.3毫米。其中1月相對變率最大7月最小。
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冬季(12月至來年2月)歷年平均降水量10.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6%春季(3月至5月) 歷年平均降水量65.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0.1%夏季(6月至8月)歷年平均降水量48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4.9%其中1965年夏季降水量最少為194.4毫米,秋季(9月至11月)歷年平均降水量87.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3.4%。
冬春季盛行偏北和西北風,夏季盛行西南和偏南風。霞雲嶺為向南開闊的谷地終年盛行南風。據1955年~1980年資料,平原年平均風速為2.3米/秒,山區為1.8米/秒。全年以春季風速最大,冬季次之,夏季風速最小。4月份平原平均風速3.4米/秒,山區為2.5米/秒,8月份平原平均風速為1.5米/秒,山區為1.3米/秒。兩月風速相差近一倍。平原最大風速為22.7米/秒,山區為17.0 米/秒。一年中大風(瞬時風速≥17米/秒,風力為8級)主要集中在冬春季且持續時間長。房山平原年平均大風日數為20.6天,山區為12.0天;平原年大風日數最多為37天;山區為31天;平原年大風日數最少為7天;山區為5天。
水文特徵
1928年《房山縣誌》載,房山縣有大小河流70餘條,總長約1450里。民國良鄉縣河流除琉璃河、挾括河上游在房山縣境,房山志書已載外另有茨尾河、小廣陽河、減水河等幾條河流。迄80年代,房山境內僅剩13條河流,其中大石河、拒馬河、小清河3條為較大河流。大石河發源於境內,其它兩條河發源於境外為過境河。永定河為大興縣和房山區界河。
據1960年~1961年北京地質局水文地質大隊調查,房山縣大小山泉150餘處。70年代因雨量偏少山區及半山區地下水位下降不少山泉枯竭。1980年房山縣水利局再次調查僅存山泉49處。因泉為地下水於地表出露所成,故乾旱季和雨季測得數相差極殊。另據《北京自然地理》載房山區山泉97個,泉數占北京市總數7.78%徑流量年均5716.73萬立方米占全市28.33%。較大山泉有高莊泉、甘池泉、萬佛堂泉、黑龍關泉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依1982年12月《北京市房山縣農業綜合自然區劃報告》房山縣土地總面積239.14萬畝。其中平原區土地面積66.38萬畝,占總面積27.76%,丘陵區土地面積80.29萬畝,占33.57%,山區土地面積92.47萬畝,占38.67%。土地資源等級分布土質好的一等地14.65萬畝,占總土地面積6.1%,土質較好的二等地24.43萬畝,占10.2%,土質一般的三等地38.41萬畝,占16.1%,土質較差偏沙或偏粘的四等地22.71萬畝,占9.5%,一般只宜林果牧而不宜種植的五、六等地,分別為49.05萬畝和82.96畝,各占20.5%和34.6%,土質極差包括流動沙丘、卵礫石河灘地、粗沙質河灘地等地的七、八等地各占1.6%和1.4%。
1992年9月至1994年12月,歷時二年余,區土地管理局依據國家土地管理局部署完成了房山區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調查結果房山區土地總面積19.94萬公頃。其中耕地4.57萬公頃,園地0.64萬公頃,林地4.92萬公頃,牧草地0.03萬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41萬公頃,交通用地0.24萬公頃,水域0.84萬公頃未利用土地6.28萬公頃。迄1995年,居民用地增至2.61萬公頃,交通用地增至0.26萬公頃,耕地減到4.01萬公頃。
水資源
2015年,房山區水資源總量4.7 億立方米。平均降水量556.8 毫米。2015年末,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978.1萬立方米,比2014年減少4.1萬立方米。總用水量2.9億立方米,增長1.7 %。萬元地區生產總值水耗為52立方米,下降4.8 %。
境內地表水資源主要為降水產生的地表徑流。據1954年至1979年24年統計,拒馬河張坊站實測徑流量最大年份為1956年,達23.2億立方米,最小年份為1972年為2.07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74億立方米。大石河漫水河站實測徑流量最大年份為1956年,達5.42 億立方米,最少年份為1975年為0.1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56億立方米。
另據1982年《房山縣水資源普查及水利化區劃》多年平均降水量655毫米,多年平均總降水量13.2億立方米。除去滲入地下補給地下水和蒸發量匯入河流產生地表徑流4.67億立方米,可控利用率為21.6%,僅1.01億立方米。出境水量為3.63億立方米,流失量占總量78.4%。山區平水年可控用水率僅1.7%,枯水年為3.18%,流泄率高達98.3%至96.8%。平原區可控利用率平水年為40%,枯水年為37.4%。其利用率雖比山區高但流泄率仍高達60%至62%。
平原區地下水資源分布於第四紀地層中。一類出水地區位於
大石河、
拒馬河及
小清河沖洪積扇包括小清河以西水碾屯以東的軍留莊、馬廠一帶大石河沖洪積扇交道、東南召以西及趙各莊、石樓、梨園店一帶拒馬河出山口鎮江營、雙磨等地,日出水量大於5000 立方米。二類出水地區位於一類地區外圍,包括大石河濱坨里、蘆村、琉璃河一帶,小清河沖洪積範圍內新瓜地、廣陽城刺蝟河濱劉莊、邢家塢等地,日出水量3000立方米,5000立方米。三類出水地區包括葫蘆垡、窯上以北地區及十三里、李莊、南洛等地,日出水量1500立方米,3000立方米。四類地區含
黃辛莊、
周口店、岳各莊、南尚樂等地日出水量500立方米,1500立方米。五類地區日出水量少於500立方米,包括開古莊、南梨園及良鄉塔坡等地。山區地下水主要為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受地層岩性及地形條件影響水位埋深和水量變化幅度大開採困難。有些地區地下水溢出成泉,如著名的黑龍關泉、萬佛堂泉及高莊泉、甘池泉等。平原地區地下水補給排泄條件複雜山區地下水埋藏極不均勻故地下水實際上不能全部開採利用。據估測房山地下水實際開採量為2.46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據房山統計信息網2015年5月顯示,房山區內已探明儲量的礦產27種。其中原煤的總儲量18.5億噸,與門頭溝區並稱為“京西煤倉”。大理石儲量4.5億立方米,7個品種,其中全國編號為M1101號的漢白玉被周恩來總理稱為 “國寶”。花崗岩儲量1.2億立方米,18個品種, ,50周年大慶天安門廣場改造工程中三分之一花崗岩出自房山,獲魯班獎特別獎。優質石灰岩可采儲量55億噸。此外還有儲量1.9億噸的白雲岩,儲量5億立方米的石板岩,儲量4億噸左右的頁岩等10種主要非金屬礦產。
據北京地情資料網房山區志顯示,房山區有
鐵、
銅、
鉛、
鋅、
鋁土礦等。鐵儲量2413萬噸,鋁土礦儲量2034.8萬噸,富礦少貧礦多難以煉鋁,然可做高鋁耐火材料。其餘多金屬礦品位及規模均不理想,無工業價值。
據北京地情資料網房山區志顯示,房山區有灰岩、大理岩等主要礦種18種。
灰岩(含制灰灰岩、水泥灰岩、熔劑灰岩、電石灰岩等)分布廣儲量豐富。據市地質礦產調查隊預測總儲量可達109.3億噸。另據對上萬等14處礦點詳細勘察至1985年估測儲量為2.73億噸。其中可用作制鹼和電石用優質灰岩達0.35億噸,占總儲量13%,其餘大部分可做普通水泥原料。
大理岩為房山第三大優勢礦產資源其開採已有1300餘年歷史。其他品種有名貴的墨玉及螺絲轉、
艾葉青、
芝麻花、銀晶、北京紅、白銀晶、豆青等10餘種。據預測大理岩總儲量約4.56億立方米。花崗岩亦為房山重要礦產之一。白雲岩儲量為1.73億噸大部為一級品部分可達特級。磚用粘土礦層厚度4米~19 米不等總儲量466.2萬立方米。其他建材類礦產有陶粒頁岩、沙礫、
瓷土、
耐火粘土、
石英、
石墨、矽線岩及特種高鋁耐火材料
紅柱石、玻璃原料
石英沙岩,可代高鋁耐火材料鐵礬土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末,房山區常住人口104.6萬人,比2014年末增加1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27.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26.2%。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7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70.7%。常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25人,比2014年末增加5人。
2015年末,房山區戶籍人口79.9萬人,比2014年末增加0.5萬人,增長0.69%。全區出生6853人,比2014年減少1999人,人口出生率為8.64‰,比2014年下降2.56個千分點。死亡4392人,比2014年減少996人,人口死亡率為5.49‰,比2014年降低1.3個千分點。
2016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09.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28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26%。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78.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72%。常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50人,比上年末增加24人。
2016年末,全區戶籍人口81.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3萬人,增長2%。
五年來,全區常住人口年均增加2.58萬人,年均增長2.5%;常住外來人口年均增加1.32萬人,年均增長5.5%。
民族
經濟
綜述
2015年房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54.7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2億元,下降20.4%;第二產業增加值323.7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216.8億元,增長9.6%。
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GDP)達到8555美元(按人民幣對美元年平均匯率6.2284:1計算)。
“十二五”期間,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3%,低於“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3.9個百分點;其中三次產業年均分別增長-0.3%、6.4%和12.7%。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3.9:64:32.1變化為2015年的2.6:58.3:39.1。
2016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93億元,剔除價格因素影響,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7億元,下降5.3%;第二產業增加值333.7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245.5億元,增長8.3%。
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GDP)達到8518美元(按人民幣對美元年平均匯率6.5:1計算)。
第一產業
2015年,房山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億元,比2014年下降25.7%。糧食播種面積18.5萬畝,比2014年減少2.9萬畝;糧食產量6.4萬噸,比2014年下降9.5%。全區糧食直補面積16.3萬畝,糧食直補資金1937.5萬元,全部發放到農戶手中。
“十二五”期間,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年均下降1.8%,低於“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6.3%)8.1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
2015年,房山區工業總產值實現1032.3億元,比2014年下降12.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992.9億元,比2014年下降12.7%,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96.2%。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992.3億元,比2014年下降11.7%。出口交貨值15.7億元,比2014年增長62.5%。產品銷售率為99.9%,比2014年提高1個百分點。
“十二五”期間,全區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3%,低於“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8.8%)7.5個百分點。
2015年,房山區建築業總產值實現346.3億元,比2014年下降5%。施工面積3648.2萬平方米,比2014年增長6.8%;竣工面積572.8萬平方米,比2014年下降20.8%。
“十二五”期間,全區建築業總產值年均增長5.9%,低於“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12.3%)6.4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15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288.9億元,比2015年初增加89.3億元,增長7.4%。其中,居民儲蓄餘額684.3億元,比2015年初增加33.7億元,增長5.2%。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342.1億元,比2015年初減少26.5億元,下降7.2%。
2015年,房山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532.3億元,比2014年增長5.2%。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完成108.3億元,比2014年下降13.5%。
從城鄉看,城鎮投資390.7億元,比2014年下降2.6%;農村投資141.6億元,比2014年增長35.4%。
從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1.5億元,比2014年下降33.6%;第二產業投資52.4億元,比2014年增長26%,其中工業實現投資52.1億元,比2014年增長26.8%;第三產業投資468.4億元,比2014年增長4.8%。
“十二五”期間,全區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76.4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倍;五年間年均增長5.7%,低於“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26%)20.3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五年間年均下降3.5%,低於“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14.8%)18.3個百分點。
2015年,房山區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9.1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38.4%。
2015年末,房山區三資企業達到576家,實際利用外資6.8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0.4%。
“十二五”期間,全區進出口總額累計達到36.5億美元,五年間年均增長7.3%,低於“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15.7個百分點。
2015年,房山區旅遊單位數達到2830家,接待人數725萬人次,比2014年增長0.2%;旅遊營業收入41.3億元,比2014年增長6.8%。全區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點)22家,營業收入1.6億元,比2014年增長19.2%;接待人數361.3萬人次,比2014年增長29.2%。
“十二五”期間,全區累計接待旅遊人數3631.6萬人次,五年間年均下降1.7%;累計旅遊營業收入187.7億元,五年間年均增長8.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5年末,房山區中等教育學校46所,在校生2.3萬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8119人,國中在校生1.4萬人;中等職業中學4所,在校生767人。國小101所,在校生4.5萬人。幼稚園97所,在園幼兒2.9萬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鞏固率和完成率全部保持在99.9%以上,高中階段普及率達到99.1%,高考升學率達到97.98%。
科學技術
2015年,房山區確立並實施科技計畫項目97項,其中,國家、市級科技計畫延續項目16項,新列入市級科技計畫項目(課題)25項,包括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示範項目8項,大氣污染物治理2項,城市精細化與應急保障培育2項,科學技術普及12項,自然科學基金1項;實施區級科技計畫項目56項,包括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25項,科技成果轉化與擴散15項,社會公益16項。
房山區技術契約成交額3億元;專利申請量1259件,授權量859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達到119 家;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區1個。
文化事業
2015年末,房山區各類藝術表演團隊768支,其中經營性文藝表演團隊36支,民眾業餘性文藝團隊(含民間花會團隊)732支,演職人員2.8萬人;影劇院7個。公共圖書館2個,建築面積0.8萬平方米,藏書92萬冊。在京正式註冊的博物館5個。
房山區共有文物保護單位32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0處,普查登記項目237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項目225項,其中宋氏雜技等38項入選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石窩“石作文化”村落、五虎少林會、水峪中幡、京繡、北京燈彩、獅子會等8項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菊花白”酒傳統釀造技藝、楊家將(穆桂英)傳說和京繡3項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區審批的文化經營單位共368家,其中,歌舞娛樂場所35家、遊藝娛樂場所30家、網咖經營場所51家、電影放映場所7家、印刷企業54家、出版物經營單位108家、廣播電視行業單位45家、文藝表演團體36家、演出場所備案2家。
廣播電視
2015年,房山區廣播電台播出總時長6570小時,其中,新聞資訊類246小時30分,專題服務類1720小時20分,綜藝類2800小時10分。電視台播出總時長1642小時30分,其中,新聞資訊類663小時,專題服務類481小時12分,綜藝益智類52小時50分。
醫療衛生
2015年末,房山區醫療衛生機構達到954個,比上年減少26個;衛生技術人員9212人,比上年增加455人;實有床位6359張,比2014年增加186張。
體育事業
2015年末,全區有等級運動員188人,新增37人。參加全國體育競賽獲得金牌3枚。參加市級競技比賽獲得金牌87枚,銀牌67枚,銅牌75枚。
社會保障
2015年末,房山區養老保障體系、醫療保險體系覆蓋人數分別為61.65萬人和46.4萬人。參加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25.94萬人、23.58萬人和22.55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27.7萬人,參合率達到98.8%。
2015年末,房山區享受城鄉低保8313人,全年累計發放低保資金6764.1萬元。其中,享受農村低保6709人。城市低保標準由家庭人均月收入650元提高到71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家庭人均年收入7200元提高到8520元。
2015年末,房山區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44家,床位6741張,收養各類人員2478人。建立社區服務中心12個。
交通運輸
房山區是北京南部地區的重要空間和門戶通道,區府所在地良鄉距北京市區僅20公里。房山區有京原、京九、京廣、京石等鐵路穿境而過,107國道、108國道、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長周路、京良路連線區內外,軌道交通房山線20分鐘直達市中心。
2015年末,房山區公路總里程2901.2公里,比2014年末增加42.1公里;公路覆蓋密度145.8公里/百平方公里。
2015年末,房山區境內公交運營車輛達到497 輛,運營車輛客位2.9萬個,公交線路達到49條,公交客運總開行85.95萬車次,運送乘客5380萬人次;客運場站20個;公交候車亭564個;電動計程車400輛;軌道交通客運量3483.1萬人次。
風景名勝
在房山區302處歷史文化古蹟中,有世界文化遺址1處、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6處、市級15處、區級47處。區內馳名中外的北京猿人遺址(周口店鎮)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享有“北京人之家”的美譽;西周燕都遺址(琉璃河鎮),稱為“北京城之源”;1300多年歷史的佛教聖地雲居寺,因藏有14278塊石刻大藏經而享譽海內外,被譽為“北京敦煌”、“世界之最”;金陵遺址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座皇家陵寢。
岳各莊鄉孤山口村。建於明代。為八角七級密檐式磚塔,通高約18米,塔基由漢白玉石砌石壘,須彌座塔基束腰間磚雕花卉、人物故事等,形象逼真。塔身為八角形,每角有磚砌圓柱,塔上各層檐均採用正反疊澀做法,各層檐角梁重掛方形銅鈴。
岳各莊鄉天開村。建於元代。為六角五級密檐式磚塔,通高12米,造型秀麗挺拔,須彌座上砌三層蓮花,柱形塔身正面開拱門,門楣上端嵌銘文:“應公長老壽塔”,各層檐下均有仿木結構的磚制斗拱。
位於南尚樂鎮高莊村,建於遼,為八角七級密檐式磚塔,通高15米,塔基為須彌座,塔身正面設券門,塔身之上為仿木磚刻額枋檐椽和磚制的一斗三升斗拱,上邊是七級疊澀檐,塔尖為攢尖寶剎。
上方山雲水洞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韓村河鎮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內,距市區60公里。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因其歷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的東魏年間,就有僧人開山建寺,被確認為北京地區有明確記載的最早的佛教寺院,歷代遊人賦予“南有蘇杭,北有上方”、“幽燕奧室”之美稱。1993年被原林業部確定為全國二十家示範森林公園之一。
國家AA級景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鎮,距北京市區約35公里,是以水體文化、娛樂休閒為主要功能,集生態環境保護、防汛、灌溉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水上遊樂園,被譽為“北京的小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