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預警管理是近年來出現在戰略管理領域的新興研究方向。所謂戰略預警管理,是指對企業戰略的制定、實施和評價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波動和失誤進行監測、診斷和預控的管理,實質上是對戰略管理的預警管理。因而戰略預警管理實際上包括對戰略管理過程中管理行為的預警和預控的管理,即建立對戰略管理活動的識錯、防錯、糾錯和治錯的機制。因而戰略預警管理的功能包括監測、診斷、警報方式、信息、早期控制、對策庫和失誤矯正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略預警管理
內容,特徵,意義,現狀,
內容
許多企業認為“戰略預警”是大企業的事情,中小企業感覺戰略預警與自己沒有關係,但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戰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形而上的,即主要指戰略思想或戰略理念;二是形而中的,即具體指導戰略及戰略管理的管理學理論;三是形而下的,即具體的戰略方法或戰略管理具體措施等。因此,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戰略、戰略管理和戰略預警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只不過在不同的企業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從戰略預警管理的定義可以看出,戰略預警管理是預警管理同戰略管理的有機結合,是對戰略管理的延伸和拓展,因此,戰略預警管理研究被認為是戰略管理研究的新方向。
。。為了最大限度避免和杜絕危機的發生,防止企業因此遭受損失,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機預警機制已成為現代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企業應該針對各種危機類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企業預警機制體系。這一體系由自然突變、經濟環境、政策法規、技術變化等企業外部環境預警機制和財務、行銷、生產組織、決策等企業內部管理預警機制等共同構成。同時,企業還應建立一個從信息收集分析,評估,發布到危機處理等一系列程式化的運作流程,並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從而防止因某一因素的變化而引起企業較大的波動(蝴蝶效應)。
因此,企業預警機制的構建能使企業提早採取應對措施,從而實現企業快速,高效,低耗的目標,使企業走向一個良性的發展軌道。
特徵
戰略預警管理具有如下特徵:
第一、全面性。戰略預警管理的全面性,包含兩層意思:首先,戰略預警管理是企業全面預警的概念;其次,戰略預警管理是戰略全過程的預警管理。
第二、診斷性。這是預警管理共有的特徵,能在企業的戰略管理過程中,進行病理診斷,從而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功能。
第三、預控性。由於戰略是對公司未來的規劃,所以,戰略本身具有超前性,因此戰略預警管理同樣具有早期控制性,而且它還能提前對戰略問題或者戰略危機進行預測,防患於未然。
第四、規範性。我們肯定了戰略的確定需要高級管理人員的直覺、主觀和經驗的判斷,但是,戰略是理性分析的產物,戰略管理與生產管理、行銷管理和財務管理等一樣,都可以而且必須是程式化的決策。戰略應該是通過高度系統化的計畫方式和理性的分析方法而得到的“必然產品”。
第五、動態性。戰略預警管理是對戰略的制定、實施和評價過程的波動和失誤的管理,因而具有動態性。
由此可見,戰略管理是對戰略活動的過程的管理,戰略預警管理是對戰略的保證和制度安排,在戰略的制定、實施和評價過程中,戰略預警既有信號的收集,又進行信號的反饋。戰略管理是以現代企業理論為指導,對傳統戰略的管理;而戰略預警管理是預警管理的理論和戰略管理理論的有機結合,是對戰略管理內容與功能的改進或延伸。
意義
首先,戰略預警管理是各大運營商落實國資委“全面風險管理”要求的必然舉措。2006年6月,國資委正式出台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明確提出要加強對戰略風險的管理。戰略預警管理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落實國資委要求,運營商亟需在戰略預警管理方面做出重大突破。
其次,戰略預警管理是保證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根據企業核心能力理論,持續競爭優勢來源於企業核心能力,而能力是對資源的整合、使用和有效配置,它具有路徑依賴性和協同效應,不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和替代,從而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預警管理就是基於對內外部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利用,通過建立系統化、完整的信息庫,採用電子化手段進行信息存儲、加工,將預警信息產品模組化、體系化和工具化,既提供動態、及時的情報和預警,也提供深入分析和發展謀略。戰略預警管理能力反映出的不僅是企業對外部信息資源的整理和利用能力,還包括對重大風險和潛在機會的識別及應對能力。通過提升戰略預警管理的能力,企業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變化的要求,洞悉競爭制勝所需資源、戰略戰術的差異,把握成功的關鍵因素。
現狀
中國移動已有30個省、區、市開展了戰略預警工作,製作環境分析和戰略分析報告等預警產品。其中有20個省定期撰寫戰略信息分析報告。中國移動還在上海設定了全集團的戰略預警基地,圍繞著IT平台建設,整合基礎信息資源、建立流程制度保障、提高決策支持水平,試圖將戰略預警管理工作體系化。
但是,總體來看,各個運營商在戰略預警管理方面還是存在諸多不足。主要問題集中在:重視程度不夠、團隊力量不足、IT平台缺失或尚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