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母親:陪護母親日記

我就是我母親:陪護母親日記

《我就是我母親:陪護母親日記》是當代作家劉慶邦創作的日記,首次出版於2017年12月。

該書真實而詳細地記錄了作者在母親病重到離去的日子裡,陪護母親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視角獨特、思想敏銳,表達了對生命的深切理解和深深的感恩之情。全書題材相當廣泛,內容豐富多彩,從城市到農村,從社會到家庭,從醫院到小區,從親情、友情到鄉情,還涉及世道人心、民俗文化和節慶文化等,在日記中都有簡潔而生動的表現。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我就是我母親:陪護母親日記
  • 作者:劉慶邦
  • 文學體裁:日記
  • 首版時間:2017年12月
  • 字數:156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她是豫北農村一位平凡的母親,他是從河南煤礦走出去的一位作家。當得知辛苦操勞一生的母親病倒入院,身為作家的兒子從京城趕赴床前守護,得以與母親親密接觸,一百多個日夜,點點滴滴的記錄,寫下這部《我就是我母親:陪護母親日記》。這是屬於作家劉慶邦的一段特殊的心路歷程與生命體驗。在看似平實質樸、波瀾不驚的文字下,卻涌動著作家豐沛的情感波濤。通過母親及姐妹的回憶與講述,中原大地一角的滄桑變遷,世道人心,風俗人情,在當下與過往的歲月中凸顯,堪稱一部當代的《世說新語》。同時,在作家筆下,一位散發著女性光輝的母親形象,細雨潤物般打動人心。患癌的母親最終還是走了,但兒子用文字為她豎起一座豐碑,從而給人向上向善的力量。作家以白描簡約的手法,冷峻隱忍的筆調,寫出了陪護日子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視角獨特,思想敏銳,一如既往地保持了作家寫作的深度和力度。

作品目錄

筆記從此變成了日記(上部)
我成了沒娘的孩子(下部)
附錄 後事(短篇小說)

創作背景

回顧這本書的來歷,劉慶邦說,“我是從母親生病那天起開始記日記的,初衷是記錄母親每天的病情變化和治療情況,以利於更盡心地照顧母親,讓母親早日恢復健康。”他一再跟自家兄弟說,一定要照顧好母親,是為了母親,也是為了自己,免得日後後悔。劉慶邦說,寫陪護日記,是對自己最好的規約,會時刻提醒自己,照顧母親要耐下心來。“我每天記日記,覺得心安很多,但也從未想過要發表。”出版社的編輯卻認為這些文字打破寫作邊界,還濃縮著作者的思考,值得出版。

作品鑑賞

《我就是我母親:陪護母親日記》以日記體的方式,回憶陪護重病中的母親的日子。樸實無華的文字,蘊蓄著真摯的母子情,書寫著濃濃的人間愛。這些日記是作者千里迢迢從北京趕到開封,守在病榻旁伺候母親後的真實筆錄。重病中的母親因為少有兒子的陪伴,每日每夜心神不寧,通宵都是坐著睡,生怕一躺下去自己就此“睡去”,再也見不到遠方的兒子。而遠在京城的兒子,卻因工作忙一時脫不開身,不能及時趕回來看望母親而掛念不已。好在作者忙完了工作,可以心無掛礙地守在母親身邊盡孝,母親也因兒子的到來,睡得格外安穩,話也不由多了起來。然而,在這生離死別的時刻,目睹親人在自己的眼前一天天變得消瘦,那種難以言說的痛楚,絕非三言兩語所能描繪。作者以細膩婉約的文筆,心細如髮地記錄下母親在病榻上的喜怒哀樂,並以恬淡而沉靜的字眼,寫下自己在陪護歲月里的所感所思。在作者看來,母親雖只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但她的思想、品格和做人做事的境界,永遠是自己學習的楷模。正是懷著對母親的敬慕,作者壓抑著內心的傷感,回眸那些與母親歡度的時光,並用質樸的文字,記錄母親在病床上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
這些溫馨的場景和記憶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在生老病死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生命就像一條蜿蜒流淌的河水,每個人都曾在這條河流中騰起過浪花,留下過驚艷的一瞬,正是這些千萬朵細碎的浪花匯聚起來,最終凝成或平凡或閃光的人生軌跡。從這個意義上說,生命無疑是可愛的,更是寶貴的。如果單純從人性角度而言,每一個生命又都值得尊敬,活在當下,珍惜歲月就是這樣的道理。從母親身上,作者悟到了生命的真諦,他細細的言說格外發人深省。作者在深情緬懷母親的同時,還將弟妹們講述的鄉情鄉事原生態地盡遣筆端,用情勾勒出一幅溫潤可親的桑梓圖。嚴格說來,該書不光是親情的回眸,也是世道人心的呈現,同時是豫北大地上滄桑變遷的描畫。它們相互交融,一一鋪陳在眼前,波瀾不驚的文字下,實則處處凸顯著作者不忘親恩、回報社會的反哺之義。其情之真,其意之切,用心品味,早已深慰讀者的心田。
談到為什麼要起“我就是我母親”這樣的書名,劉慶邦深情地說,一是自己長相像母親,二是母親雖已離去,但她的真誠、善良和樸實,一輩子值得他用心去學習和效仿。故而,他希望以這樣的書名銘記母親的恩德和教誨,並能像母親一樣,懷揣善良,堅守樸實,用一顆感恩的心真誠地面對親人的體貼、同事的攜扶和朋友的幫助,並用自己美好的初心,回饋社會的濃濃關愛。該書是一則頌揚母愛的心靈物語,也是獻給普天下所有母親的禮讚之歌,樸素無華的文字里已然寄寓了作者美好的情愫:記住所有給予過人們的溫情,懂得點點滴滴的感恩,生命就會迸發出明艷的光彩,世界就會充滿幸福與和諧。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8年2月10日,《我就是我母親:陪護母親日記》入選2月文藝聯合書單。
2018年4月14日,《我就是我母親:陪護母親日記》獲得第十四屆十月文學獎散文獎。
2018年5月16日,《我就是我母親:陪護母親日記》入選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2018年9月,《我就是我母親:陪護母親日記》獲得首屆南丁文學獎提名。
2019年4月13日,《我就是我母親:陪護母親日記》獲得第二屆“孫犁散文獎”雙年獎(2017—2018)。

作品評價

第二屆孫犁散文獎頒獎詞:優質的日記體散文往往有著更平實的面目和更本真的溫度,《陪護母親日記》正是典型範例。這些動人的篇章,還有另一個名字:《我就是我母親》。在母親病重的數年間,劉慶邦先生作為一個最會“聽話”的孩子,誠意傾聽和記錄著母親最後的時光。赤子之心,慈母之愛,典型的中國式深厚人情,盡在其中。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我就是我母親:陪護母親日記》
2017年12月
河南文藝出版社
978-7-5559-0584-4

作者簡介

劉慶邦,1951年12月生於河南省沈丘縣。當過農民、礦工和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為中國煤礦作家協會主席,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著有長篇小說《斷層》《遠方詩意》《平原上的歌謠》《紅煤》《遍地月光》《黑白男女》《家長》等,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走窯漢》《梅妞放羊》《遍地白花》《響器》等。短篇小說《》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神木》和《啞炮》分別獲第二、第四屆老舍文學獎。中篇小說《到城裡去》獲第四屆北京市政府獎。長篇小說中,《遍地月光》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提名,《紅煤》獲第五屆北京市政府獎,《黑白男女》獲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家長》獲第二屆南丁文學獎。多部作品被譯成英、法、日、俄、德、意等國文字,出版有六部外文作品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