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詩意

《遠方詩意(當代名家精品珍藏)(精)》是著名作家劉慶邦的自傳體小說,講述了自己從初三開始到當煤礦工人之前的一段生活經歷。1966年“文革”開始,其時作者雖然只是未滿15歲、對未來充滿憧憬和期待的初三學生,但也被瘋狂的社會浪潮捲入其中,憑藉著一心要離開貧窮的鄉村、看看外面的世界的信念,上北京接受毛主席接見,下武漢、長沙、韶山、南昌、杭州、紹興、上海、南京串聯,參加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去陌生的母親的河南老家探親,其中還穿插著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之間純潔的情愫,使得整部作品真實而感人。一個十五六的孩子因嚮往著遠方的風景,不停地行走在艱難的路上,這是一種走出去的精神,也是很多人的集體願景,能夠引起那一代人的回憶,同時也感染著其他年齡層的讀者。

基本介紹

  • 書名:遠方詩意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頁數:255頁
  • 開本:32
  • 品牌:安徽文藝出版社
  • 作者:劉慶邦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20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64989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網路評價,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一個十五六的孩子因嚮往著遠方的風景,不停地行走在艱難的路上,這是一種走出去的精神,也是很多人的集體願景,能夠引起那一代人的回憶,同時也感染著其他年齡層的讀者。
《遠方詩意(當代名家精品珍藏)(精)》是著名作家劉慶邦的自傳體小說,講述了自己從初三開始到當煤礦工人之前的一段生活經歷。

作者簡介

劉慶邦,1951年12月生於河南沈丘農村。當過農民、礦工和記者,現為中國煤礦作家協會主席,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政協委員。

著有長篇小說七部,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三十餘種,並出版有四卷本劉慶邦系列小說。多篇作品被譯成英、法、日、俄、德、意、西、韓等國文字。

短篇小說《鞋》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神木》《啞炮》先後獲第二屆和第四屆老舍文學獎。中篇小說《到城裡去》和長篇小說《紅煤》分別獲第四屆、第五屆北京市政府獎。多次獲得“北京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十月文學獎”等獎項。根據其小說《神木》改編的電影《盲井》獲第53屆柏林電影藝術節銀熊獎。曾獲北京市首屆德藝雙馨獎,首屆林斤瀾短篇小說傑出作家獎。

圖書目錄

第一部 上北京
第二部 下江南
第三部 無望歲月
第四部 走姥娘家

文摘

不少趕集的農民也圍過來看我們燒書,他們表情不一,基本的調子是驚奇。我聽見有人小聲說可惜了,有人說這些書能燒好幾頓鍋。有一個農民,悄悄跟一個同學商量,能不能把撕開的書給他一點,他拿回去捲菸吸。那個同學拒絕了,說這些書有毒。一聽說有毒,那個農民就被嚇住了。
燒完了學校的書,我們的革命行動在繼續擴大,分頭回家搜羅自己家裡可燒可砸的東西。回想起來,好像並沒有人號召我們回家去折騰,我們一學習,一討論,革命的自覺性就提高了,就聯想到各家都有屬於“四舊”範圍的東西,也得拿來破一破。也許有一位同學先提到他家有一樣舊東西,大家一起鬨,分頭的行動就開始了。我們沒有到別人家去抄家,我們各自抄自己的家。我們腦子發漲,血已經沸騰起來,仿佛一夜之間,革命的重擔已經落在我們這一代中學生肩上,如果我們不把革命的重擔挑起來,我們全公社的革命就如一潭死水,就掀不起風浪,就辜負了偉大領袖毛主席對我們的期望。我們當然是戴著紅衛兵袖章回家去的。紅袖章是革命的標誌,是我們的尚方寶劍,也可以說是我們的武器,有紅袖章在身,我們差不多有點威風凜凜,不可一世。我們家堂屋的後牆上,常年掛著一套四幅屏,也就是中堂字畫。據說那是父親花了不菲的代價從外面買回來的,已在我們家掛了相當長時間,在我尚未出生之前,它就堂而皇之地存在著了。由於長時間煙燻,字畫的硬紙面已經發黃,發黑。但紙面的變色並不能對上面的墨字有半點遮掩,相反,紙面的顏色越深沉,那些字越黑,越鼓現,仿佛每一個字都是活的,跳蕩的。我攀上放在後牆根的條幾,用一根棍子把中堂字畫一幅一幅挑下來了。摘去字畫之後,後面的泥牆露了出來。牆是黃泥摻麥糠糊成的,上面有裂紋,有麥糠,還有長期掛字畫留一F的條條痕跡,看上去十分醜陋。惝是父親還話著,’蛹可能阻此我毀掉他心愛的中堂畫,然而父親1960年就去世了,他無法干涉兒子的革命行動。把中堂字畫卷在一起,我又去收拾放在條幾一頭的兩個香爐。年年燒香,兩隻香爐里積攢下滿滿爐香灰,還有一些未燃盡的極短的香頭。為了春節時好插香,這些香灰每年都不倒掉。我抓起這些香灰玩過,香灰的質地異常細膩,比最細的細面還要細,還要滑手。而且,我們那裡的香都是用柏樹殼子做成的,燒成了灰還有柏殼子的香味。我不可能把這些香灰端到學校里去,就把香灰倒進門口的糞窖子裡去了。聽母親說過,這對香爐是我祖父買的,它是不是比我父親的資格還老,我就不知道了。香爐是圓形的,下面是三足鼎立。香爐的樣子很笨拙,也很古樸、厚重。香爐外面繪有彩釉。大概是年代太久的緣故,彩釉已有些斑駁,看不清圖案。事情很清楚,我把香爐拿到學校去,等待香爐的命運只能是摔碎。祖父無法管我,無法阻止我把他的香爐毀掉,因為祖父也死了。祖父死在我父親後面,是1962年去世的。正當我在屋裡轉著圈子,看看還有什麼可能作為革命對象的時候,母親從地里回來了。母親定是聽見了學校鬧革命的風聲,她一看就明白了怎么回事。我沒有向母親承認,我是自作主張拿走這些東西的,我對母親說,是學校讓交這些東西。母親很快就理解了我的革命行動,她說,拿走就拿走吧,大家都交了,咱不交也不好。母親還說,灶屋的牆上還有一張灶君畫,也揭下來拿走吧。母親的支持真讓我感動,我怎么沒想到去揭灶君畫呢!我隨即到灶屋裡把灶君畫揭下來了。這樣,我可以往學校交的東西就不算少了。
同學們沿著田間土路,從全公社的四面八方往學校集中時,每個人都是滿載而歸。第一次,同學們背的抱的不再是紅薯,不再是紅薯片子面,而是被稱為“四舊”的千奇百怪的東西。一到學校,我們就把從家裡抄來的東西扔到操場上去了。這些東西有紙製品,有絲製品,有陶製品,有石頭製品,還有金屬製品,等等,每樣製品都有許多品種。僅拿紙製品來說,除了公案話本、皇曆、書法條幅、天爺像、關公像、鐘馗像,還有黃表紙、冥幣等。能燒的,我們就堆在一起燒了。燒不爛的,我們就打碎了。操場上弄得狼煙動地,一片狼藉。我們家的香爐子,是我自己動手摔碎的。說來香爐子真夠頑固的,有一隻香爐子,我一連摔了三次才摔爛。一個女同學把她母親出嫁時穿的繡花長裙拿來燒了。裙子燒到半道時,一個男同學把帶火的裙子抽出來,甩圓胳膊亂掄一氣,掄得像一個風火輪。女同學讓男同學放下、放下。男同學不放,只管搶。裙子上的花兒都是套針子繡的,碧草紅花,銀雲子金鳥,精美異常。見著了火,女同學大概心疼裙子了,她心疼的表現是滿臉漲紅,有些惱怒,追著男同學去奪裙子。男同學繞著火堆跑,女同學追不上。女同學罵了男同學,說男同學不要臉。男同學才重新把燒了一半的裙子扔進火堆里去了。P10-12

網路評價

《遠方詩意》是劉慶邦的自傳體小說,說是長篇隨散文也行,可以與他之後出版的《平原上的歌謠》連起來看,《平》一書是近乎紀實的小說,從大躍進寫到三年災害之後,記人是群像,即作者的家庭和村裡的人,《遠》書從文革初起寫到1970年左右,主要圍繞的是“我”怎樣一再離開土地,又回到土地的過程。
真的如此,每個人的經歷完完整整記下來就是一部長篇小說。當然完全實錄的話,都會有些枯燥,也不可能全無可觀之處,剪裁得好就是好作品。劉慶邦寫這部自述作品的著眼點很好,就是講述一個生在農村的人怎樣渴望到達遠方和具體的行動,讀書時讓我想到了《人生》里的高加林和《紅與黑》里的於連。到遠方去,這是符合人性的衝動,鼓勵“紮根”云云,往往是虛假的宣傳。
在做這些實錄時,劉慶邦一如既往地並不美化自己的動機和手段,時常也將解剖刀對準了自己,也會寫到一般人不會寫出來的不光彩心理和行為,這種不粉飾自己的真誠態度很是難得。看這部小說,既了解了大時代下一個小人物的真實經歷,又為作者那種充滿夢想和頑強精神所打動,所以值得一讀。
抄書:
P183 我到過不少地方,有些地方的確很美,但我從來沒寫過遊記。別人寫的遊記,我也不大看。因為在我有限的閱讀中,我看到的遊記多是浮光掠影的東西,看過之後,知道某某人到過什麼地方了,僅此而已。我一直認為,不管什麼地方再好,那是大家的,屬於我自己的,是生我養我的土地,是我的故鄉,還有我的心。而不管故鄉也好,心靈世界也好,我都是在我走出去之後,浪跡過很多地方後,才逐步發現的,才一點一點形成的。我是從這個意義上感激外面的世界。我今天寫一寫外面的生活,是對故鄉的回望,是對那一段屬於我自己的心靈歷史的回望,也是想回顧一下一個少年人孤獨的心靈成長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