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慶實踐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慶實踐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慶實踐》是2024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慶實踐
  • 作者:李敬
  • 出版時間:2024年4月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ISBN:9787229176693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書稿為“新思想領航新重慶”叢書的一卷。“新思想領航新重慶”叢書旨在進一步宣傳好、學習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重慶市委六屆二次全會精神,圍繞把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的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這條主線,展示了重慶市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方面的具體實踐和取得的新成效、邁上的新台階。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書稿圍繞重慶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這一主題展開,論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提出的過程、蘊含的重大意義與現有基礎條件;盤點了重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相關行動和重點舉措;從加快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等六個方面對重慶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具體實踐和相關成效進行了總結;並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展進行了總體評估,分析面臨的挑戰,以及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圖書目錄

前 言 1
第一章 區域協調發展的理論溯源 1
一、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區域協調發展的論述 3
(一) 馬克思對分工與協作的論述蘊含著區域協調發展的思想 3
(二) 恩格斯對生產力平衡布局的論述蘊含著區域協調發展的思想 4
(三)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區域協調發展中的公平與效率 4
二、西方區域均衡與非均衡發展理論 5
(一) 區域均衡發展理論 5
(二) 區域非均衡發展理論 8
第二章 中國特色區域協調發展思想與中國區域發展戰略演進 15
一、區域平衡發展戰略階段:優先發展重工業、集中建設內地 17
(一)“一五”時期均衡合理布局生產力 18
(二) 調整時期生產力分布與布局 19
(三)“三線”戰略下工業生產力遷移 21
二、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階段:效率優先,東部沿海優先發展 23
(一) 東部沿海地區優先發展 24
(二)“三大地帶”梯度推移發展 25
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階段:以統籌、協調為基本特徵 27
(一)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啟動階段 27
(二)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全面實施階段 28
(三)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化階段 30
四、黨的二十大關於區域協調發展的新部署 33
(一) 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體系 33
(二) 區域協調四大戰略的內涵 34
第三章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的提出 37
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的提出背景 39
(一) 成渝經濟區規劃 39
(二) 成渝城市群規劃 40
(三)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的提出 40
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意義 41
(一) 有利於最佳化區域經濟布局 41
(二) 有利於拓展對外開放空間 44
(三) 有利於國家戰略腹地建設 46
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基礎條件 47
(一) 總體優勢條件 47
(二) 空間結構條件 52
第四章 重慶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主要行動和戰略思路 61
一、重慶加快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主要行動 63
(一) 構建合作框架,以研究、規劃為重點,全面啟動經濟圈建設 63
(二) 以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為抓手積極推動合作共建 65
(三) 以制度建設為中心全面推動高質量經濟圈建設 68
(四) 將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 71
二、重慶加快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思路 78
(一) 積極爭取政策支持 78
(二) 強化雙邊統籌謀劃 78
(三) 創新統籌合作機制 79
(四) 突出制度引領作用 80
第五章 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建設成效 87
一、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加快構建 89
(一) 最佳化城市體系,發揮重慶成都雙核引領 89
(二) 積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91
(三) 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 93
二、現代基礎設施網路提速建設 95
(一) 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級 95
(二) 加強能源、水利、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98
三、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加快培育 100
(一) 積極培育先進制造業體系 100
(二) 積極培育現代服務業和特色農業 104
第六章 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效 107
一、優勢創新資源實現集聚發展 109
(一) 著力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 109
(二) 積極推動西部 (重慶) 科學城建設 112
二、創新機制和創新能力得到最佳化和提升 120
(一) 實施成渝科技創新合作計畫 120
(二) 構建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 122
第七章 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成效 123
一、開放通道和開放平台建設質量得到提升 125
(一) 加強對外開放大通道建設 125
(二) 建設高層級對外開放平台 126
(三) 深化國內區域合作 127
二、制度改革加速推進 127
(一) 最佳化制度體系,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127
(二) 推動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 128
第八章
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成效 131
一、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更加牢固 133
(一) 推動生態共建共保 133
(二) 推動環境共治 134
(三) 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134
二、城鄉融合發展得到有效推進 135
(一) 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 135
(二) 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136
(三) 推動城鄉產業融合發展 136
(四) 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137
三、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實現提升 138
(一) 提升公共服務便利化水平 138
(二) 推動教育資源共享 139
(三) 共同繁榮文體事業 139
(四) 共建高水平醫療養老服務體系 140
(五) 強化公共安全保障 140
第九章 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總體進展 143
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評價估標體系 145
(一) 重要經濟中心評價估標體系 145
(二) 科技創新中心評價估標體系 146
(三) 改革開放新高地評價估標體系 147
(四) 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評價估標體系 148
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總體情況 149
(一)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經濟中心建設情況 149
(二)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情況 159
(三)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情況 166
(四)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情況 176
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總體評價 185
(一) 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正在加快形成 185
(二) 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任重而道遠 185
(三) 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186
(四) 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正在逐漸形成 187
第十章 雙城經濟圈建設面臨的挑戰 189
一、經濟影響力還不夠 191
(一) 經濟規模整體偏小 191
(二) 內部發展不平衡 192
(三) 城市動力源釋放不夠 193
二、改革開放還有較大拓展空間 194
(一) 開放水平還不高 194
(二) 平衡極化和擴散效應的制度體系有待加強 196
三、支撐條件還不夠完善 197
(一) 主導產業支撐力不足 197
(二) 交通基礎設施領域尚存短板 198
四、環境條件還需要持續最佳化 199
(一) 營商環境還需要最佳化 199
(二) 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大 200
第十一章 加快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 203
一、聚焦增長極和動力源,壯大經濟實力 205
(一) 深度挖掘城市動力源,提升主城都市區極核引領作用 205
(二) 強化數字引領,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206
(三) 壯大消費規模能級,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 208
二、夯實發展基礎,強化支撐條件建設 210
(一) 著力推進交通、能源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210
(二) 躍升科技創新能級,加快科技支撐條件建設 212
三、全面提升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水平 214
(一) 建設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強化改革的先導和突破作用 214
(二) 更好發揮重慶帶頭開放、帶動開放作用,全方位提升開放水平 216
四、加快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 218
(一)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先行區 218
(二) 重塑城鄉空間,加快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 220
(三) 創造高品質生活,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221
後 記 22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